近700位高校学子暑假深入惠州基层助力“百千万工程”

南方+ 记者

今年暑假,团惠州市委积极实施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不少高校学子深入惠州乡村,与基层精准结对、长期结对。截至目前,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财经大学等39支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694名高校学子与惠州各县、镇结对。

科技赋能农业 助力乡村产业新发展

汝湖镇是省级甜玉米专业镇,惠州学院“玉”才振乡村实践团以“数字技术+良种良技+标准化生产+品牌培育”为思路,开发完成了甜玉米种子活力评估AI小程序和物联网监控系统,自主研发了甜玉米汁产品及自加热包装。目前他们现在正合力开发甜玉米病虫害检索小程序,已经完成1000多张病虫害图片数据收集、AI比对小范围训练等内容。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变蚓为宝”创新实践团针对蚯蚓养殖链条不够长,附加值有待提高等问题,把实验室搬到蚯蚓养殖场,成功实验出性状稳定的蚯蚓酶解液、蚯蚓冻干粉。“‘百千万工程’突击队项目是大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重要平台,利用所学知识服务乡村振兴。”惠州城市职业学院指导教师韩冰霜说。

与此同时,华南农业大学“做好惠东茶文章助力乡村振兴”团队来到了惠东,团队由科技特派员、茶学博士、硕士、本科生组成。在了解惠东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等情况后,他们编写了茶叶栽培,病虫害防治手册,召开农技交流宣讲会。

探寻非遗文化 激发乡村文旅新活力

在龙门,广东财经大学“弘文遗韵-秀龙门”薪火实践团队在调研中发现龙门农民画、盒箩等非遗物质文化缺乏青年人才、销售方式相对传统、附加值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实践团与龙门县文化馆结对,提取非遗元素打造系列文创产品,并且利用新媒体平台多渠道广泛宣传,让非遗走进大众视野。

在博罗县龙华镇的旭日古村民居建筑群,广州理工学院“旭日东升—文创让古村再现芳华”实践队开展了为期十天的调研活动,实地考察陈百万故居、四大陈氏古祠、司马第大屋等历史建筑,与当地居民及外来游客深入交流,创作出一批具有旭日村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此外,他们还发挥专业优势,拍摄旭日村宣传视频,同时开展古村落直播带货,用新媒体技术为乡村振兴发展赋能。

墙绘艺术赋能 描绘出乡村振兴新画卷

顶着烈日高温,来自广州美术学院“红艺初心”青年突击队在惠阳镇隆社区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墙绘活动,以墙绘设计生动呈现镇隆镇的风土人情、人文特色。五天时间,红色艺创墙绘青年突击队最终圆满完成85米、5幅墙绘任务,墙绘面积达90平方米,用画笔为乡村振兴增色添彩。

“这些天回到惠州为家乡描绘乡村振兴墙绘,对我来说是一种别样的体验。”来自惠州籍的广美学子黄燕薇表示,要与更多的青年一起为建设美丽家乡贡献一份力量。

除了助力乡村农业、文旅产业发展,还有一些高校学子与基层的医疗卫生系统结对帮扶。广州医科大学12位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麻醉学专业学生就来到博罗县杨侨镇卫生院、石坝镇卫生院、石岗岭卫生站,调研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的实际工作情况,协助当地医护人员解决医疗设备使用问题。

【采写】南方+记者 曾汉 通讯员 邹丽娟

【图片】邹丽娟

编辑 南小惠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