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系亲属之间相互输血有生命危险
“医生,医生,快救救我爸爸,他突然吐了好多血。”“患者脸色苍白,四肢冰冷,休克血压,立即申请输血。”“抽我的!抽我的!”这可能是发生在医院急诊科的一幕。但亲属之间真的可以相互输血吗?有的人不禁疑惑:有什么问题吗?电视剧不都这么演的吗?
其实,每次输血就相当于一次小型器官移植,既是移植,必然会伴随着一系列可能发生的免疫反应,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就是其中的免疫反应之一。这种疾病,致死率非常高。
我们常把献血者叫供血者,接受输血的患者叫受血者。在正常情况下,非亲属供血者的血液中的免疫活性淋巴细胞容易被受血者识别和排斥,若是亲人间,特别是直系亲属,“外来客”(供血者的淋巴细胞)相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与受血者的淋巴细胞更为相似,加上受血者免疫能力低下,不容易识别和排斥这些外来的淋巴细胞。这些“外来客”会在受血者身体里分裂、增殖,反客为主,把受血者的组织细胞视为异物而予以排斥、攻击、造成严重组织、器官损害,产生致命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这种病发生在非亲属受血者身上的概率小,但血缘关系越近,它的发生概率会越高。因此,如果亲属间输血,就可能不是救命而是害命。
那么是不是直系亲属间就不能输血呢?也不是。我们在临床输血治疗时,首先要严格掌握输血的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治疗性输血应结合病情给与相应的成分输血。其次在特殊的情况下(如稀有血型等),直系亲属间确实有输血的有必要,可以将血液经过γ射线的照射,灭活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后再使用。
在实体器官或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也有相似的并发症--过客淋巴细胞综合征(Passenger lymphocyte syndrome, PLS),它是移植术后发生的类似于溶血性贫血的疾病,临床表现为溶血、贫血、黄疸,严重时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常见于ABO血型次要不合的器官移植或骨髓移植后,通常由ABO或Rh血型系统的抗体引起。
PLS的发生机制是在移植过程中,供者器官内残留的具有免疫功能的B淋巴细胞进入受者体内,接触到受者红细胞抗原,活化、增殖、分化,产生针对受者红细胞抗原的抗体,抗体结合到红细胞膜上,导致红细胞裂解发生溶血,少量抗体不会对患者产生明显危害,但当抗体量多、效价高时,则会导致血管外溶血。
PLS是自限性疾病。产生的溶血性贫血一般较轻且是一过性的,随着体内的B淋巴细胞逐渐代谢、凋亡,移植淋巴组织已经耐受了受者抗原,体内的抗体也会逐渐下降并消失,引起的溶血症状就会停止。症状较轻者可给予支持治疗,输血(辐照红细胞)治疗;症状较重时需要增加免疫抑制剂用量、血浆置换等治疗方法。
未生育的夫妻,丈夫别给妻子输血
血型并不只有我们熟知的ABO血型和Rh血型两种分类,即使ABO血型、Rh血型相同的夫妻也存在其他血型不合(如:截至2023.3.31,被国际输血协会正式命名的有MNS、P1PK等44种血型系统和未知待发现的血型系统),妻子接受丈夫的血液后,可产生针对其血型抗原的抗体。妊娠时,这种抗体可通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如果胎儿通过遗传从父亲那里获得了这种血型抗原,就有可能发生新生儿溶血病。所以有生育要求的夫妻,尽量避免将丈夫的血液输给妻子。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健康传播,如有侵权请后台留言,我们收到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文字:文思思
图片:陈莉
编辑:刘佳寅
初审:裴德翠
审核:旷晓兰、芶祯峥
温馨提示:
1. 花都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儿科、妇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中西医结合科、康复理疗科、B超室已开设夜间门诊,接诊时间为18:00-21:00(超过21:00可转为急诊就诊),有需要的患友可前来就诊。
2. 为满足广大市民出行需求,缓解就诊患者出行难题,新华路花都区人民医院公交站点除706路外,现已新增63A公交车(首班7:00 末班18:00),有需要的市民可乘坐相关班次公交车到达花都区人民医院就诊。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