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上午,宝安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院士论坛在深圳市宝安区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树森、刘良、李兰娟以及广东药科大学校长翟理祥分别作主旨演讲,为宝安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建言献策、把脉支招。
论坛上,宝安在全市率先发布《宝安区加快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通过58条具体措施,在未来两年着力打造四大医疗服务圈,基本实现居民“小病不出社区、大病不出宝安”。
加大高品质卫生健康服务供给
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广东卫生健康工作的“关键词”。今年,广东省委、省政府以粤发1号文出台《关于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绘出广东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路线图。
作为深圳的人口大区,近年来,宝安聚焦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和均衡布局,加快补短板、强基层、建高地、促健康,获评国家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体系建设研究基地、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等一系列国家级示范区,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数量扩增、层级跃升。不过,宝安仍面临卫生资源“紧”、学科人才“缺”、公卫压力“重”、社康硬件“薄”等问题。
当天发布的《行动方案》立足解决上述问题,宝安制定出台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1+4”文件和“1+3+6”发展规划,推出58条措施,定下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小目标”:到2025年,全区病床总数达到1.7万张,千人床位数达到3.59张;新增1—2家三甲医院,2家医院进入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同类15强,1家进入30强;2—3个学科达到国家级水平、15个学科达到省级水平、20个学科达到市级水平;社康机构总数达到237家,15家社康机构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标准,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达到5名以上,其中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达到0.8名以上;全面建成具有宝安特色的区—街道—社区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50%。
打造四大医疗服务圈
未来两年,宝安将从“医院做强”“学科做优”“社康做全”“公卫做实”四方面发力,推动宝安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稳步向前:
一是医疗资源供给更丰富,更均衡,解决就医环境差,人均床位少等问题。宝安将全面完成10家区属公立医院的新改扩建。近三年已实现病床增长三成,到2025年医院数将达到28家,社康237家,公卫8家,人均病床数将进一步提升。
二是医疗服务水平更优质,更有特色,解决人才缺,看不好病。近三年,宝安已新增三甲医院3家,区属三甲医院达4家,数量居全市第一,并实现了三级医院100%覆盖。到2025年,宝安力争新增1-2家三甲医院,全力打造“30分钟三甲医院看病圈”,力争群众危急症不出街道,努力保障群众“大病不出宝安”。
三是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全面提升,解决常见病看病难、排队长的问题。宝安将打造“10分钟社康就医圈”和“15分钟居家上门服务圈”,实现常见病、多发病等“小病不出社区”。
四是公众健康安全更有保障,解决群众健康获得感不强,医防融合程度不高等问题。宝安将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和公卫机构的应急反应和救治能力,全力打造“5分钟社会救援圈”,全面建成具有宝安特色的区-街道-社区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50%。
另外,“1+3+6”发展规划指建立1个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力医院布局、社康布局、公卫布局3大板块,建设新安、西乡航城、福永福海、沙井新桥、松岗燕罗、石岩6大组团。
广东药科大学深圳松岗医院将挂牌
论坛上,郑树森院士作《肝移植引领学科、人才、医院高质量发展》主旨演讲,刘良院士作《风湿病诊疗新技术与新药物开发》,李兰娟院士作《科技创新 维护人民健康》主旨演讲,广东药科大学校长翟理祥先生作《深化医教协同 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主旨演讲。4位院士、大咖还受聘为“深圳市宝安区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特别顾问”,为宝安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广东药科大学与松岗人民医院签订共建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广东药科大学深圳松岗医院,实施“校院地合作、医教研共建计划(项目)”带动区域医疗水平提升,培育若干重点学科打造一批优势学科和潜力学科,培养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
【数看发展】
近三年,宝安区全区新增“三甲”医院3家,总数达到5家,其中区属医院4家,全市排名第一。
宝安区人民医院二期主体建筑于今年6月全面封顶,建成之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单体医院。
区妇幼保健院,区中医院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同类区县级医院中排名第一。
建成社康机构187家,实现“一社区一社康”。
基本医疗、基本公卫工作量位居全市第一,获评国家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体系建设研究基地、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等一系列“国家级”示范区。
【撰文】王悦
受访单位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