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事!面部肌肉抽搐狂跳不停,其实是……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订阅

陈姨最近遇到一件烦心事

她发现自己左边脸部时不时会跳动

有时还觉得脸部发紧

周边的朋友不理解

总认为是她故意的

其实她自己也很难受

但却完全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最后弄得她心烦意乱

那陈姨这种情况到底是怎么回事?

事实上

真不是她“整蛊做怪”

这是一种叫面肌痉挛的病

什么是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是以阵发性、不规则的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为特点的疾病。初时多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渐扩展至颜面下部肌肉,持续数秒或者数分钟,发作次数不规律,常因情绪波动、劳累、寒冷刺激而诱发。中医认为属“筋惕肉瞤” “面风”等范畴。

面肌痉挛的症状有哪些?

面肌痉挛表现为阵发性半侧面肌的不自主抽搐,是一种间歇性、不随意、不规则和阵挛样的面部肌肉收缩。面肌痉挛多在中年后起病,女性常见。

典型的面肌痉挛发病起初主要是一侧眼轮匝肌(多为下眼睑)不自主的阵发性抽动,以后抽搐逐渐扩展至一侧面部表情肌,发作频繁时脸部变形、口角歪斜、眼呈裂隙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部分患者痉挛发作时伴有面部轻微疼痛、头痛、耳鸣,有些病程较长的患者可出现轻度面肌瘫痪。

中医病因

面肌痉挛多因邪气久留筋脉,阻滞气血运行致气血瘀阻,脉络不通,或素体脾胃虚弱,气血化源不足,筋脉肌肉失于濡养;或肝肾阴虚,阳亢风动等内外因素导致经气运行不畅、筋脉收引发而为病。

中医外治疗法

治疗上主要以舒筋通络,熄风止搐为法。可采用针刺、灸法、放血疗法、刮痧疗法等多种中医外治特色治疗方法。

【针刺】

主穴:局部取穴、风池、合谷、太冲、肝俞、膈俞等穴位

作用:舒筋通络,息风止搐。

【灸法】

穴位:局部阿是穴、翳风、足三里等

作用:温经散寒,祛风通络

【刮痧疗法】

穴位:局部及背部穴位进行刮拭

作用:疏通经络,熄风止痉

【放血疗法】

穴位:耳尖或面部局部浮络,放血数滴。

作用:可引邪外出,起到熄风止痉的效果。

【耳穴压豆】

穴位:耳廓面颊区、眼、口、神门、 肝、脾等。

   

【闪罐疗法】

穴位:局部及足三里、血海等穴位。

作用:行气活血,袪风止痉。

【推拿疗法面部轻刮按摩及穴位点按】

01:33

面肌痉挛日常注意事项

一、清淡饮食

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鱼类、大豆类、粗粮等。尽量避免辣椒、大蒜以及其它刺激性的食物,避免刺激面神经。

二、起居生活需注意

要保持充足的睡眠、乐观的心态以及适量的运动,避免过度的劳累和过度紧张。

三、远离能引起面部肌肉痉挛的外部刺激

如冷水洗脸、电脑辐射、阳光暴晒等,都会对面部产生不良影响。

四、坚持适当地进行面部按摩

可以增加面部肌肉活力,从而能够减轻疾病对皮肤带来的不适感。

如果您及朋友有这方面需求

欢迎到中医中药咨询门诊部针灸推拿咨询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中药咨询门诊

中医中药咨询门诊部位于佛山市禅城区新普澜一路1号,门诊部成立于1983年,初期由佛山市有名望的名老中医组织发展起来,以开展中医中药诊治为主要特色,开设有中医内儿科,妇科,不孕不育,肿瘤以及中医的疑难杂症诊治和理疗,推拿,口腔科等科目。

中医中药咨询门诊针灸推拿外治科由8名医务人员共同组成。

专科特色:

科室现设有治疗室3间,治疗床位19张,开展中医针灸(传统针灸、黄帝内针、毫火针、耳针等)、推拿(成人及小儿)、艾灸(脾胃灸、八髎灸、少腹灸、八髎少腹灸、督灸、明目灸、脐灸、天灸等等)、虎符铜砭刮痧、特色 药包、拔罐、耳穴、放血、泥疗等多种传统疗法,灵活结合现代康复训练、肌效贴等多种方法,为患者提供治疗。

治疗病种:

内科:感冒、咳嗽、常见胃肠疾病、头痛头晕、失眠、面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中风后遗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甲状腺结节、焦虑状态、肿瘤术后调理及亚健康调理等;

妇科:月经病、带下病、不孕、乳腺结节及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

儿科:小儿感冒、咳嗽、近视、反复呼吸道感染、积滞、腹痛、便秘、腹泻、厌食、夜啼、汗证、遗尿、抽动症、发育迟缓等;

骨伤:颈肩腰腿痛、网球肘、高尔夫球肘、掌指关节损伤、足跟痛、腱鞘炎等;

皮肤:带状疱疹、痤疮、皮炎湿疹等;五官:慢性咽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耳鸣、眼肌麻痹、动眼及神经外展麻痹等。

挂号指引

关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智慧诊疗——门诊挂号——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第三门诊部(中医中药咨询门诊部)——中医中药门诊或针灸推拿小儿推拿科——选择医生挂号

供稿 | 中医中药咨询门诊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全媒体团队出品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