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 | “女儿做四菜一汤反被骂”事件冲上热搜:为什么有的人总爱扫兴?

+音
+ 订阅

+音 | “女儿做四菜一汤反被骂”事件冲上热搜:为什么有的人总爱扫兴?

00:00/00:00

南方有“+音”,每周末晚10点与您准时相约。

最近,有这样一个视频,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火了。

一位妈妈,记录下了自己14岁女儿中午做的四菜一汤:番茄炒蛋、火腿炒青椒、酸辣无骨鸡爪、小青菜,还有玉米排骨汤。

图片

女儿甚至还给妈妈准备了西柚作为餐后水果。

但妈妈的语气里却没有丝毫的开心、欣慰,而是透露出满满的责备:

“我是要表扬你吗?你跟我中午整这么多菜,啊,怎么吃啊我们俩?现在我们俩怎么吃啊,这么多菜。”

女儿抿着嘴沉默,不知所措地看着正在拍视频的妈妈。

视频配的文字写着:“十四岁女儿做的午餐,十一点给我做好了!我该表扬吗?又要浪费了!”

然而评论区并没有像这位妈妈预想的那样,跟着她一起批评女儿,而是都在心疼女儿:

“天,心疼女儿一波,这么会做饭还要被埋怨。”

图片

图片

是啊,14岁的小孩,当很多同龄人还在坐等吃饭,她却能荤素搭配地做出四菜一汤。

妈妈没有表扬她的能干、鼓励她的厨艺,第一反应就是责怪她浪费,还把她发到网上。

如果家长觉得菜做多了,明明可以跟女儿好好说,让她下次可以少做点,但这位妈妈偏要用这种方式伤害她。

这个世界上最伤人的,莫过于当孩子对某件事充满期待和兴奋,父母却用短短几句话,将孩子的热情从头到脚浇灭。

你会发现,身边有太多家长,热衷于充当孩子的“差评师”,一辈子都在扫孩子的兴。

比如这个初中男孩,在母亲节偷偷准备了一个惊喜,给妈妈买了一大束鲜花。

妈妈却气到不行,说怎么送这么不实在的东西,过了两天就得扔掉,还让儿子把花退回去。

儿子回来后,委屈地坐在书桌前哭了,母亲却还在拍视频问网友:“我做的真不对吗?”

图片

有人去南京玩,又是排队2个小时,又是拖着超重的行李赶火车,艰难地带回了两只鸭子还有锅贴汤包,想给爸妈尝尝。

结果爸爸还没吃,直接就说不好吃,妈妈则说大晚上吃什么东西,还把孩子骂了一顿。

孩子对爸妈彻底失望,说自己再也不会给他们带任何特产了。

图片

有人收到了打暑假工的第一笔工资,自己留了一点,转了388元给妈妈,还发了一段真诚的感想。

图片

结果妈妈却说:“发个钱还讲这么多啊。”

女儿兴奋地表示,这是自己“第一笔靠双手创造的财富”。

妈妈却一盆冷水浇过来,说:“不是创造,你又不是老板自己开公司,你又没富。”

图片

有人曾这样发表感叹:

图片

网友提到,带父母去吃饭,他们嫌外面餐厅又贵又难吃,全程挑剔不已;给父母买礼物,他们只会责备你乱花钱,没赚多少钱还大手大脚;跟父母分享任何好笑的梗,他们都会把它变成一节价值观教育课;跟父母吐槽自己遇到的糟心事,他们会反过来问:怎么别人就没遇到呢?还是你自身不够优秀。

图片

久而久之,孩子变得越来越沉默,和父母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父母却还在疑惑:

“为什么我的孩子,发生什么事都不肯跟我说了?”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被浏览了7400多万次的问题:“心理上摧毁一个普通人有多简单?”

有个点赞最高的回答是这样的:

否定他。不要表现出任何的情绪波动,耐心地、客观地、冷静地否定他。

是啊,多少父母,总是习惯性否定自己的子女,让孩子伤心、受打击、承认自己不足。

更可怕的是,这类父母,往往也是在相似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一代又一代,没有尽头。

正如心理学家阿德勒在《儿童成长心理学》中提到:

在童年时期缺乏关爱的人,成年之后,可能更容易嫉妒和憎恨别人。

哪怕面对的是自己的孩子,他们也不能容忍孩子比自己的童年快乐。

这种病态关系的延伸,是时候停止了。

之前,有这样一个视频获得了350万的点赞,很多人都看哭了:

“有个不扫兴的父母是什么体验?”

女孩大晚上嘴馋了,妈妈就笑呵呵地陪着她一起下楼买冰棍。

图片

女孩心血来潮画了奇奇怪怪的妆,爸爸宠溺地看着她笑了。

图片

带父母去外面吃好吃的,爸爸兴致勃勃地拍照,妈妈满脸笑容,大家都很开心。

图片

评论区里,很多人都在羡慕女孩有这样的父母。

即使女孩的家庭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人家,但她在精神上的富足超越了太多太多人。

温暖的童年,是一个人一生的铠甲。

希望能有更多的家长,学会不扫兴。

即使自己曾经淋过雨,但请为身边人撑一把伞。那些积极的情绪价值,一定能成为滋养他们一生的力量。

今天的“+音”到此结束,感谢聆听。

【来源】小椰子专栏(ID:xiaoyezizhuanlan)

【主播 】安思仪

【录制】彭晓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卓佩仪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