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州杏林话健康】信中医,还能喝奶茶吗?

英德市中医院
+订阅

近年,自立秋开始,“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在微信朋友圈盛行,大家纷纷效仿。有人说,生活很苦, 奶茶很甜,上班太累了,要喝杯甜甜的奶茶中和一下;有人说,奶茶使我快乐,平淡的生活亟需令人愉悦的多巴胺;还有人说,我知道奶茶不健康啊,但我喝的不是健康,是俗世良药。奶茶到底能不能喝,该怎么喝?且听中医来说道!

一夏无病三分虚。此时,立秋过,处暑至,中医建议的养生方式是温补,而不是寒补、凉补。

奶茶=+

中医认为,奶茶属于肥甘厚腻的寒凉之品。奶茶可不是奶加茶这么简单,为了提升味道和口感,里面可能还掺杂着其他成分。

其一,制作奶茶的茶叶因长时间久煮,会析出较多的咖啡因,这就是很多人晚上喝了奶茶会失眠的原因。

其二,最大的不友好分子是奶茶里面大量的冰块和糖,冰水刺激肠胃,导致体内积聚寒湿痰浊,降低代谢,容易引发脾胃方面的疾患;过多的糖不能被人体吸收而转化为糖原,储存在身体各处,导致脂肪堆积,引发肥胖问题。

其三,奶茶里面的珍珠一般由木薯淀粉制成,较难消化,老人、小孩以及消化不良的人群要慎喝。

信中医=不喝奶茶?

相信中医的朋友,真的就不能喝奶茶了吗?凡事不能一概而论,中医亦如此。中医体质学说将人体分为九种体质,分别是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如果体质偏向痰湿质湿热质的朋友,可能真的不太适合喝奶茶。

痰湿质:由于水液在体内的生理过程失常,导致水湿停积,湿聚为痰,痰湿内盛,以重、浊、黏、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类型。痰湿质主要表现包括体形肥胖,面部皮肤油脂较多,汗多而黏,胸闷,痰多,面色淡黄而暗等。

湿热质:指的是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身体困重、舌苔黄腻等为主要特征。

因此,奶茶是否可喝,因人而异。如果体内积聚寒痰,湿热内生,脏腑代谢本来就已经吃力且缓慢,此时若摄入冰凉甜腻的奶茶,会加重五脏六腑的负担,脾胃运化受阻而哀嚎,心肺哭泣,肝胆流泪,三焦悲恸。那么,这类人群不建议喝奶茶。

健康喝奶茶,还有小窍门!

如果确实喜欢喝奶茶,建议自己在家制作,选择品质较好的牛奶和红茶(为家乡打个call,英德本地的英红九号就很不错),先将红茶叶加水咕嘟咕嘟几分钟煮出味道和颜色,再加入牛奶,还可按需加料,简单快捷又健康。或者在购买奶茶时选择较少的糖分和冰块,控制购买的次数和频率,心里有数有节制地喝奶茶。

由于气候、环境及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疾病的产生越来越诡计多端,人们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被重视,“中医养生”“中医治未病”等概念也日渐被大家熟知并推崇,越来越多的中医理论被现代科学所验证。“未雨绸缪”乃健康良策,行动起来,加强锻炼,积极预防,做自己健康的主人!

总结一下,中医与奶茶可以共存,但是要辨证而行,不能盲目跟风

治未病科简介

治未病的三个层面未病先防:在疾病尚未完全形成的时候要及早预防疾病的发生;既病防变:对已发生的疾病要防止进一步发展和恶化;瘥后防复:疾病痊愈或稳定后要防止其复发。

专科简介:英德市中医院治未病科利用中医体质辩识软件系统、中医健康检测系统和人体成分分析仪等先进设备,通过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和康复人群的健康状况进行风险评估和中医药健康咨询、调养指导、辨证治疗,以及对内科疾病和慢性疾病的诊治和调养,真正实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理念。

-End-

来源:治未病科 黄沐英

编辑:刘文慧

审核:黄俊文

责编:陈秀媚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