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非机动车,广州这些路口有变化→

越秀政法
+订阅

电动车在机动车道上行驶。

逆行、闯红灯、不按车道行驶

……

随着电动自行车数量越来越多,

跟电动自行车有关的交通事故数量

也逐渐上升。

为进一步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环境,

提升电动自行车出行体验,

2022年至今,

广州交警逐步完善多个路口

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出行设施,

规范路口行车秩序。

交通设施精细化提升

“危险区”“等待区”“过渡区”,这些标识要看懂

广州交警对交通堵点、乱点、隐患点持续开展交通组织微循环、交通设施微改造,设置专用通道、等待区、过渡区、通行指引等。

红色“危险区”&蓝色“等待区”

在越秀区中山五路、吉祥路路口处,设有蓝色的非机动车等待区,在蓝色等待区外侧还有红色的危险警示区。

  

越秀区解放中路与中山五路交界,

设有蓝色的非机动车道的等待区。

荔湾区环市西路与西湾路交界,电动车在蓝色的非机动车道等待区等待交通灯切换。

广州交警支队秩序设施大队许警官表示,大型车辆在路口转弯时易产生“内轮差”,会导致驾驶员无法看到右侧危险区域的非机动车和行人,形成视角盲区。为减少“内轮差”导致的交通事故,广州交警在大型车辆通行量较多的路口设置右转危险警示区,以警示非机动车和行人禁止进入。

广州交警在大型车辆通行量较多的路口设置红色危险警示区。通讯员供图

“左转非机动车二次过街”

多数情况下,路口左转灯亮时,电动自行车等非机动车会跟随机动车一起左转,这样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广州交警在部分路段设置“左转非机动车二次过街”指示牌。

广州部分路段设置“左转非机动车二次过街”指示牌。信息时报记者 王智汛摄

在天河北路与体育东路十字路口,竖着“左转非机动车二次过街”指示牌,指示牌上显示四个路口位置设置蓝色的非机动车等待区,路口中心位置为非机动车禁驶区。当非机动车左转通过路口时,需按照逆时针方向,直行到马路对面的非机动车等候区或安全岛等候,再次等待前方非机动车专用信号灯转为绿灯后,再通行到马路对面的非机动车道。

 “非机动车过渡区” 

早晚高峰期间,越秀区环市中路小北路口非机动车流量大,非机动车在等待过街时经常“溢出”,影响后方正常右转的机动车辆,容易造成交通拥堵。对此,广州交警提出“非机动车过渡区”方案。

通过在环市中路小北路口设置非机动车过渡区,配合对面的提示屏,在不影响机动车路口通行轨迹的情况下,把非机动车提前、安全引导至过渡区等待,进而扩大非机动车的等待空间,有效解决非机动车占用机动车道等待而影响通行的问题。

图中标黄区域为“非机动车过渡区”。通讯员供图

“小提醒、大安全”  

广州交警通过不同的“小提醒”视认元素,提升交通出行安全。

1.非机动车道警示柱与3D警示标线  

广州交警在非机动车道始端增设软性警示柱,并配合3D警示标线,以警示非机动车驾驶人留意警示柱,减少碰撞风险。

越秀区广州大道中上的非机动车道警示柱与3D警示标线。

2.非机动车道端头导向桩

广州交警在机非分隔栏的端头增设柔性端头导向桩,该导向桩采用高弹性软质材料,可缓解撞击造成的伤害,且具有较强的反光效果,可有效指引非机动车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保护车辆和行人的通行安全。

非机动车道端头导向桩

3.斑马线“看左”“看右”小标识

近期,市民在横过路口时,会发现很多路口的斑马线始端增加了“←看左”“看右→”的文字提醒标识,提醒行人过街时观察来车方向的交通状况,减少事故发生。

天河区燕岭路元岗派出所北门附近斑马线,设置了“看右”小标识。

慢行系统提升

车道瘦身、环岛微循环,这些道路这么走  

广州交警在路口全面设置非机动车道、过街通道和待行区,保障非机动车路权的同时,减少机非混行现象,有效改善路口通行秩序。

中山八环岛慢行系统:

非机动车也可走环岛

中山八环岛位于荔湾区西北部,由珠江大桥、黄沙大道、南岸路、中山八路、铁路高架桥等组成。中山八环岛非机动车出行需求高,环岛内部缺乏连续畅通的非机动车过街通道,机非混行现象严重。

对此,广州交警提出非机动车道环岛微循环的过街优化方案。

一是“新通道”,改建下沉环岛东西两侧部分人行道为非机动车道;

二是“新宽度”,通过调整车道断面,拓宽非机动车道,并设置机非隔离栏;

三是“新开口”,开通珠江大桥下桥位第二条出口道;

四是“新规则”,规划7块非机动车等待区,设置非机动车过街通道,并配套非机动车专用信号灯,形成非机动车道环岛微循环,有效解决非机动车“无路可走”、机非混行、等待空间不足、信号灯指示不清等问题。

优化后的荔湾区中山八环岛慢行系统。通讯员供图

华夏路慢行系统:

优化路口交通设施和标线  

华夏路位于天河区花城广场西侧,南北走向,是珠江新城网格状路网中重要的纵向道路。道路两侧分布有商业区、医院、学校等,人、车流量都很大。对此,广州交警也进行了优化:

  • 首先,通过施划导流线和等待区,规范华夏路华明路口南进口右转车道与非机动车、行人的通行秩序;利用路口空间,增设人行横道中间安全岛和行人驻足等待区,提升行人过街的安全性和路口通行效率;施划“内轮差”危险警示区,保障路口通行安全;增加路口引导线,规范路口行车轨迹。  

  • 其次,因右转弯车流与直行的非机动车存在交汇冲突,通过设置右转弯减速让行线,提醒机动车注意让行直行的非机动车;增设非机动车等待区,指引非机动车在指定区域等候信号灯指示通行,规范行车秩序。  

  • 最后,通过设置非机动车减速让行标线,提醒非机动车进入公交站区域时减速行驶,以避让公交站上下车的乘客,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华夏路慢行系统优化前后对比。通讯员供图

广州大道京溪路口慢行设施:

优化路口信号相位  

广州大道京溪路口位于白云区,由广州大道和京溪路相交而成。广州大道为市区南北向重要主干道,机动车、非机动车流量大,且沿线分布有居民区、旅游景点、医院等重要人流聚集地,日常交通压力大;京溪路是连接广州大道和沙太路的关键通道,早晚高峰时段交通出行需求大。  

广州交警通过增设非机动车信号灯、非机动车待行区及过街通道,优化信号设计,进行交通设施改造。

首先,在非机动车进入路口的方向均增设非机动车专用信号灯,规范非机动车的通行秩序。

其次,在路口设置非机动车待行区(蓝色区域)及过街通道,规范非机动车的等待区域和行车线路。通过优化路口信号相位的设计方案,在保障机动车通行时间不降低的前提下,增加非机动车放行相位,结合非机动车待行区和过街通道,优化路口配时方案,规范路口交通秩序。

此外,为充分利用路口空间,提升交通信号运行效率,交警部门在路口信号相位设计时,对路口北往东左转的非机动车通行采用二次等待通过路口的设计。

广州大道京溪路口慢行设施优化。通讯员供图

交通组织优化

增设指示牌、信号灯,出行标识要看清

今年以来,广州交警先后对多个路口进行交通组织优化,实施规范非机动车过街路径、完善过街设施等改造措施,优化机动车以及非机动车出行条件。  

越秀区环市中路-小北路口、解放路-大德路路口、解放中路-中山五路路口

今年4月-7月,针对以上路段交警部门实施增设非机动车缓冲区、非动车专用信号灯、调整中心护栏等优化措施。

海珠区新港东路-海洲路交叉口

今年5月,交警部门对新港东路-海洲路交叉口进行增设非机动车过街通道、开通东往南左转功能并施划左弯待转区、开通南进口左转和直行功能等优化措施。

白云区机场路-乐嘉路口

今年7月,交警部门在机场路-乐嘉路口逐步开展交通组织优化调整,实施规范非机动车过街路径、完善过街设施等改造措施。

荔湾区环市西路-西湾路口

今年7月,交警部门对该路口开展交通组织优化调整,实施规范非机动车过街路径、完善过街设施等改造措施。


来源:信息时报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