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沙湾往事》于2013年6月开始筹备,由编剧唐栋、作曲杜鸣、总编导周莉亚和韩真、舞美设计秦立运、演员黎星和李艳超、王闵瑞、孙然、齐奇、李超轶等实力主创和主演加盟;历时一年半创排,于2014年10月8日在广州大剧院正式与观众见面。
十年间,《沙湾往事》开展了将近5轮巡演,足迹遍布北上广深、香港、澳门、华盛顿、纽约等60多个城市,巡演场次近300场,平均上座率超90%,实现了口碑、票房双丰收,并获文旅部“文华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广东省艺术节大奖等荣誉,4次获国家艺术基金立项支持。
8月22日-23日
《沙湾往事》再次回到
首演地广州大剧院
经过十年洗礼
广东歌舞剧院掀起的
“沙湾热潮”
至今余温未散
且历久弥新
他们回“娘家”
——重游沙湾古镇
《沙湾往事》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沙湾古镇为背景,以“何氏三杰”等众多广东音乐人为创作原型,以广东音乐人创作传世名曲《赛龙夺锦》的故事为主线,用当代舞蹈艺术元素演绎传奇故事的发展,展示了广东音乐人传承发展民族音乐的不懈努力和执着追求,艺术呈现了广东音乐气节高尚、催人奋进的独特魅力,高度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气概。
十年前
十年后
8月21日上午,包括舞台总监吴泼,总编导韩真、周莉亚,执行编导石泉,演员李艳超、齐奇、李超轶、孙然、王闵瑞、刘健、张思仰等在内的《沙湾往事》主创及主演团队重游了广东音乐发源地——沙湾古镇。
作为一部为广东音乐树碑立传,展现广东民俗文化魅力的作品,沙剧自筹备以来,主创团队就曾多次到此地采风,深入了解广东音乐代表人物“何氏三杰”及岭南地域特色文化。
此次重游
团队将按照当年采风路线
着重游览
三稔厅、留耕堂等地
品味、回忆创作时的热忱
十年前
十年后
“满满的全是回忆!”重走当年采风之路,周莉亚充满感慨:“这是我们的第一部剧,采风对于一部作品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真正走进了沙湾这个地方,感受这片土地的人文和民俗。故地重游,当年创作的灵感和突发奇想的感受一下子全涌了上来。”
周莉亚告诉记者,这十年间她与韩真来沙湾古镇不下五六次,演出之后只要来广东,有时间都会来走一走。“这里于我而言,不是简单的打卡之地,而是见证成长,留下青春印记的地方,有很亲的感觉。”
十年前
十年后
“那时我们还小,对广东对岭南的文化气息非常新奇,不来都不知道广东有这么深厚的历史。”韩真说:“走进这块地方,真正了解广东音乐,才发现原来小时候听到的《步步高》《平湖秋月》《彩云追月》,全是源于广东音乐的作品,一下子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21日晚,《沙湾往事》
在广州大剧院实验剧场举办
主创主演见面会
与观众朋友面对面分享
沙剧十年心路历程
十年之约
“希望经典舞剧代代传跳”
《沙湾往事》十周年庆典于七夕佳节上演,与观众共度浪漫美好之夜。
广东歌舞剧院熊健院长表示,十年来,对作品打磨的严苛要求、台前幕后所有演职人员的辛苦付出,让演出质量达到了“十年如一”的效果;《沙湾往事》十周年庆典演出必将尽善尽美,借此向一直支持该剧的观众致以最高的敬意。
他也期许,舞剧《沙湾往事》作为彰显岭南文化的舞蹈名片,能够在广东歌舞剧院代代传跳下去,让经典舞剧继续焕发活力。
“本来舞蹈演员更新换代就很快,十年时间依然在演,需要一个院团长期不断对演出质量和演员培训的付出。”周莉亚表达了对院团和演员的感谢:“他们的坚守,让这部艺术作品能够延续生命,走到十年后的今天。”
十年前
十年后
在《沙湾往事》十周年庆典演出上,为了感谢和回馈广大观众朋友,广东歌舞剧院还隆重推出全新设计的《沙湾往事》十周年纪念礼盒,并于演出期间上线了精心制作的十周年纪录。
关于《沙湾往事》剧组,《沙湾往事》是他们的起点,十年来,从制作班底和演员们的风雨同舟,从演员们和角色人物的懵懂初识到完全融入;从角色人物完美诠释到与观众的灵魂契合产生共鸣;从默默无闻的排练到享誉中外,这无疑是台前幕后共同努力的结果。值得喝彩的是他们的表演,值得鼓掌的是他们的敬业,值得喜欢和传颂的是每个人对生活、艺术、文化的热爱。
两位舞蹈编导韩真、周莉亚曾说过,《沙湾往事》是她们的“初恋”,首次的“扛大旗”,在多年的不断磨合和思维碰撞中,十年来也创作了许多经典名作,包括《只此青绿》、《花木兰》、《永不消逝的电波》、《杜甫》、《咏春》,这么说来,《沙湾往事》是老大哥了。
温馨提示
舞剧《沙湾往事》里面的角色名称经过一定修改,整个舞剧的背景故事也有所改编,这是舞台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关于人物原型“广东音乐何氏三杰”、沙湾何氏、留耕堂、沙湾广东音乐的发展历史等内容,可以前往沙湾古镇的何氏大宗祠、三稔厅、沙湾广东音乐馆、沙湾民俗文化博览馆进行详细了解。
最后
祝福《沙湾往事》舞剧
如雨打芭蕉般
余音绕梁不绝耳
如赛龙夺锦般
齐头并进勇夺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