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等奖 |《赓续红十字精神,传承新时代星火》

广东红会
+订阅

近日,省红十字会在广州举办了以“坚定跟党走,建功红十字”为主题的全省红十字系统第六届演讲比赛决赛,包括演讲、征文两项内容。经决赛评审组评审,最终有16份征文作品获奖。以下是获奖征文展示。

赓续红十字精神,传承新时代星火

(节选)

三等奖:汕头市红十字会 黄婕

如燎原的星火,延续着光的生命;如大海的水滴,折射着爱的广阔;如高山的巨石,彰显着勇往直前的坚韧。救灾、救护、救助,一组组感人肺腑的画面,一遍遍吟唱着扶危济困的圣歌。金黄的橄榄枝是你赤诚的荣光,鲜红的十字是你神圣的标识,人道写就了你的入会初心,博爱昭示着你的慈善义举,奉献讴歌了你的时代精神,红十字人,是你们在世界每个角落播撒着希望的雨露。

红十字不仅仅是一个符号

时有所需,必有所为。1859年,战火连天,尸殍遍野,一位名叫亨利·杜南的勇士集结了几位志同道合的袍泽在枪林弹雨中抢救伤者,保护战俘,活跃在战场、疫地、灾区,给身处灾难的人们带去希望与光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应时而生。历经160多年,杜南等人撒下的种子遍地开花,初创时旨在抢救伤病的战时伤员救援协会发展成为今天遍布全球的一般性预防灾难、救济难民的慈善救援组织。他们高举的红色大旗不分国籍、不分宗教种族、不分政治体制,人道救助范围也从传统的救死扶伤拓展到所有饱受困厄威胁的最易损群体。中国红十字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无论是灾害横行之际,还是严重突发事件,无数会员前赴后继,以“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为保护人类生命和健康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书写着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动人的历史诗篇。

中国红十字作为国际红十字运动重要成员,建会以来积极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经过一百多年不断发展,成了国内历史最悠久的人道组织。百年磨砺,百年沧桑,中国红十字人历经风雨,却从未有过一丝倦怠,从未有过一点奢望,秉承人道、公正、中立、独立,统一、普遍、志愿服务的原则,致力于将那抹鲜艳的旗帜插遍每一个充满苦难的角落,为促进世界和平进步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红十字作为一个志愿的救护、救济团体,它的荣光不是仅有红十字会的人一直在传承着,而是成了一项全民参与的重大工程、一项不可忽视的事业。医务人员、慈善机构的志愿者、社会上各界善心人士……不计其数的优秀志愿者尽其所能地为那些因为战争、灾难而流离失所的人,那些迫于贫困、残疾、无助的人以及那些深陷精神烦恼、心理困惑等弱势群体施以援手,解救其于煎熬困苦之中。作为传播文明,传递温暖的使者,公益志愿者们以拳拳爱心弘扬着博爱互助,无私奉献的人道主义精神,在重大灾害救援、保护生命健康、促进全人类和平进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深深地影响了受困民众,切实改变着他们的生活。

红十字永远“救”在路上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意外,每天都在发生。当自然灾害突如其来,他们冲锋在前奔赴赈灾一线;当新冠疫情悄然来袭,他们挺身而出发起爱心募捐;当临床患者生命垂危,他们义无反顾伸出手臂,以身垂范带头捐献汩汩血液、造血干细胞和身体器官。红十字永远“救”在路上,他们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角逐,热烈却冷静,专业又高效,把无私无畏映进每缕阳光,让生命的种子在博爱之间传递,让人道善举给难者带来希冀和福望。  

“用手抓开自己的胸膛掏出了一颗燃烧的心,高举着为众人照亮前行的道路。”用高尔基在短篇小说《丹柯》中的这句话来形容红十字志愿者最是恰如其分。一次次志愿行动,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和感人故事,这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故事汇聚成册,记载着他们的功勋,也成了世人的榜样:狂奔7节车厢救回一命的退伍老兵王龙、王利炜,临危不惧勇救溺水儿童的梁海周、孟海云,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超过4800小时的“汕头好人”陈铭杰,十几年致力于应急救护培训及红十字青少年工作的退休校医韩虹,为老人邻里守望的“逆行者”叶如陵,活跃在生命接力群里的盲人按摩师任红华,“白加黑”“连轴转”为家国平安“加码”的全国抗疫先锋……他们是光荣的红十字志愿者,虽然来自不同行业,身处不同的岗位,却同样胸怀着博爱之心,从事着造福人类的崇高事业,在无数个平凡的日子,放弃个人休息时间,俯身一线,开展不同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用奉献编织着家园赞歌,用真情践行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用全城飘动的“志愿红”诠释着红十字人的责任与担当。

善行不分大小,爱心没有级别。“博爱家园”“博爱未来”“天使计划”……百年红十字会一路从“建起来”到“强起来”,再到“活起来”,离不开强大的群众基础,离不开志愿者的倾力相助,善心、善举正如春日里的太阳,一丝一缕的暖意,来自每一位为它发光发热的人,风雨兼程,爱洒人间。

红色精神的百年传承创新

岁月的长河悠悠流淌,可贵的精神代代相传。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是最根本的精神。儒家的仁爱,墨家的兼爱,释家的普度众生既是人类道德良知的生动体现,又是人类共同的道德高地。红十字会之不拔之柱基于人道,震撼寰宇基于博爱,流芳百世基于奉献。从本质上说,二者都是“向上向善的力量”。红十字精神百年传承,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如同一粒种子落于肥沃的土地,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浸润下,在中国大地茁壮成长,开出了绚丽的人道之花。 

红十字事业是崇高而伟大的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百年传承历程中,红十字会作为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创新资源动员路径,带领红十字会员、志愿者和社会爱心人士深入挖掘、广泛传播红十字文化所蕴含的价值理念、人文精神、道德追求,结合时代要求创新发展,以“三救”“三献”为核心业务拓展人道服务领域,救助困难群体,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民群众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在提升人道救助实力和人道服务能力方面迈上新台阶。 

爱心无价,星火燎原,追忆红十字发展历史,深耕红十字精神文化内涵。在被寄予厚望的新征程上,1600多万名红十字会会员、近200万名红十字志愿者及无数社会爱心人士不辞辛苦昼升日落效劳着世界和平的愿景,不分国界普照着那些饱受煎熬的难民,不计得失燃烧自我融化着人间的寒冰。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他们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不缺位、永不后退,以人道为本、博爱为怀、奉献为荣,改革创新,担当作为,为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发展新局面贡献着一己之力。 

来源 | 机关党委(人事部)

编辑 | 沈炎林、潘心怡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