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涌动双拥潮

惠城发布
+订阅

原文刊发于2023年第7期《鹅城》

引  子

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这是一块红色的沃土。这片希望之城,每一个角落都镌刻着军地融合发展的深刻印记,铸造着一个又一个双拥共建的丰碑,见证着一次又一次军民携手的鱼水深情!

惠城,既是驻军大区,又是退役军人大区,历来具有拥军的光荣传统,惠城连续10次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城。历经风雨,时代变迁,走进新时代,惠城区坚持把双拥工作作为地域品牌、城市名片来打造,更以惠州母亲河——东江博大的胸怀,用惠城人的担当和实干书写出“爱我人民爱我军”的华彩篇章,把军民鱼水一家亲的深厚情怀融入了城市的血脉。

文明惠城,双拥花艳。林海 / 摄

惠军之城:

“双拥工作的优良传统千万不能丢。”

“八一”前夕,区四套班子领导带着全区人民的深情厚谊,向驻区部队官兵送去了节日的祝福,常态化开展各种活动,真心实意为部队办实事、解难题。

“双拥工作的优良传统千万不能丢。”这是一种叮嘱,更是一种承诺。近年来,惠城区委、区政府把双拥工作列入党政军重要议事日程,始终将双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做到“四个纳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纳入各级党委、政府议事日程;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范围;纳入全民国防教育内容,形成了党政军“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共同抓的工作格局。建立完善了议军制度、走访慰问制度、军民共建制度、军地联席会议制度、挂钩联系户制度等五项工作制度,确保双拥工作年度有计划、季度有安排、节日有走访、平日有活动、常态有成效。将双拥工作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纳入党委、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使双拥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形成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良好氛围。

这是一组2020年以来暖心的数字,彰显了惠城区高站位打造“惠城——惠军之城”双拥名片的坚强决心:

持续开展为现役军人家属送喜报活动,为477名立功受奖军人军属上门送喜报,共发放荣誉慰问金近54万元;发放现役士兵家庭优待金6994万元;发放大学生入伍补助金647万元,共发放519人,悬挂光荣牌26798次,悬挂率100%。

累计支付2393万元,帮助6718人(次)解决“五难”问题,用准用好省退役军人应急救助政策,及时主动对困难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开展应急救助,为我区58户困难退役军人家庭申请省应急救助资金近216万元。

开展常态化走访慰问活动,结合“八一”建军节、春节等节日,走访慰问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共计3069人次,覆盖全区13个镇(街道),召开座谈会350余场,发放慰问经费(含物资)总计约127.07万元。

全面落实优抚对象抚恤标准随经济增长自然增长机制,将优抚对象的定抚、定补、优待金全部纳入财政预算。2020年以来,累计发放优待抚恤金8240万元,定补定抚面达100%。

走访慰问烈属800人(次),解决烈属反映的问题130余个……

这些数据只是多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把双拥工作摆在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常抓不懈的一个缩影。

拥军情浓:

“特别的爱给最可爱的人”

鱼水情深同大海,军民义重若长城。区党政领导旗帜鲜明地表示:革命战争时期,人民群众义无反顾支援前线;和平年代,我们要以高标准厚爱子弟兵。

家门连着营门,军属牵动军心。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安置有岗位、就业有保障、入学有优待,不让军人军属因后路、后院和后代“三后”问题而烦恼。4年来,共接收安置军转干部89人,均为公务员岗位安置;安置转业士官140人,其中安置事业单位84人、国企36人,自谋职业20人,发放自谋职业金892万元;安置随军家属189人,其中公务员安置家属5名、安置家属事业单位47名,为137名申请自谋职业随军家属发放自谋职业金1667万元。对达到入学条件的159名军人子女,全部协调安排优先入学入托,核实49名军人子女身份,助其中考、高考加分。

会议现场。区双拥办供图

始终秉承血浓于水的双拥情怀,紧紧围绕新时代强军目标,聚焦能打仗、打胜仗,积极发挥双拥统筹军地的资源优势,支持驻军部队基础建设、科技、教育、文化、法律等各个领域发展,推进军地良性互动、同频共振。2020年以来,我区坚持想部队之所想、急部队之所急,累计投入160余万元,支持驻地部队完善工作设施、改善生活环境、保障备战训练,驻地部队用电、用水、用气、用网等应保尽保。加大营区周边安全整治力度。军地双方共同划定军事管理区、军事禁区,确定“两区两范围”,划定营区周边200米为安保保护范围,严禁“低、慢、小”飞行物飞行,在营区周边关键路口加装视频监控,实现军事设施保护全覆盖。

关心军人、关爱军属就是关心部队、支持国防建设。从港惠购物中心300余家“拥军门店”开通“拥军码”到购物优惠,从利元亨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优先聘用退役军人到创业优待,一系列暖心举措,源自惠城区几十年来拥军优属的优良传统。

军民共建协议签订仪式。区双拥办供图

近年来,惠城区探索开展“社会化拥军”新路子,先后与中国工商银行惠州分行、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港惠超市、亿嘉盛酒店等18家单位签署拥军优待合作协议,打造一批拥军银行、拥军医院、拥军商圈、拥军饭店、拥军酒店、拥军超市,服务范围涵盖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辐射全区现有军人军属和近3万余名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

如今,“事关部队练兵备战的事,特事特办、马上就办”已成为惠城区社会各界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爱民心切:

“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为父母”

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人民群众需要的地方,就是官兵冲锋陷阵的战场。进入新时代,驻军部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融入惠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乡村振兴的赋能上、在抢险救灾第一线、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平安惠城建设等方面,都能看到“橄榄绿”的身影,充分展示了驻军部队的形象,凝聚起军地合力、军民同心的建设发展力量。

人民军队人民爱,人民军队爱人民。驻区部队在受到惠城人民关爱的同时,也以实际行动大力支持惠城经济建设。近年来,驻区部队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开展助力乡村振兴、医疗助民、国防教育等工作,回报惠城人民。各部队围绕基础设施、产业、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优化援建举措,突出定点帮扶,积极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强化优势互补,助力乡村振兴,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31631部队、75240部队、31661部队分别与“八一”希望小学、铁路小学、长湖苑小学共建,国防特色教育亮点突出;31661部队将脱贫攻坚对象确定到退役军人,脱贫路上风雨携手;75240部队与小金口街道骆屋村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小康路上齐头并进;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驻区部队在防灾、抗洪、防台风等工作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4年来,驻区部队为我区中小学校军训学生3万人次,接待政府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到部队参观学习500余人次。31661部队捐赠物资经费46万元,重点支持乡村振兴建设及白石八一希望小学建设;31631部队、75240部队投入140余万元助力乡村振兴;31631部队开展助民劳动和义务诊疗活动,为困难老兵提供数万元药品;75220部队为42所学校捐赠2万余元国防教育书籍;31631部队向驻地2个村庄投入扶贫帮困助学资金21.4万元;桥西街道与武警惠州支队共建手牵手儿童发展中心。此外,驻区部队还积极做好军警民联防联治工作。惠州武警支队在车站、机场、政府等重要地段组织开展联勤武装巡逻,为建设平安惠城作出积极贡献。

参与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区双拥办供图

尾  声

东江悠悠波涛,那是在倾诉军爱民的情意;西湖依依杨柳,那是在欢唱民拥军的赞歌;巍巍高榜山,那是在礼赞双拥情深。如今,双拥精神已深深扎根惠城大地,融入全区人民血脉,汇聚起万众一心的磅礴力量,奏响了一曲曲军民团结奋进的时代凯歌。

作者:刘卫

作者单位: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来源:《鹅城》编辑部,转载请注明。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