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性早熟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常令家长焦虑不安。清远市妇幼保健院儿童消化科主任、儿科主任医生卢灵莉介绍,近几年门诊经常遇到因缺乏对孩子青春期发育规律的认识,导致儿童性早熟未及时发现并干预的遗憾案例。
案例一
12岁女孩骨龄14岁,预估成年身高1.5米左右
一天, 父母带着12岁女孩小花来就诊,说孩子已经来了一次月经,要求检查骨龄。妈妈介绍,父亲1.73米,母亲1.62米,目前女孩身高1.45米,体格壮实。去年长个还不错,最近不怎么长个,体格检查发现孩子的乳房已经明显发育,达到了青春中后期的标准,骨龄报告14岁,比实际年龄超了2年,生长潜力所剩无几,预估成年身高1.5米左右。
听了这话,父母不淡定了,难以接受,因为按遗传孩子有1.61米左右,妈妈懊恼道:2年前带孩子在外院看过生长发育,当时骨龄超半岁,身高1.37米,乳房发育了,卵巢B超检查有卵泡发育,按年龄身高比均数是矮了3.1㎝,按骨龄身高比均数是矮了近6.3㎝,性激素基础值不高,医生建议观察随诊,结果妈妈大意了,一直未复诊,现在追悔莫及。
如果妈妈认真观察发现孩子发育进展快或者每3个月复诊,及时发现,提前干预治疗,结果会大不相同……
卢灵莉提醒家长,像上面这种案例非常多,刚开始乳房发育,骨龄超前不多,身高受损不明显,不需要干预,但回去观察不代表不管,一定要定期复查,一般是三个月复查,最迟半年,如果观察期间发现乳房增大迅速或出现底裤脏分泌物增多,或身高体重增长迅速等情况,及时就诊,医生评估后测骨龄,必要时进行性激素激发试验判断是否性早熟,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至关重要。
案例二
不满10岁男孩骨龄13岁,若不干预身高在1.60左右
一位差2个月10岁男孩小军就诊,体形偏瘦,身高1.44米,家长觉得孩子身高还可以,比同龄人还高一点,他们一直特别关注孩子的身高,经常给孩子营养及滋补汤喝,因为父母身高都不高,怕小孩子遗传不高。
但家长忽然发现孩子睾丸大得比较快,唇边隐隐有胡子出现,担心会不会早发育?于是赶紧带孩子来清远市妇幼保健院测骨龄,结果骨龄已经达到13岁了。孩子长高空间小了很多,如果不干预,预测身高在1.6米左右。
家长震惊、焦虑,觉得男孩子1.6米,太矮了。经过慎重考虑,做全面检查确诊为中枢性性早熟,家长决定听从医生建议采用GnRHa治疗,抑制青春发育,推迟骨骺关闭,抢夺更多的身高增长时间,因为检查到生长因子较低长个缓慢,半年后同时予生长激素注射促长高,经过该院门诊规范治疗2年多,现在小军的预期身高由治疗前1.60米,达到了治疗后预期1.66米,由于是双打,治疗费用较高,令人欣慰的是虽迟但还能补救,但代价也是很大,家庭要承受一定的经济费用。
卢灵莉强调,青春期的孩子,家长除了关注孩子的身高,还要关注孩子的性征出现情况,一般来说,男孩从10到11岁才开始出现睾丸增大,如果太早出现且进展快,要及时就医,大家知道,体重超重和肥胖容易诱发性早熟,但是偏瘦小孩也会出现早熟,家长切莫大意,以免错过最佳诊疗时机。另外,男孩性早熟体现在睾丸的变化,这就很隐蔽,家长须留意。
●热点关注
正常的青春期发育?
正常的青春期发育:指的是儿童青少年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从第二性征出现至性成熟及体格发育完善的一段时期。青春期正常启动年龄:女孩10一12岁,男孩12一14岁。
正常青春期性发育顺序:
女孩表现为乳房发育→阴毛→外生殖器改变→月经初潮→腋毛;
男孩表现为睾丸增大→阴茎增大→阴毛腋毛→声音低沉→胡须生长。
如何尽早识别性早熟?
性早熟是一种生长发育异常,表现为青春期特征提早出现,近年发病率明显增高,为常见的儿童内分泌疾病,女孩发病率明显高于男孩。
在最新的《中枢性性早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2)》中,对性早熟的判断进行了重新界定,即女童7.5岁(2015版为8岁)出现乳房发育或是10岁前出现月经初潮,男童9岁前出现睾丸增大。
性早熟也分真和假?
答案:是的!“真”“假”性早熟都是以前的叫法,现在分别称为中枢性性早熟和外周性性早熟或不完全性早熟。
中枢性性早熟,也称完全性性早熟或中枢性性早熟。是指垂体性腺过早激活引起的性早熟,它不仅具有第二性征的发育,还具有性腺和性功能的增殖,即女性排卵和男性精子成熟。
假性性早熟也称不完全性早熟,或周围性性早熟。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体内性激素升高至青春期水平,非受控于下丘脑-垂体一性腺轴,只有第二性征的提早出现。
如何区分真假性早熟?
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的区分,主要看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有没有提早启动,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化验检查综合判断,包括性激素、甲状腺功能、皮质醇,同时还要需要查骨龄、子宫卵巢B超或睾丸B超。因此,在性早熟的鉴别与诊断方面,家长一定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女孩8岁乳房发育,男孩10.5岁变声,是性早熟吗?该怎么办?就一定要干预治疗吗?
根据性早熟定义,这两种情况都是性早熟:
8岁女孩乳房发育,要根据乳房发育大小确定是否需要做卵巢B超和骨龄甚至性激素检测,判断是中枢性性早熟还是周围性性早熟,如果是周围性性早熟,注意!这种情况不需要治疗!观察随诊宣教就可以了。如果是中枢性性早熟,就要综合体格检查、骨龄、卵巢B超以及预测成年身高受损程度综合判断,决定是否干预治疗。
男孩10.5岁出现变声,出现明显早发育,如诊断是中枢性性早熟,是不是一定要立即用药治疗呢?
不一定!这个10.5岁男孩,目前身高1.55米,检测骨龄12.5岁,根据激素水平测定明确是中枢性性早熟,骨龄虽提前,但身高生长速度亦快,预测成年身高不受损,可以暂不需要治疗,密切观察随访。
如果孩子确定为中枢性性早熟,家长有强烈要求,不愿意孩子月经初潮过早,或孩子心理发育没达到相应水平,也可以治疗。内分泌专科医生经过评估,会根据每位孩子的实际情况,给予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通过早期干预、早期治疗,减少性早熟对孩子的影响!
南方+记者 黄剑琴
通讯员 廖思兰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