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快来看,桃花水母又出现了,好大一群!”近日,四川仁寿县黑龙滩镇开元社区十九组村民小组组长魏忠民在中铁黑龙滩3号调蓄库看到一群桃花水母在水中摇曳身姿、“翩翩起舞”时,兴奋地喊道。南方+记者了解到,桃花水母是仅有的一种淡水生活的小型水母,已被列为世界级濒危物种。
水草下白色生物为桃花水母。
桃花水母又称“桃花鱼”,生长于温带淡水中,其形状如桃花,并多在桃花季节出现,故得名。桃花水母是一种对环境质量要求十分严苛的濒危水生物种,需要自然环境好、水质优、水温适宜等一系列优质的环境条件,有“水中大熊猫”之称。除索氏桃花水母和日本的伊势桃花水母两种外,其余9种中国均产,而桃花水母是其中仅有的一种淡水生活的小型水母,为世界级濒危物种。
据仁寿黑龙滩水库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水库有23.6平方公里,是眉山市、仁寿县、井研县主城区及周边各乡镇近300万人的饮用水水源地。“十年前,由于周边农户养殖废水、生活污水、豆类纸类等小微作坊工业污水无序排放,砂石随意开采,造成黑龙滩生态破坏和水质污染严重。”该负责人表示,原本清澈的湖水变得浑浊不堪,一些稀有的鱼类、水生物消失。
(黑龙滩水库,时长共33秒)
“水中大熊猫”现身四川黑龙滩!抓住暑期尾巴去探访
为了寻回原有的碧水蓝天,黑龙滩不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先后投入近60亿元实施了生态移民、截污管网、雨水隔离、水生态治理等一批环保工程,建设14公里截污干管,10公里生态隔离沟,对面源污染进行统一收集、净化,杜绝雨污进入黑龙滩库区,黑龙滩库区水质常规指标由原先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提升为Ⅱ类。环境空气质量也日益优良,黑龙滩优良天数由2016年的268天增加到2022年的365天,彻底筑牢了生态屏障。
回归黑龙滩的候鸟。
目前,该区域已有生态水系23.6平方公里,生态群岛85座,森林覆盖率达67%,每立方厘米2.5万个负氧离子。生态系统质量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据介绍,每年约有30万只候鸟在此补给和休憩,全球八大候鸟迁徙路线有两条与黑龙滩相关。
【采写】南方+记者 蔡华锋 通讯员 杨燎 陈雯
【剪辑】南方+记者 许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