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是一座城。
但是,潮汕不仅仅是地理学上的城,他(她)更像是一个人,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潮汕。
此刻,我要说的是潮汕的缩影,也是一个人的微雕——濠江。
——郭小东
一座座古民居、一条条古径巷、一面面古寨墙……在这片浪漫的土地上,传承着文化、沉埋着历史、回响着一代代人的铿锵足音。为传承文化脉络、留住城市记忆,“今日濠江”设置“探寻潮汕·发现濠江”专栏,打捞一段段尘封的往事、倾听一缕缕时光的余韵,凝聚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力量。
古径遗风
文/陈镇清 图/陈智生
河浦乡三面环山,一面朝海。自古境内通往潮阳县城路道有三条,后径只是其中之一。昔为乡民商业贸易、文化交流、日常生活往来中用脚踏出来的民间要道,也是最便捷通道。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交通事业的发展,道路相继拓辟,今已安于沉静,淡出了人们的记忆,实乃藏在深闺人未识!
▲ 古径石门匾
后径地处潮阳东山北麓,山峦连绵,岩石突兀,山岙弯弯,岭阶逶迤,山涧纵横,茂林深篁。自河浦乡后沿西北田间小路起,登牛头山,过石阴坑,经竹枝埔,越惊霜岭,翻水吼山,入石泉岩,达虎跳石至县城。沿途顺着自然的山势,曲径盘折,峰回路转,绵延横亘10千米。路径宽约1.5米,由石磴累砌、石头镶成阶梯,石板架筑成石桥,用三合土铺成坦途,原貌保存较好。幽谷、古树、竹林、古亭、古桥等贯穿其间。鸟雀啁鸣,兰草喷香,流水潺潺,景色诱人,充满了大自然的气息。反映了古人崇尚自然、因地制宜、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
▲ 古径石级
后径始建于何时,已无从考证。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陈泰年《水吼桥记》云:“河浦乡,乃潮阳县城之东,突起高山,曰东山,巉岩层叠,复东一十余里,始下平原而乡也。中间诸山之辅来脉者,幅员一十余里。脉之南厥水南流,脉之北厥水北流,吾始祖创基于此,成两径以通县。南日前径,南流之水旧已桥焉,行不病涉。北日后径……”这是有关后径的文献记录,而后径沿途的墓葬可知宋元时期便已存在。在漫长历史中,山中路径往往只能先粗粗草创,随行随修,有文字记录的是在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乾隆三十三年(1768)、道光二十九年(1849)、1957年,有乡绅主持过大型修缮。
▲ 古亭
自古有民谚云:“有山必有庙,有岭必有亭。”古径也不例外,惊霜岭上有一古亭,可供行人歇脚避雨之用,谓之茶亭、雨亭。古亭为一开间,东西走向,为明间梁架,四石柱四石架抬梁、七檩穿斗式,南北两侧为石板凳。亭上四柱上刻有四则对联,一亭四联,皆出名士,实为古径增辉添彩。
▲ 翠叶揽石门
前柱“山辉泽媚人文蔚;日暖风清物色新”。古榕陈振先原题。
陈振先,惠来县大坭都人(一作揭阳县人)。康熙三十五年(1696)丙子科举人第十八名。
后柱“绵亘千峰蟠势远;氤氲一气入望长”。豪山居士陈丕谟原题。
陈丕谟,字其荩,号洋鉴,濠浦乡人。通经史、诸子百家言,尤工制义。契金正希文,至十三易稿。康熙三十五年(1696)举人。文义深刻,考官卜为名下士。凡所为文,脍炙人口。未几卒,时论惜之。
前柱侧面“地近名邦环崒嵂;亭盘峻岭接风云”。南海太史冯成修题。
冯成修,字达夫,号潜斋,广东广州府南海县(现佛山市南海区)丹灶梅庄人。清乾隆四年(1739)进士,选庶吉士,改吏部主事,适文选司员外郎,充乾隆十五年(1750)福建副考官,升礼部祠祭司郎中。乾隆十八年(1753)典试四川;二十四年(1759)督学贵州,曾制订学规训士,巡试所至,讲求实学,端正文风。不久,被召回京。年六十一假归,掌教广州粤秀、越华书院,受业数百人,世称“潜斋先生”。乾隆六十年(1795)再赴京参加“鹿鸣宴”。翌年卒,享年九十五。
后柱侧面“古径萦纡凝气紫;高峰崱屴拥云青”。乾隆戊子年(1768)腊月重修,东溪陈泰年题。
陈泰年字式瑞,号东溪,濠浦乡人。少从兄英猷游,淹通载籍,工诗文。乾隆丙辰(1736)举乡试第三,授予潜令。适新垦起征,虑为地方累,乞准列为额外。县试时要犯越狱,泰年授意士子,旋即弋获。上官谓考试衡文,缘此获犯,其得士心可知。尤善劝化,如争产、出妻诸案,谆谆若家人父子,遂和好如初。阅三载,县无冤狱。寻以病乞归,士民饯送者接踵。观察使刘纯炜、太守邹应元知其廉阶,各醵金以赠,同官荣之。抵家后杜门却轨,隐居于叠石山房,建志道堂以初学者。著有《文集》四卷、《潜州信谳录》二卷。年七十七无病而终(引自嘉庆版《潮阳县志》)。
▲ 古径石门
亭东南侧有福德古庙供奉福德老爷,古庙坐南朝北,为单开间二进平屋。古庙前有残碑一通,为道光二十九年(1849)众善喜捐修葺古径、古亭、古庙等内容。古庙往东数米,古径中间有石门,门之上石匾镌“岚光锁翠”,右刻“乾隆戊子年(1768)腊月重修”,左刻“于潜县知县豪山陈泰年书”。另一侧匾为灰塑刻字“爽气呈辉”,上款为1957年重修。古径留下了文人墨客、达官贵人的题刻。为后人所敬仰!古亭、古庙、石门成了历史的陈迹遗留在古径上,已不为人所瞩目。然而,在它古老的躯体上,却遗留着古代建筑、交通等丰富的历史文化痕迹可供今人做参考。
▲ 绿丛古径
古径保留着不少的原始古迹,生态环境良好,自然景观优美,人文历史底蕴深厚,它是开发旅游、研究民间古径路和潮汕文化的珍贵资源。因此,可以打造成为一个摄影采风、观景探险、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信息来源:濠江乡土文化丛书《旧时濠江——老宅·旧巷·古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