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拼爹拼娘」的电影,年轻人敢看吗?

南都全娱乐
+订阅

八月下旬了,准备开学了!

每年这个时候,看着“审判日”将至,孩子们心情都无比忐忑。相比较而言,家长好像轻松些,终于把孩子送回学校。

可是,真的吗?

孩子们到学校了,家长们操心的事情还多着。当孩子在卷,家长同样也要卷。

想到这里,是不是感到很窒息?然而,如此窒息的话题,竟然还有人拍成了喜剧!

学爸

豆瓣目前7.0分。

这部玩“学霸”谐音梗的电影,竟然没有翻车!

今年八月,影院迎来了三部现实题材的电影。前有聚焦到缅北诈骗案的《孤注一掷》,后有反家暴题材的《我经过风暴》以及我们今天要聊的以教育“内卷”为题的《学爸》。

很多观众估计还记得几年前爆火的“小别离”三部曲——《小舍得》《小欢喜》《小别离》,分别对应了“小升初”“初升高”“高升大”。学业压力的故事在这几部电视剧里都有体现。

不过,好像还漏了一步:“幼升小”,《学爸》这回给你卷上了。

时间回到2015年。

雷大力(黄渤 饰)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普通家长。妻子因为癌症早逝,学历不高的他担起了独立抚养孩子的重担。

雷大力当然没有经历过“鸡娃”教育,但出于对孩子雷小米的爱,他还是会随波逐流地追随其他家长的“浪潮”,别人熬夜排队在重点小学门口蹲抢招生登记名额,他也“跟风”请个黄牛帮忙排队。

这想必也是绝大部分普通家长的现状,由于代际的差异,绝大部分家长都没有亲身经历过“卷生卷死”的教育搏杀,但别人都在卷,我孩子不能不卷呀!

为了孩子上学,这下咋整?

第一招,找人脉疏通关系!

他马上跑到陆总(王迅 饰)跟前点头哈腰。“别想咯!那所学校可是有三千人挤破脑袋都想进!”陆总连连摇头。

结果当然是失败了!

第二招:买学区房!

凑巧,自己的好友火哥(张子贤)火嫂(万茜)一家同样面临着“幼升小”的难关。比起雷大力的“不紧不慢”,火嫂可就积极得多,她严厉到年幼的孩子不会背乘法表也得挨一顿“藤条焖猪肉”。

本来雷大力求助的人脉陆总那边已经失败了,另一边还遭遇火嫂疯狂拱火,雷大力的心态悄然改变。

受到好友火哥火嫂一家的启发,他打算就着重点小学的学区买个房子。

一番波折,在中介小王(吴磊 饰)的帮助下,雷大力买了一间“凶宅”。天公不作美,钱才刚交,雷大力就得知了自己新房的小区被划出了重点小学。

为了买这套“凶宅”,雷大力不但借了五十万,还得跟别人假结婚才能买到。愿意跟雷大力结婚人叫刘真真(闫妮 饰),她是名副其实的虎妈,她的到来让雷大力见识到什么才是“卷王”。

公办小学已经“此路不通”,得亏刘真真的女儿也得“幼升小”,于是给雷大力指引了另一条明路。

第三招:搞特长,考民办!

电影里呈现的辅导班大厦毫不夸张,曾经,长春的一条密密麻麻布满辅导招牌的“补课一条街”火出圈。课程涉猎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找不到的。

谁知道自己的宝贝儿子雷小米对“琴棋书画”一窍不通。所谓特长,肯定是越少人学才显得自己特别长,于是雷大力想着让儿子学编钟总不会“撞车”了吧,却被假结婚的老婆刘真真女儿捷足先登。

主意是他提的,到头来又被人截胡了。

雪上加霜的是,本可以伸出援手的岳父也去世了,雷大力彻底陷入绝境。尤其是在祭奠老丈人时,重遇小姨子(张钧甯 饰)。

看着她优秀的孩子在宫殿一样的国际学校用英语流利地演讲,雷大力陷入了不甘和不切实际的幻想。他甚至想卖掉自己二线城市的房子,全部投入到上海的精英教育。

可是,一年小到几万大到十几万的精英教育显然不是普通家庭能支付的。国际学校全方位的高门槛也预示着光是有钱也没用,从家长的经济保证到家长的教育、职业素质,再到孩子入学前的素质教育积累,雷大力都通通不达标.......

为了避免现实沉重的话题影响到观众的观影体验,导演结合了黄渤“喜剧人”的特质增加了许多自然的笑料,喜剧的桥段相对高明,悄然布局在日常生活的对话之中,没有“尬点”。

正是因为电影的拍摄技巧非常平实,观众的关注点都能落在剧情和角色设置上。故事整体的基调都非常温情,哪怕男主在后半段深处绝境,观众也不会感受到过分的压迫感。

黄渤在本片的演技非常“生活流”,发挥稳定。令人惊喜的是饰演雷小米的单禹豪,非常有戏!虽然离他参加《放开我北鼻》已经过去几年,他似乎只是等比例放大了一丁点。他和黄渤饰演的父子很自然地产生了化学反应。

万茜饰演的“虎妈”火嫂也与她以往饰演的角色有很大的反差,在影片中,她还原了一个泼辣、严厉的母亲,她对儿子的偏执让许多操心的家长产生共情。

吴磊饰演的房产中介也给人带来一些意外之喜,不同于他以往高大阳光的大帅哥形象。只见他蓬头垢面、汗流浃背,多少还原了服务行业的勤恳和市井气。

不过,可惜的是,这部主打社会热点的电影,虽然没有很大的“漏洞”被人诟病,但也没有出挑的观点供人议论,说了半天,到头来还是所有人都知道的道理:孩子开心最重要,该让他自由成长。

整个给孩子的升学之旅,其实也是家长们的成长心路历程。电影刻画的显然不是孩子的成长,而是家长的成长。经历了这么几番波折,雷小米还是那个天真无邪,充满童真的孩子。

但是雷大力,从一开始没有主见、随波逐流,到后面的“鸡娃”觉醒,直到走火入魔,最后幡然醒悟......

可以看出,导演试图反省教育过度内卷对孩子和家长的伤害。

为了减轻学生的压力,以及遏制恶性的教育市场竞争,早在2021年7月的时候国家就开始打击校外学科培训班,发布“双减”政策。

失去了补习班的家长们真的止住了焦虑吗?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家长们会如何使劲浑身解数去用别的方法“鸡娃”,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呢?《学爸》的电影演完了,可是现实却还在上演续集。而那些大团圆式的结局,我们还是留给电影吧。

韩国在1980年就推出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禁补令。为了躲过执法,补习班老师“化身”为学生亲戚为其补课。富裕的家庭甚至包办了补习老师的住宿,并且加倍补习费用......简直无所不用其极。

普通家庭叫苦不迭,终于在2000年,韩国最高法院以禁止补习侵犯了儿童的受教育权为由,宣布取消禁补令。

为了批判这种特权阶级对教育的入侵,韩国不乏佳作。尤其在2018年红遍中国大江南北的电视剧《天空之城》(豆瓣8.8分),讲述的就是讽刺财阀家庭对孩子精英教育的恶性投资。题材之尖锐、视角之深刻,都让人佩服。

中韩两国都有着相似的东亚教学模式,韩国推出了尖锐深刻的《天空之城》,而中国目前是《银河补习班》(豆瓣6.2分)和《学爸》(豆瓣7.0分)。紧随其后的中国影视创作者们,脚步得加快了。

撰文:斯皮尔伯伯

实习生:冯钰炫

编辑:伍迪不艾伦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