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到,信宜市金垌镇米场村晚造种下的水稻进入分蘖期,生长起来的禾苗宛如绿地毯铺展,呈现出蓬勃生机。
“这是信宜市农业农村局推广的新品种。”金垌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文军说,米场村有着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为促进优质水稻种植走向产业化、规模化,工作队先后投入了乡村振兴资金50万元左右,购置了插秧机、烘干机和碾米机等现代化机械。计划打造米场村的水稻品牌。
金垌镇米场村有着1180多亩耕地,土地平整水田连片,是远近闻名的粮仓。在“百千万工程”推进过程中,金垌镇抓住米场村产米这个传统产业,以创建“绿色高质高效水稻”为推手,通过旱改水、土地集约模式守牢耕地红线,推进水稻现代化、标准化种植,生产生态米端牢饭碗。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支持下,该村顺利流转200亩水田打造种植示范基地,以“农机+人工”双管齐下模式分梯度开展水稻生产工作,有力保障了种植质量,早造顺利收割稻谷10万公斤,精选优质生态米6万多公斤推向市场。
“现在发展壮大生态米行业,效果非常好,我们深受鼓舞。”米场经济联合社社长卢炎说,接下来,他们将继续扩大种植面积,把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做起来,发展生态大米。
在该村经济联合社的生态米加工基地里,一袋袋通过精选出来的优质生态米堆满了仓库,由于当前订单较多,工人们正在按订单要求进行着包装作业。经过包装的生态米,都打上了“特亮山水”商标标号。
据了解,金垌有座特亮山,信宜曾以该山名为县名,唐武德五年(622年)置特亮县。因此,金垌镇经济联合总社于今年5月注册了“特亮郡”的商标,而首个推广使用“特亮山水”品牌的产品就是米场村的生态米。
当前,“特亮山水”生态米在镇村以及帮扶工作队、经济联合社的推动下,反响良好,顺利销售了3万多公斤,取得了良好收益。为持续巩固和发展这一产业,米场村正以“合作社+农户”模式扩大生态米种植,引领广大农民走发展新“稻”路,并建设打造销售直播间,全产业链推动生态米产业持续发展。
【撰文】李阳诗
通讯员 王庆珍 黄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