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应廉洁守清节——探访河源上城李焘故居

南方+ 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廉洁文化元素。我们开设“探访南粤史迹 传承廉洁文化”专栏,旨在解读广东廉洁文化的深厚底蕴,让博物馆里的文物、广阔大地上的遗产、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系列报道将走遍广东,为您展开一幅南粤廉洁文化史迹画卷。


李焘(1544—1625),字若临,号斗野,明代河源(今广东省河源市)人。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中进士,之后为官14任,历时52年,首任是福建泉州府推官,最后任职是云南巡抚,官至二品。

李焘为官五十余年,执法严明,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爱民如子,民称“李佛”,有“槎城之魁”之称。他一生清廉,名声远扬,先后受到过皇帝的三次嘉奖,为后人留下了筑城凿湖之功、爱国为民之德和立身家教之言。

作为河源重要的历史名人,李焘有着怎样的家风家教?在几十年的宦海生涯中,李焘如何“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初秋时节,南方+记者走进河源市源城区上城北直街中段李焘故居,一探究竟。

01:19

河源上城李焘故居,时长共1分19秒

清廉口碑,传遍州府七县

李焘故居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迄今已有440多年历史,因其门前立有一对明代红色石狮,又被称为“石狮李屋”。故居建筑面积812平方米,现今包括祖堂、天井、大厅、两个小厅、古亭、大小地堂及大门照壁等,整座古建筑布局严谨,造型大方,至今仍有李氏后裔在此居住。

李焘故居正门。

步入室内,刻有李氏家训“蹈义履仁,济人约己”的牌匾高悬在大堂屋梁的正中央。“蹈义履仁,济人约己”是开先祠李氏的家训,来源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朝廷因李焘政绩卓著,授封为中大夫,封赠三代,诰赠其祖李珖(号景星)的制词中有:“奋迹孤遗,肇基儒业。蹈义履仁,罹难若神明之护;济人约己,贻谋严奢之防。”“后人遂摘此联句为家训,传承李景星的思想品德。”开先祠李氏十八世孙、岭东文史研究所监事、河源李焘文化研究理事会会长李明华说道。

“蹈义履仁,济人约己”也成为李焘一生的真实写照。

李焘故居侧门。

隆庆二年(1568年)十月,25岁的李焘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进士。朝廷授任第一任官为福建泉州府推官,主理泉州府刑法及管辖府属七县的刑狱、审案、执法等事项。李焘平时熟读《大明律》吏律、刑律及各类法典,以执法先正己严格要求自己。对于复杂的案情能洞析细微,明断刑狱,冤屈能伸,奸宄难藏。判案既能“方严持重,临事善断,而操之以廉平”,又能“哀矜勿喜,体察民情,同情弱势”,不滥用刑法以免伤害无辜,清廉公平之口碑,一时传遍泉州府七县(晋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七县),各县凡有大的疑难案件都请李焘升堂主理。

当时有福建漳州人蔡某,嘉靖三十五年丙辰进士,曾任广东潮阳县知县。后因嘉靖三十七年倭寇抢掠广东潮阳海疆,民众损失惨重,于嘉靖四十年被巡按广东御史潘季驯追论前事失责,免职归乡,家居已久。蔡某居乡因有不法事,所在县地方官员碍于情面,多避事不敢过问,变为陈年旧案。李焘到任后,有官员重提旧案,说:“非李司理,孰办此者?”于是将此旧案移交李焘主理。李焘初生牛犊不怕虎,不像前面几任官员推诿避事,不惧权贵,顶住地方势力,重调案卷,细心分辨,依法升堂处理。虽受到了不少人身威胁和恶言攻击,但李焘无所畏惧,最终依法将旧案办结。一些佩服李焘勇气的官员赞扬说:“李公真可以担大任”。

李焘故居大堂。

爱民如子,人称“李佛”

隆庆五年(1571年),李焘升任浙江金华府同知。任内获知有一久而未决的冤狱,事因多年前,有一人因纠纷偷偷挖了别姓人家的祖坟,事件连累了谢姓族人七人被冤入狱,而真正毁人墓者却逍遥法外。此事过去虽久,但被冤的当事者不服,几任官也不理陈年旧事。李焘闻悉,详细调阅了旧案卷,暗中进行调查,多方获得证据后,对案件重新审理,并严惩真凶,使七人沉冤得雪。

李焘在金华府同知任上,不仅关心民瘼,惠爱百姓,除弊兴利,而且对地方文教及人文历史非常重视,他倡议修缮了金华著名的历史遗址“八咏楼”,重建金华府学中的“名宦”“乡贤”祠。对于社会的治理,李焘积极推行乡约制度,设立约正约副,定期宣讲乡规民约,使社会风气蔚然一新。李焘在任3年,吏部考核政绩称最,升迁南京兵部职方清吏司副郎。离金华境时,百姓自发沿路送行,依依不舍。《金华府志》记录了李焘的政绩:“廉仁明断,重民命,除剧贼,惠爱小民。陞去,百姓遮道留靴。”

李氏家训“蹈义履仁,济人约己”的牌匾高悬在大堂屋梁的正中央。

万历八年(1580年),李焘升任湖广衡州府知府,他独自一人赴衡州府上任。时逢衡州府前一年受灾,民众饥馑,李焘为纾解民困,力劝富裕家多纳赋,并给予冠带,同时又减免穷困百姓的纳赋。

衡州府属湖广地,当时,原朝廷首辅湖北人张居正归休于衡州老方家,地方官上任,通常都要去拜谒,以求往后能得重用。但李焘一心只是做事,从不曲意逢迎。李焘在衡州任知府职共6年,造福百姓,政绩卓著。衡州民众称誉其为“李佛”,称颂李焘爱民如子的德行,民众立“李公祠”奉祀李焘,以表达衡州百姓对李焘的敬仰,不忘恩德。

我以清白遗子孙,怎能自污名声?

万历十二年(1584年)秋,李焘因在衡州府政绩卓著,被朝廷授任河间长芦都转运盐使司运使。盐自古以来朝廷实施专卖制度,历为利孔之源,盐政官员把持利权,易生腐败,必须由清廉律己者方能胜任要职。

故居墙上的李焘简介。

李焘坚守清廉的作风,对盐政积弊加以改革,除弊兴利,整治贪蠹。其父亲李学颜再三叮嘱:“在贫瘠处为官廉洁固难,在沃土处为官廉洁更难。身处沃土,更应以廉洁守清节。”父亲的嘱托,让李焘时时警醒。而李学颜自己也身为榜样,常有缙绅以祝寿为名送来金钱,李学颜均婉言拒绝,说:“我以清白遗子孙,怎能自污名声?”不仅李焘坚守清廉,家人同样固守防腐的底线,防止自污名节,遗羞子孙。李焘在长芦盐运使一任三年,廉洁自律,膏润不染。

在广西任布政司参议期间,李焘针对当地山地溪峒纵横,瑶民逋户复杂的特点,法理并重,三年后,当地就出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良好社会风尚。后来,他调任湖广按察使,主管一省司法工作,之后又调任云南右布政,升左布政,主管一省民政财税事务。云南任上,李焘组织群众大搞建设,开辟道路1500公里,开垦农田万顷,治滇政绩显著。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时年75岁的李焘被皇帝恩授为通奉大夫(从二品官阶),三代一并追封。李焘旧居门匾“三世二品”便是从此而来。当年,李焘又被提升为云南巡抚(照例加挂都察院右都御史衔),为云南省的最高长官,同时还兼管四川、贵州两省兵饷,达到其仕宦生涯顶峰。

衡州知府李焘曾赴石鼓书院讲学。

在超过半个世纪的仕宦生涯里,李焘的俸禄大多捐给任职地修学校、筑路桥,他本人布衣蔬食,家产不及中人子弟。当李焘告老还乡时,行囊萧然,余财竟不过几挑书籍而已。清代河源进士邡奕垣作了一首《怀李中丞》诗:“我爱李滇抚,为官五十年。厨无隔宿肉,囊乏用余钱。意厌城市闹,情钟泷水缘。遍观利达者,可不谓前贤。”这是对李焘为官清正廉明、淡泊名利、一心为政的最好评价。

开挖鳄湖,河源老城历数百年而无患

元末明初,河源数遭水患、寇患。河源上城是元代前的故城,元末毁于战火,民众遂集居于下城及城郭周围,下城便成了县衙公署及民众的聚居地。自元末至明代隆庆年间的近300年间,上城已成荒山野岭,荒冢遍地,人迹罕至。

但是,下城地低,常遇洪水侵袭。隆庆五年(1571年)初夏,河源遭特大洪水,城中船只被狼兵抢走,百姓无船可渡,倒塌房屋无数,溺死100多人。大水过后,民众多无固定居所,为使百姓不屡遭洪灾之苦,居家有所,必须从长计议,以求一劳永逸。

李学颜与教官莫文泰、抚瑶官谢成学等为首倡,向县令倡议建复故城(上城),得到180余人的积极响应;同时策划修渠筑湖,以缓解水患、寇患,确保城中安宁。

万历二十年(1592年)七月初七,77岁的李学颜去世。李焘回乡丁忧。他遵照父亲生前遗愿及嘱托,与分守道郑邦福、知府林国相等人一起,向同科进士制府陈蕖提出请求,要筑基蓄水、开挖鳄湖。凿湖之时,李焘常常过问督促工程进度,历时三年终于建成。

鳄湖公园。

鳄湖修成后,“绕城之西而环其北,汇其东”“历千数百年而无患”。李焘又叫人引桂山水经泷下、万年基、木棉塘注入西门塘、北门塘和鳄湖,形成环城湖池,百姓名曰“制府湖”。不久鳄湖边陆续建起了大量的宫、院、阁,鸣凤桥、化龙桥等横卧其上,一派文运勃兴之象。

故居修旧如旧,重放昔日光彩

2006年12月,“李焘故居”被列为河源市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源城区政府按“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完成了对故居的修缮工程,让它重放昔日的光彩。

有开必先,饮水思源。在李焘故居修缮完工当日,500多名李焘后人济济一堂,自发诵读家训,追述先祖故事。

“开先祠李氏家训对我们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李氏后人身上体现的崇文重教、廉洁自律的精神,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家训文化的熏陶和培育。”李明华介绍。“蹈义履仁,济人约己”作为李氏家训,它激励李氏后裔做人做事应秉承树人立德、遵循道义、严以律己、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激励族人创业兴家。

李焘故居大堂“三宣霖雨”牌匾。

李焘故居大堂“三宣霖雨”牌匾。

民国时期,李焘后人兴办了河源第一家民办小学——开先小学,该校开风气之先:倡导男女平等,女生人数占到了1/4,还率先在当地聘请了女教师。

如今,李氏族裔还专门成立了“河源李焘文化研究理事会”,挖掘家族故事,传承家族美德,以祖先事迹与精神,自觉为社会文明贡献力量。

“我们现在会不定期在故居举办一些家族活动,朗诵家训,讲述先祖故事,读他们的诗词文章。”今年80多岁的李氏后人李宜良说。

近年来,源城区大力推进旧城提质扩容惠民工程,不断促进旅游与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先后保护性维修了李焘故居、龟峰塔、太平古街、鳄湖公园,有效整治并提升了老城周边环境,为整合推介“老城四宝”文化旅游产品,打响源城区文化旅游品牌,大力发展都市经济、商旅经济奠定了基础。

作为展示河源“客家古邑”城市形象的重要人文景点,修缮后的李焘故居,已被打造成供后人学习、接受人文和廉政教育的重要场所以及“河源市廉政教育基地”和旅游观光景点。

【出品】省纪委监委驻省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

【监制】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纪委

【统筹】黄学佳 殷剑锋 汤凯锋 胡良光

【文字】南方+记者 黄敏立 魏金锋

【视频/图片】张浩森 黄敏立(部分为资料图片)


编辑 伍欣莎
校对 胡柔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