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服装,与尊严同行

广东残联
+订阅

无障碍服装,是指穿着时没有障碍或障碍较少的服装。通常为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人群设计,穿着方便、舒适、美观。

目前,中国有2472万肢体残疾人,这一群体的无障碍穿衣需求十分迫切。然而无障碍服装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根据中国残联的统计,我国包括肢体残疾、视力残疾、多重残疾等在内的残疾人总数为8500多万人,不同程度存在无障碍穿衣需求,然而无障碍服装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

“无障碍设计”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强调在建筑设计上尽可能充分考虑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的使用需求。应用于服装的改进设计中,就是“无障碍服装设计”。

2018年9月21日,北京服装学院无障碍服装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融合与共享——大美无障碍服装恳谈会”在北京服装学院服饰时尚设计产业创新园举行。

“我不想只是凑合”

“我已经想不起上次买新衣服是什么时候了。”身为80后的春宏这样告诉记者。

作为一名脊髓损伤者,轮椅是她必须使用的辅具之一。她去线下门店购物,出行时会遇到无障碍通道被占用、试衣空间设置“不友好”等难题。在线上网店购物,因为无法试穿,很多衣服买回来才发现不合适。

难以买到合适的衣服——尽量少买衣服,或是凑合一下,成了不少残疾人无奈的选择。

根据障别不同,残疾人的日常穿衣需求多种多样。比如,轮椅使用者需要穿脱方便且适合长期坐立的衣服;单臂人士很难单手拉拉链或扣衬衫扣子;依赖医疗设备者则需要在衣服特殊位置设计,以便取放设备……

“服装设计的目的是提供价值,最终指向更好的服务。目前,市场上满足残疾人尤其是肢残人群基础功能性需求的服装,还存在很大空白。”北京工业大学服装设计系教授王文娟说。

从需求到供给的距离

如今,一些服装设计师已经注意到广大残疾人的特殊穿衣需求,并尝试做出努力。而从“知道”到“做到”,依然存在距离。

张晓丽11岁时下肢瘫痪,被迫坐上轮椅。从那以后,“能端端正正地穿一件衣服”成了她“小小”的心愿。

2021年,张晓丽考入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的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学院为她量身定制了培养方案并提供精准帮扶。她开始系统学习服装设计,尝试将自己“小小”的心愿扩展成更大的理想——设计出专门给残疾人穿的服装。

“为残疾人制作衣服,必须精确掌握他们的身体数据、个性需求和日常习惯,在此基础上设计、制版,常常需要反复改版、打磨。”张晓丽说,由于案例多样、工艺复杂,衣服难以量产、规模受限,这是无障碍服装发展的难点之一。

“我们面对的消费者,个体情况、测量数据难以通用,制作时还会涉及不同的材料、款式、剪裁、尺码等。因此,制作无障碍服装只能一人一版。”张晓丽说。

“从量产角度来看,以共性为基础实现个性化生产相对容易,但从很多个性化案例中提炼共性然后批量生产却很难。”王文娟说,由于残疾人在穿衣方面的个性需求较强,无障碍服装设计受到更多限制。

定价较高导致投资风险增加,是无障碍服装发展的难点之二。

“从整体上看,残疾人的消费能力不高。而无障碍服装研发成本较高、设计难度大、工艺技术要求高、服装材料与生产设备均有特殊要求,这些都影响着投资回报率。因此,企业在进入这一市场时往往非常慎重。”王文娟说。

“要做的还有很多”

入行时间渐久,张晓丽对于无障碍服装制作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在她看来,想更好地满足残疾人的个体穿衣需求,首先需要建立一套面向残疾人的制衣标准。

“针对残疾人的体型特征以及个体体态差异,制定服装号型标准需要采集大量的调研数据并进行分析研究,是单一个体或企业难以完成的。”王文娟说,我国对无障碍服装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一定的发展过程。

除了推动建立无障碍服装的标准,还需要有专业的设计人员。加强无障碍相关课程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尤为重要。

在业内人士看来,专业设计人员除了增加无障碍服装的设计知识积累,还需有意识地调整设计思维,了解穿衣者的需求,从“我觉得什么设计更好看”,转变为“你觉得什么样的设计更合适”。

202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将正式施行。

“希望更多人了解什么是无障碍环境、无障碍服装。在不远的将来,我和残障伙伴们能够穿上既舒适又漂亮的衣服,更加便利地走出家门,走向更广阔的生活。”娟子说,她充满期待。(文中部分受访残疾人为化名)

//

我国无障碍服装的“前世今生”

无障碍服装的设计初衷是充分考虑残疾人及老年人穿着安全和使用便利,在日常生活中研发配套使用的服装与服饰。做到穿着者舒适感和合体度相结合,时尚感与便捷程度相结合。

2008年9月15日北京残奥会期间,在北京奥组委等单位的支持下,北京服装学院在奥林匹克公园成功举办了以“非常美”为主题的残疾人康健服装展演,向国内外传递了残疾人重塑美丽与自信的理念。

图为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吕世明

为满足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解决他们的特殊需求,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推进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北京服装学院在康健服装中心的基础上,于2018年9月21日成立了无障碍服装研究中心。无障碍服装研究中心是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共同指导支持下,由北京服装学院专门成立的研究机构。中心从肢残人士的实际穿着需求出发,实现搭建一流的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生产应用等创新平台,建立先进的无障碍服装创新生态系统。

国庆70周年游行方阵上,无障碍服装完成首秀。轮椅使用者穿的是面向轮椅使用者研发的无障碍轮椅夹克。

来源:《瞭望》《南方周末》、中国残联微信公众号、北京服装学院微信公众号、中国残疾人杂志社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