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乐昌:闲置“方寸地”变身“聚宝盆”

南方+ 记者

“挑选、洗净、去皮、切块……”近日,笔者走进韶关乐昌长来镇农兴食品有限公司乡村振兴车间,只见各条生产线上的机器正快速运转,工人们正在自己的岗位上忙碌地进行着香芋、红薯、紫薯的挑选和加工。正是这不起眼的小车间,架起了群众从家门口通往富裕生活的“幸福桥”。

近年来,乐昌市长来镇以乡村振兴车间为依托,整合土地、资金等资源要素,大力发展本地特色企业,积极引导企业把车间设在群众“家门口”,让闲置学校“方寸地”变身为乡村振兴车间“聚宝盆”,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实现村集体增资、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自从家门口有了乡村振兴车间,解决了我们外出务工的难题,让我们不仅能照顾到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同时还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公司还可以收购家里种植的香芋、马蹄、番薯,帮我们解决了农产品销路问题,一举多得。”聊起乡村振兴车间,一旁正在工作的金竹山村村民薛乐红兴奋地与大家侃侃而谈。

据介绍,乐昌市农兴食品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合作经营模式,进行乐昌香芋的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合作社中有农户108户,其中脱贫户18户,共带动农民320余人种植,每亩每年增收1800元左右,户均增收3000多元。目前,该公司车间拥有香芋生产基地3000亩、生产厂房 5000多平方米、冷库7000立方米、公司流水生产线设计加工能力达5000吨/年。

长来镇乡村振兴工作负责人介绍:“我们通过摸排长来镇内各村闲置劳动力情况,充分盘活闲置资源资产,利用闲置村小学校,建立乡村振兴车间,采取厂房租赁形式,与乐昌市农兴食品、乐昌市荣鑫机械达成合作,鼓励企业吸纳脱贫户就近就地就业,不仅解决了企业用工难问题,还增加村集体和农户收入,实现农户顾家、务工、务农‘三不误’。目前长来镇2家乡村振兴车间已累计吸纳83人就业,人均月收入2500元到4000多元不等。”

乐昌长来镇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盘活闲置资源资产,推动乡村振兴车间建设,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拓宽村民增收致富渠道,用特色经济壮起集体的钱袋,鼓足群众的腰包,以产业兴旺促进当地村民增收致富,助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南方+记者 唐音

通讯员 朱辛榕 黄小庚 李淑坚

编辑 杨韬
校对 曹柏英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