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慷慨馈赠
化为一颗颗甘甜清润的龙眼
高州人制成桂圆这宝贵的滋补食材
回馈世人
不仅提供了一份甘甜美味
更守护了人们的健康
《广东印记》之《高州桂圆肉》
与您一起走进高州
共同品尝和感受
这份香甜带来的喜悦幸福
广东的老火靓汤
种类繁多,远近闻名
注重食补养生
让人回味无穷
广东人煲汤
取材广泛,用料讲究
其中有一味汤料
素来为广东人所钟爱
用它煲出来的靓汤
清润甘甜,香醇美味
那就是桂圆
它既是水果,又是药材
世人誉之为“南方人参”
高州龙眼鲜果
龙眼,也称桂圆。鲜果通常称为龙眼,其果实晶莹饱满,汁水充盈,清爽甘甜,为岭南佳果。鲜果经晾晒、烘烤加工后就变成了滋补药材——桂圆。
桂圆药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认为其性温,味甘,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功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桂圆也有“开胃益脾,补虚长智”的描述。俗话说“南方桂圆北方参”,吃好桂圆就像吃人参一样有效,桂圆的价值可见一斑。
上好的桂圆由优质的龙眼制作而成,高州作为“中国金牌龙眼之乡”,出产的龙眼果型大,色泽好,核小肉厚,肉质爽脆,洁白晶莹,果味浓甜,风味独特。加工出的高州桂圆肉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高州龙眼
高州地处广东省西南部,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非常适合龙眼的生长。
高州种植栽培桂圆有着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被授予“龙眼之乡”称号。据记载,在西汉时期,高州桂圆就开始了人工培植,汉代的《梧浔杂佩》说:“龙眼自尉佗(即南越王赵佗)献汉高帝始有名。”在这之后,高州桂圆便成为皇帝的贡品。
高州龙眼以储良品种为最佳。高州储良龙眼,因发源于高州市分界镇储良村而得名。高州32万亩的龙眼总种植面积中,储良龙眼占80%,年年丰产,受当地农户喜爱,继而推广到了世界各地,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种植面积最大的龙眼品种。
高州市分界镇储良村
龙眼加工成为桂圆的过程并不复杂,加工方法有晒、焙两种。早在清朝,高州就有将龙眼加工成桂圆肉的传统。到如今,高州既有大型桂圆加工厂,也有众多家庭作坊传承着古法制作技艺。
常见的桂圆肉主要包括片肉和灯笼肉两款,其中当属肉粒保存更为完整的灯笼肉为上品。做出灯笼肉并不简单,为了保持新鲜龙眼肉的形状,必须全手工制作,先手工去壳,然后再使用专门的刀具小心挑出果核,不能破坏龙眼肉。龙眼经人工去核后,再以柴火烤制、阳光翻晒,一步步耐心制作,近10斤鲜果只能制作出1斤桂圆肉。
高州桂圆
龙眼的加工品除了桂圆肉外,还有龙眼干、桂圆茶以及桂圆果粉等可泡茶和作为零食的品种,进一步让高州桂圆那缕香甜传遍各地,成为一款兼具美味和营养,男女老少皆宜的美食。
如今,高州龙眼的年加工量已超15万吨,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除了广东本地种植的龙眼,还因其优异的加工品质和高州桂圆响亮的名号,吸引了福建、海南等地和东南亚的国家的龙眼运到高州进行加工。
高州桂圆制品
茂名发布编辑部
编辑:钟镇聪
初审:柯柱基
审核:温国
来源:方志广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