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七夕,很多情侣被这部电影「骗」了

南都全娱乐
+订阅

3.3亿,这是今年的七夕档的票房成绩。

看起来不错,但是这个成绩大部分是源于《孤注一掷》《学爸》《封神第一部》等大片,而七夕当天上映的几部爱情电影《燃冬》《念念相忘》《最遗憾是错过你》和《爱犬奇缘》都票房平平。

爱情电影能不能让情侣们感情升温,其实一直是个玄学。2017年的情人节,很多情侣去看《爱乐之城》,那个悲剧性的结局,让无数的情侣尴尬。2018年最后一天,无数的情侣被《地球上最后的夜晚》“一吻跨年”的营销吸引进场,却发现本片是部有门槛的文艺片。

而今年的七夕,这部集结了刘昊然、屈楚萧和周冬雨的《燃冬》,也让情侣们一言难尽。正點君在的那场,数对情侣表示不耐烦交头接耳,玩手机和屏摄现象频出,出现了很多低素质的行为。

本片导演陈哲艺说“这是拍给90后年轻人的一封情书”,很可惜,情书在不少年轻的中国观众眼中,已经不再流行。

燃冬

首先观众们必须知道,《燃冬》是一部新加坡导演在东北拍摄的文艺片。

本片已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展映过,曾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关注”竞赛单元。因为三位主演人气的关系,当时就引起了国内不少媒体的关注。

尤其是传言周冬雨和两位男主演有大胆情欲戏,在当时赚足了粉丝的眼球。一切香艳化的渲染,都给人误以为是部中国版《戏梦巴黎》。

当然,《燃冬》不可能会是《戏梦巴黎》,前者所有情欲戏都是轻轻带过,镜头不敢多停留一秒。它反而比较像《戏梦巴黎》致敬过的影片《祖与占》(1962年)。电影里那场书店偷书奔跑的戏,则致敬这部影片的名场面。

同样是两男一女的经典模式、同样有冲刺奔跑的名场面、同样是描摹当代年轻人的精神困境,《燃冬》是中国版的《祖与占》,似乎成了很多影迷先入为主的共识。两部电影互文关系,是不少观众玩味的地方。

相比浪漫之都巴黎,《燃冬》的故事选在了中国最北的延边延吉。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的寒意,从漫山遍野的雪景可知。一位生长在热带的新加坡人,以异乡人的眼光,另辟蹊径到了如此寒冷的异域。

本片三位主角都是异乡人,娜娜(周冬雨 饰)、浩丰(刘昊然 饰)和韩萧(屈楚萧 饰)各自携带着自己的过去,来到了延边延吉这座城市“避难”。

尽管电影里只是通过侧面去勾勒三个角色的背景,但我们大概可以得知,浩丰是个有心理疾病的上海金融精英,娜娜是个负伤的前滑冰运动员,韩萧则是来自四川得以肄业底层青年。三个原本毫无交集的人,在此相遇。

相比于大部分把东北悲情化和荒诞化的国产类型片,陈哲艺则像是把东北被隐喻化。整座城市,其实是一个隐喻。

延边延吉作为中国和朝鲜的边境城市,对面就是朝鲜了。提醒大家一下,虽然很多人可能忘了本片有一位贯穿始终的盗贼,但这个角色其实有点来头,因为他很可能是个脱北者。这个角色可能是有历史原型,感兴趣的观众可以搜搜谁是朱贤健。了解这段历史,也许能给本片多一点解读的趣味。

饰演这位盗贼的演员

延边延吉是我国朝鲜族的聚居地,迎面而来的异域风情,让三个汉人置身其中,呈现出一种无法融入其中的疏离感。导演陈哲艺还特地让主角之一的浩丰丢掉了手机,更是加剧了里与外的隔阂感。延吉不仅物理空间上与外面的世界隔绝,连虚拟空间通向外界的通道也被堵塞。

孤岛般的延吉仿佛就是人物心理状态的外化。

《燃冬》与《祖与占》类似,如果你要问它到底说了个什么故事,你很可能得不到想要的答案,因为本片似乎没有一个可以称之为主线故事的轴。有网友在最初看完本片后戏称这是部延吉宣传片。

三位主人公跺步于延边延吉街头巷尾,以酒精与性爱的方式虚度光阴。前期大量将本片艳情化的渲染,到最后其实是无效的。

因为里面的角色心灵都是空洞的,交媾并不能填塞彼此心灵的空虚,里面所有点到为止的情欲戏并不性感,而是痛苦。这种人与人的隔膜,在电影里以最具象方式呈现,浴帘是娜娜和浩丰的“心之壁”。人物间没有享受,宛如没有爱液的强行插入。

《燃冬》讲的不仅仅是爱情,它更像是当代年轻人的精神图谱,与《祖与占》想要探讨无因的反叛和虚无的自由异曲同工,中国当下青春的一代跟上个世纪西方六十年代年轻人“暗通款曲”。

观众要看懂《燃冬》的关键不是去分析理解,而是用心去感受人物的情绪流。

一个新加坡导演竟然去揭示和关怀中国年轻一代的精神困境,这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但跟特吕弗不同,陈哲艺还是给了《燃冬》一个较温暖的结局。最后那趟洗涤心灵的长白山之旅,遇见有灵性之熊的魔幻经历,让三个人物产生了蜕变。此处也是很多观众迷惑的地方,这趟长白山之旅在这里是怎么改变人物的。

在此正點君有一个看法,这里其实跟中国诗人寒山有关。这位曾经在西方上

个世纪六十年代走红的中国诗人,常年超凡脱俗隐居于山中,他的那首《山中何太冷》:山中何太冷,自古非今年。沓嶂恒凝雪,幽林每吐烟。草生芒种后,叶落立秋前。此有沉迷客,窥窥不见天。诗的内容部分可以形容长白山的景致,给这座山注入灵气。

经过翻译,寒山的东方禅意影响了西方世界,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西方年轻人的精神危机。“灵山”很大程度成了当时年轻人某种精神救赎的图腾。如果说《燃冬》与上个世纪西方年轻人有所隔空对话的话,也许他们能够分享相似的生命体验和救赎之路。

这趟长途跋涉的长白山之行,象征着了精神的救赎。如果说延吉是个禁锢心灵的隐喻,那最终所有人的逃离,意味着彼此都敞开了心扉。

目前《燃冬》的豆瓣评分已经出来了,6.3分,可以说是个不让人满意的分数。可是,观众们的差评到底是出于高于导演的俯视,还是说没能品出导演的弦外之意呢?

这部曾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关注”竞赛单元的电影,也许没有大家想得那么简单。

撰文:斯皮尔伯伯

编辑:伍迪不艾伦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