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进入流行季!各位街坊,一定要检查一下家里有没有这种小虫子!

东莞疾控
+订阅

你是否在家里或家里附近看过这种黑色小虫子

如果有的话

那就得小心了!!!

如果你对它们不管不顾

过不了两星期

家里就可能会有“血光”之灾......

是的

这些小虫子就是

大名鼎鼎的蚊子的幼虫

有了水才灿烂的蚊子

蚊子的前半生,都在水中度过。饱餐人血后,雌蚊就要找地方产卵。

蚊卵只需一两天,就能孵出幼虫(孑孓)来。它们游起来也很有特点哟~~~尾巴一屈一伸,像在水里翻跟头。

数日之后,孑孓就能摇身变成蚊蛹。蚊蛹的造型像个逗号:“大脑袋”后伸出一条“弯尾巴”。

再接着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

蚊蛹羽化成蚊子,吸你的血,再找水产卵,继续产更多的蚊子吸你的血......

所以说,如果家里一定要清积水,要不然蚊子就会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小小蚊子,可怕可怕

你知道吗?在世界上,造成人类死亡的动物中排第一位的是蚊子。

被蚊子咬了不仅又痒又痛,还可能会感染上传染病,比如登革热、疟疾、乙型脑炎等,因病死亡。

每年有超过70万人因蚊子咬伤而致死。

比如,今年全球各地来势汹汹的登革热:

台湾登革热疫情持续升温,据台“疾管署”统计,截至8月5日,全台登革热本地病例达1031例,病例数为近10年同期最高。截至5日,全台累计9例重症,并有1例死亡。

据孟加拉国联合通讯社8月13日报道,卫生部门最新数据显示,该国今年以来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82506例,累计报告死亡病例387例。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孟加拉国的登革热风险评估为高级别,并呼吁应快速采取行动遏制疫情传播。

登革热的那些事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WHO将登革热列入2019年十种具有潜在威胁的疾病名单。

登革热病毒流行趋势与蚊类的适宜生存区域高度重合,主要集中在赤道南北10℃温差以内区域(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和非洲南部等热带、亚热带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我国登革热疫情主要为境外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地传播疫情,主要来源国为缅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泰国、老挝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多分布在广东、云南等沿海或沿边地区。

我省已进入流行季

近日,广东疾控发文提醒:我省已进入登革热流行季。居民在国外或省外登革热流行区感染后返粤,如不注意防蚊会在居住的社区内引起登革热传播。

如果过去2周曾在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逗留,或自己生活与活动的社区、街道、甚至城市范围内有登革热发生,当出现突起发热(有时可达39°C),同时伴有以下症状之一——明显疲乏、厌食、恶心等,常伴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痛、骨关节痛,可伴面部、颈部、胸部潮红时,应考虑自己有感染登革热的可能,一定要及时就医。

如何预防?

登革热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而伊蚊在我省广泛存在。想要预防登革热,一定要做好防蚊灭蚊。

不想被蚊子骚扰,记住这三招:

1. 简单粗暴式:装纱门、纱网

这样即使开门窗通风的时候,蚊子也不容易飞进来了。

2. 安心睡觉:用蚊帐

使用蚊帐,给防蚊再加一层保障。

3. 要舒服,别偷懒:及时清理家中积水

蚊子产卵酷爱潮湿积水的地方,家里的水生植物要3~5天换一次水,或者改为土培。

下雨后,及时清理家中阳台角落、花盆托盘等地方的积水。

特别提醒

登革热发病症状与流感、感冒等早期症状较为相似,如果近期有被蚊子叮咬或者前往东南亚、南美洲、非洲等外出旅游史的患者,出现相关症状请及时就医!

封面:

来源:整理自河南疾控、博物杂志、广东疾控等

声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作公益科普宣传,如侵删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