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垃圾处理基地,现看现学中山城市管理法律法规

南方+ 记者

8月23日,中山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联合中山市东区街道桥岗社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中山分社开展“普法零距离,环保你我他”城管体验开放日活动。活动中,40多名学生探访中山市南部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粤丰环保科普基地,以现场观摩和普法课堂等形式,学习《中山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中山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中山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中山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等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内容。

参与活动的学生现场签到打卡。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在“另类”国家3A级旅游景区现场学法

位于神湾镇外沙村的中山市南部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下称“南部基地”)是中山市三大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之一。南部基地占地约1264亩,设有垃圾焚烧发电厂,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厂、渗滤液处理厂、卫生填埋场等。

本次城管体验开放日活动的举办地是在南部基地粤丰环保科普研学基地。该基地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集垃圾处理、科普教育、工业旅游于一体,设有AR互动大沙盘、绿色环保骑行、垃圾分解物理互动装置等科普展示项目。围绕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的全流程,基地建设了参观廊道。透过廊道的落地玻璃,参加本次活动的学生们近距离了解了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的全过程。

学生们参观粤丰环保科普基地展厅。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在参观廊道,前来参观的雍景园小学学生刘道远被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贮坑中的巨量垃圾所震撼。“今天更加感到垃圾处理的危机感,再不控制,我们的城市就会有‘垃圾围城’的危险。”他表示,希望有更多人了解中山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并进一步强化《中山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作用,让大家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中山。

学生们参观垃圾处理流程。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焚烧处理是目前中山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方式。2020年10月1日,《中山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正式施行。该管理条例以立法形式,对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生活垃圾治理应当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焚烧处理就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方式。经过升级,中山市三大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焚烧处理能力已达到7710吨/天,超出处理需求2000吨/天。针对厨余垃圾处理,中山还在南部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实施了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去年该项目已投入使用,补齐了中山厨余垃圾处理设施的短板,也进一步推动了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学生们参观粤丰环保科普基地展厅。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城市管理有法、有温度

当天,在活动最后,中山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在粤丰环保科普研学基地,向参加活动的学生们开展了一节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的普法课,对《中山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中山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中山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中山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进行解读,并与学生们进行了现场问答互动。

近年来,中山市城市管理工作加快走向法治化轨道。自于2015年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中山市先后制定出台《中山市水环境保护条例》《中山市供水用水条例》《中山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中山市排水管理办法》《中山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中山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等多项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从上述法律涉及的领域来看,城市管理是其中的重点。

中山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联合中山市东区街道桥岗社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中山分社开展“普法零距离,环保你我他”城管体验开放日活动。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对于中山而言,上述这些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均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比如,《中山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首次提出在中山实施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规定了各类责任区的责任人及其义务。同时,该条例提出明确的处罚措施,为管理和执法提供了清晰依据,保证条例执行的刚性。

于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山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是中山首次以立法形式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规定,标志着中山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入法治化阶段,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由“倡导”变为“要求”,垃圾分类成为城市向市民倡导的一种行为习惯,更成为一种义务。

中山的城市管理有法,更有温度。在保证法律执行刚性的同时,中山在城市管理立法方面也展现出足够的温度。结合《中山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中山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于2021年制定出台《中山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下称《免罚清单》),对15类轻微违法行为予以免罚,内容涵盖流动经营、城市道路建设、城市建筑管理和停车场管理等方面。

城管体验开放日普法课堂。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随着城市管理法律法规陆续出台,中山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在普法教育方面也在创新形式,让法律普及更有温度,本次活动就是其中的新探索之一。

中山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该局计划继续联合教育等职能部门以及村(社区),推动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知识普及向校园、村、社区延伸,以更加生动和更有温度的形式,解读中山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凝聚城市建设的更强合力。

【采写】南方+记者 雷海泉

【摄影】南方+记者 叶志文

编辑 卢子衡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