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部门是企业资金流通的监督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如果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到位,那么轻则款项错发漏发,重则给违法犯罪留下可乘之机。身为企业的管理人,应仔细排查财务制度漏洞,避免出现像本案这样的严重后果。
PART 01
案情简介
发现漏洞 等待时机
老李是一家保安公司的保安大队长,虽说负责手下一众安保人员的管理和考勤,但收入并不高,便总想挣一些“外快”。
某月,老李去报送分管大队的考勤表时,意外发现了公司薪酬发放体系的漏洞:财务在发放工资时并不会仔细审核保安的数量,只以老李填的考勤表人数为准。换言之,即便老李制作的考勤表多一个人或者少一个人,都难以被发现。
老李认为这是“天降馅饼”,决定借此漏洞谋取私利,而这个时机也很快来临:分管队伍中的小许在某日向他提出离职:
李队长,昨晚我上了晚班,但是我怕黑,这种环境我真的受不了,我决定辞职。”
“小许啊,我理解你的感受,但你这样一离职,社保断缴会对你再找工作有影响。这样,我们办理一个停薪留职,公司依然会为你交社保。”
“这样操作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吧?”
“没事你放心,我会找人来顶你的班,只不过你既然离职了,工资自然也不会发给你了,你原本的工资都要交给顶班的那一位。”
“李哥,我听你的!”
PART 02
案情进展
故技重施 变本加厉
在这之后,老李便开始伪造小许执勤的统计表,并每个月从小许的账户中提取工资,收归己有。两年过去,公司对老李虚拿工资的事情竟一点也没有发现,胆子愈发大起来的老李借着其他保安辞职或调离原执勤点的机会,用同样的手段侵吞公司财物,大吃空饷。几年下来,金额竟达数十万之高。
东窗事发 锒铛入狱
然而老李的发财美梦做不了多久了。有一天,保安公司监察专员接到群众举报后介入调查并向警方报案,警方迅速出动,将老李抓获。
案件很快移送至金湾区人民检察院。因本案时间跨度广、涉及人数多,承办检察官仔细核查证据,包括老李手机中的微信交易流水和聊天记录截图,以及多份保安员出勤统计表、十几名证人证言笔录等,证明了老李作案期间,使公司近六十万元财物受损,并向法院提起公诉。
最终,法院认为,老李利用职务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公诉机关指控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判决老李犯职务侵占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九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二万元;非法所得全部退赔被害人。
PART 03
检察官说法
案件的老李,固然是因为一时贪念使自己身陷囹圄,然而,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金湾区检察院也发现该企业在人员管理、工资发放等制度上存在明显漏洞。为此,金湾区检察院提炼案发症结,制发检察建议,建议该企业完善制度、堵塞漏洞。该企业高度重视,结合检察建议及时整改:
01
完善人事管理、考勤制度
结合公司实际完善人事管理制度体系,规范保安执勤考勤工作,引入智能化手段,结合数据化分析,做到有规可依、有迹可循、底数清晰、机制健全。
02
加强工资发放流程监管
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定期电话或实地调查核实员工在岗、离职情况,对长期上报加班异常的班组及时约谈。对瞒报、谎报考勤员工,依规进行处罚。
03
加强员工培训教育
加强员工的入职培训,定期对中层管理人员开展专题培训等,全面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
且慢,还没有说完……
针对小许这样明明离职、却试图在原单位“挂靠”社保的行为,检察官也有话说:
近年来,多项规定严令禁止代缴和“挂靠”社保,却依然有部分灵活就业者不了解法律风险,铤而走险选择“挂靠”,殊不知在交出个人信息和“挂靠费”的时候,信息就有可能被泄露,或者财物被诈骗;如果借机“骗保”,更有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因此,如果选择灵活就业,也务必要在正规途径参保,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来源:金湾检察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