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已至,暑气渐止|画说珠海非遗

南方+ 记者

“处暑,七月中。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该节气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趋向结束,晴天增多,秋高气爽,云彩也显得疏散舒卷,宋代张耒有诗云:“秋高孤月静,天末巧云长”。此时,是迎秋赏景的好时节。

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珠海非遗项目是斗门莲洲舞龙。

莲洲镇位于珠海市斗门区北部,丘山连绵,河网如织。总面积8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3万,是珠海市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

莲洲镇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近150年的舞龙历史。它展示了当地历史文化重要发展历程,莲洲早在光绪五年间就有了舞龙的习俗。随后又在原莲溪(大沙)西宁村、东安村分别产生了金龙、银龙,各长50米,被群众称为巨龙。两龙活动主要在大年初一、初四“公仔入庙”、初八开市、元宵节、中秋节、庙团年(农历十二月二十日)等节日和重大工程旺地、剪彩及公司开业等活动中进行表演。活动开始之前,先拜康王庙、后上山拜祭天地,再出龙分头活动。主要表演项目有:一、“双龙出海”,向主席台或主家、主人三叩拜;二、之之反脊;三、盘龙;四、单串龙门;五、双串龙门;六、单跳龙;七、双跳龙;八、孖金钱;九、乌龙摆尾;十、活动完毕收龙(入庙存放)。

近三十年来,斗门莲洲舞龙曾参与市、区、镇的重大庆典和比赛开幕式,以及市举办国家级摄影大赛开拍仪式、世界华人第二届龙舟斗门赛区开幕仪式等表演,多次获得优秀节目奖。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斗门莲洲舞龙是一种多元素的传统文化,是维系海外侨胞、港澳同胞乡情的精神纽带,具有较高民俗的欣赏艺术和审美价值。

2007年3月,斗门莲洲舞龙被列入珠海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字】吴枫

【海报制作】蔡如意

【素材】珠海市第七小学 张恩熙


编辑 文秋仪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