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源大布镇:百亩瓜田齐丰收,万斤冬瓜让村民挑起致富“金扁担”

南方+ 记者

近日,在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大布镇埕头村的田边,笔者看到,百亩铁皮冬瓜喜迎丰收采摘期,村民们干劲十足,在郁郁葱葱的瓜架下忙碌,一个个饱满挺直的冬瓜被运送到路边等待装车,田间地头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低纬度、高海拔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十分适合耐热、耐湿、适应性强的铁皮冬瓜生长。这里结出的瓜不仅品相优、个头大,而且口感好、营养价值高、更耐储运,一直深受农户的喜爱和市场的青睐。

产业想发展,干部要担当。该镇抓住村党组织书记这个“关键少数”,依托“党建+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周边农户积极投身冬瓜种植行业。如今,铁皮冬瓜种植面积已超300亩,周边40余户村民参与冬瓜种植,户均增收近4万元,让铁皮冬瓜成了农民口中名副其实的“致富金瓜”。

品质是前提,销路是关键。为确保冬瓜能抢“鲜”供给市场,大布镇紧盯市场需求,活用强镇富村公司这把富农“金钥匙”,不断引进优良品种,不断完善“村、民、企业”三方产销对接。依托公司的销售网络,当地的铁皮冬瓜以0.4元/斤的价格为农户保底收购,亩产可超1.8万斤,按2022年市场价格每亩产值超1.5万元。

冬瓜要高产,技术得过关。该镇积极引导强镇富村公司推广“三避”、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的种植管护技术,并以“布谷鸟”课堂及镇人才驿站为平台,定期安排市、县农技专家和当地“土专家”下乡传授“种瓜经”。据统计,该镇累计举办培训班50多场次,培训农民1300多人次,下乡助农服务2000多次,解决农技问题110多个,有效促进了铁皮冬瓜增产增效。

大布镇党委书记赵少辉表示,未来,大布镇将抢抓“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发展机遇,大力推行冬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化种植,力争将品质好、产量高的铁皮冬瓜打造成为大布“第四宝”。同时,将进一步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引进意向企业驻村设置冬瓜深加工厂,推动消化村内剩余闲散劳动力,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带动村民致富。

南方+记者 潘俊宇

通讯员 林悦憧 张鑫

编辑 阙紫晴
校对 郭晓波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