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探访广州海珠新校:9月将开学,“午休神器”已备好

广州教育头条
+订阅

海珠教育即将“上新”!

今年初,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局公布,2023年将新增义务教育优质学位超万个。其中,新开办的4所新学校(校区)——广州市海珠外国语实验中学附属第二小学、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路小学(东校区)、广州市南武中学附属学校、广州市海珠区第四实验小学,共提供6065个学位。

目前,各学校还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和收尾当中,将如期在9月迎来首批新生。

你最期待哪所新学校(校区)? 广州市海珠外国语实验中学附属第二小学 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路小学(东校区) 广州市南武中学附属学校 广州市海珠区第四实验小学 提交

校园长什么样?教学楼都建好了吗?设施是否完善?今年首批招生多大规模?8月22日,记者实地走访4所学校(校区),带你一探究竟↓↓↓

广州市海珠外国语实验中学附属第二小学:

首批招4个班,所有课室配备“午休神器”

■地点:海珠区石岗路10号

■建筑面积:10280平方米

■属性:由广州市海珠外国语实验中学领办

   南方+ 姚昱旸 拍摄

广州市海珠外国语实验中学附属第二小学(下称“海外二小”)坐落之处,南临珠江航道,西接石岗路,东面是石溪涌,北邻石溪村。该校由广州市海珠外国语实验中学领办,其管理团队也由海珠外国语实验中学的教育管理骨干组成。

目前,除校门、智慧图书馆、会议室等项目还在最后的装修建设阶段外,其余供教育教学的校园基础设施已经配齐,能够保证9月如期开学。

   南方+ 姚昱旸 拍摄

海外二小校长陈愉介绍,学校今年首批招收一年级4个班,约140名学生。

室内体育馆内的伸缩式阶梯座位。

室内体育馆内的伸缩式阶梯座位。

硬件设施方面,海外二小建有200米室外环形塑胶运动场;700多平方米的室内体育馆可以容纳至少500人,设有大型显示设备、中央空调、仅花2.5分钟就可以完全打开的伸缩式阶梯座位,以及特色攀岩墙等;智能化教室、创客室、计算机室、人工智能实训室、美术室、音乐室等目前均已建设完毕并基本配好所需设备。

   南方+ 姚昱旸 拍摄

走进海外二小的教室发现,配备的桌椅稍显特别——偏圆形且有曲面设计的座椅靠背,坐垫高度可调节,带有可收纳、隐藏式的脚托,将后背装置拉开,便可以调节靠背角度至最多150度。

   南方+ 姚昱旸 拍摄

“在配备课室桌椅时,我们特意选择了这种新式课桌椅,打开旋钮、拉开脚托、拿出头枕,学习用的座椅就可以变成午休躺椅,实现学生原地100%‘平躺睡’,而且整套桌椅都是符合人体工学设计、有利于孩子脊椎发育的,保证学习和午休的舒适度。”陈愉说。

在师资配备方面,陈愉介绍,学校目前共有14名教师,平均年龄35岁,平均教龄超10年,是一支年轻而富有经验的师资队伍。

创客室,供开展科学课、美术活动等使用。

创客室,供开展科学课、美术活动等使用。

计算机室。

计算机室。

对于课程设置,学校将构建“成美课程”体系,建设校本精品课程,包括以德育激发动力的善美课程、以智育唤醒潜力的慧美课程、以体育锻造活力的健美课程、以美育提升悟力的悦美课程、以劳技拓展能力的创美课程。

“幼小衔接”也是海外二小尤为关注的重点之一。陈愉认为,不同年龄段的少年儿童的注意力特点并不相同,在一至六年级的学生中,低学段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长相对比较有限。因此,学校在这方面进行了改革,在保证总课时、放学时间不变的情况下,一节课设为30分钟,一天设置7节课,保证学生科学高效地开展学习。

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路小学(东校区):

首批招收6个班,建有300平方米舞蹈室

■地址:新港西路纺城东一街1号

■建筑面积:6161.2108平方米

■属性: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路小学的分校区

   南方+ 姚昱旸 拍摄

海珠区新港路小学(东校区)坐落在新港西路广州国际轻纺城双子星城旁,紧邻中山大学南校区、广东轻工职业学院、中国南海研究所等。

今年,新港路小学将新开9个班,其中6个班级在东校区,3个班级在新苑校区。

新港路小学副校长陆国雄介绍,新港路小学拥有校本部、东校区和新苑校区共三个校区,均位于新港西路,实现师资统一调配,以及同教材、同教研。其中,一至三年级学生入读东校区,四至六年级学生入读校本部,两个校区之间距离仅5分钟步行路程;新苑校区则开设一至六年级班级。

   南方+ 姚昱旸 拍摄

“学校今年还将调配部分骨干老师下沉到一年级来,同时我们已经公开招聘了三名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以及两名本科学历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陆国雄说。

音乐室。

音乐室。

美术室。

美术室。

在东校区,教学楼目前已经建好,外观以红、黄、蓝三色为主色,颇为现代简约。楼内已配备宽敞明亮的课室和专用课室,建有阶梯室、舞蹈室、音乐室、电脑室、图书室、午休室、心理咨询室等,所需设备正在陆续入驻。

心理咨询室。

心理咨询室。

舞蹈室。

舞蹈室。

“艺术体操是新港路小学的特色优势项目。”陆国雄介绍,东校区配备有大约300平方米的舞蹈室,是海珠区最大型的校园舞蹈室之一。接下来,舞蹈室还将加装镜子等设备,既为学生提供舞蹈练习场地,也将打造成为综合性场室,供学校开展各类体育和文娱艺术项目使用。

广州市南武中学附属学校:

首批招收9个班,师资团队有在职博士研究生

■地址:海珠区纺织路1号

■建筑面积:32608平方米

■属性:南武教育集团成员

   南方+ 姚昱旸 拍摄

在南武中学附属学校,主体建筑已于今年3月完成,目前各类教育教学的设备设施以及教职员工等已经全部到位,准备9月如期开学。

   南方+ 姚昱旸 拍摄

今年,学校首批招收小学3个教学班、中学6个教学班。目前,290余名初中一年级新生已经报到、参加军训,9月还将迎来约100名小学一年级学生。

   南方+ 姚昱旸 拍摄

南武中学附属学校副校长、小学部负责人梁丽红介绍,学校由南武中学垂直管理,将延续南武中学办学理念和管理特色,做到文化同根、管理垂直、教学同步、资源共享,两校校训均为“坚忍、奉公、力学、爱国”。

“我们的师资团队中,有一位语文老师是在职博士研究生。”梁丽红说,学校师资配备有多个来源,除了在南武中学在职教师、区内名师、骨干教师中选拔外,还将同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能力强、学术素养高的优秀教师。

不少家长关心,作为一所九年制学校,南武中学附属学校是否能够对口直升?梁丽红表示,根据海珠区公布的招生细则,2023年入学的小学一年级新生,6年后可能是多校划片以及电脑派位的形式进行升中,具体需参考当年的升中政策。

学创空间人工智能教室。

学创空间人工智能教室。

生物科学实验室。

生物科学实验室。

南武中学附属学校将配备多个学创空间,涉及人工智能、科学室、STEM等,以及生物科学实验室、舞蹈室、美术室、科普E站等。

   南方+ 姚昱旸 拍摄

学校将为学生提供哪些特色课程?

梁丽红介绍,学校将开发“三大衔接学院课程”,包括幼小衔接南武蒙学堂、小初衔接剑吴学院、初高衔接CCAE学院——

幼小衔接南武蒙学堂将在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开设识字、写字、书法、文明礼仪、习惯规范、国学选读等校本课程,强化学生学习、生活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南方+ 姚昱旸 拍摄

小初衔接剑吴学院是南武中学“剑吴班”的文化辐射班级,意在传承南武中学老校长何剑吴先生“爱、健、新”精神,传承南武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优良传统,将在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学习期间,通过开设提升学生人文阅读素养、艺术鉴赏素养、科技创造技能、学习能力提升类校本课程,训练学生思维品质和自主学习能力;

初高衔接CCAE学院将探索初高中衔接教育,通过开设初高中衔接、学科整合拓展、科学创新型实验室、学科竞赛、学能提升类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学科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广州市海珠区第四实验小学:

首批招收3个班,构建“未来教育”课程体系

■地址:海珠区滨江东路161号

■建筑面积:6150平方米

■属性:由广州市海珠区实验小学领办

   南方+ 姚昱旸 拍摄

海珠区第四实验小学是由海珠区实验小学领办的公办小学,属于海珠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成员校。

“关于开学的准备工作,包括硬件设施、教师团队等,我们已经全部就绪。”海珠区第四实验小学校长蔡晓碧说,学校今年首批招收一年级共三个班、约120名学生。

学校位于珠江南岸滨江东路,中山大学北广场西侧。校园内,教学楼分成南北两翼,由电梯和楼梯连接,享有一线江景,且首层架空,为学生提供休憩活动空间和雨天体育场地。同时,校园自然分隔成东西两个室外空间,分别布置了活动庭院和篮球场。

   南方+ 姚昱旸 拍摄

此外,记者在学校教室内发现,学校同样配备了可调节、伸缩式的午休躺椅,可实现100%原地“平躺睡”。

智慧图书室。

智慧图书室。

音乐室。

音乐室。

教学楼内,设有智慧图书室、音乐舞蹈室、科创室、劳艺室等多类课室。其中,科创室将用于信息技术课、科学课、stem课程等使用,劳艺室则用于开展美术课、书法课以及劳动课和综合实践课。

劳艺室。

劳艺室。

蔡晓碧介绍,海珠区第四实验小学将着力推进智慧校园的优化,包括建设美术、音乐等专用室,突破场室的区域限制,以智慧赋能,建设特色空间,打造学习新生态。同时,将创设以体验为中心的活动平台和适合全科教学的未来学习中心。

学校各班还将配备电子班牌,建构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和高效互动课堂,进行跨学科学习与运用,为学生打造高度仿真、沉浸式可交互的虚拟学习场景。

“我们将努力培养拥有智慧化、多元化学习素养的学生,通过智慧环境,养成智慧化思维,赋予学生精准学习、真实学习、融通学习的能力。”蔡晓碧说。

   南方+ 姚昱旸 拍摄

学校课程又有哪些特色?蔡晓碧介绍,学校将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可持续发展,构建“未来教育”课程体系,包括“优翔课程”“融通课程”“智创课程”,将推动教育全要素的互通互联,形成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序列,为学生搭建适才扬性的舞台——

“优翔课程”是以自主、和乐、多元为特色,将结合本土文化,利用地域优势资源,培育学生大爱情怀,为学生成为心智自由的学习者夯实基础,如武术、跳绳、篮球、跆拳道、书法、剪纸、儿童形体舞、合唱、金话筒小主持、食行天下、广府味道、科技探索项目等;

“融通课程”瞄准时尚、智趣、前沿,为学生的发展拓宽视野,不断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可闻、可视、可近的知识内化过程中接受生动的教育,如小小漫画师、语言艺术、象棋、厨神当家、现代七巧板、五子棋、阳光测向、创意建筑模型、趣味魔术等;

“智创课程”则关注体验、融合、创新,为学生成长提供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平台,培养学生对话国际、创新实践的素养,以引导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同时具有国际化视野,如3D打印、开源电子入门、无线电测向、航模、建模、小小建筑师、机器人搭建。

【采写/拍摄】南方+记者 姚昱旸

编辑 张鹏
校对 杨远云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