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街力|从海里来到海外去,番禺水产品的“出海”路

广州街力
+订阅

在番禺区石楼镇海鸥岛的广州锐沣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内,企业员工正在忙碌着把一箱箱水产品打包、清点、装箱,番禺海关的工作人员全程在旁边监督、拍照……这是广州锐沣渔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笋壳鱼首次出口新加坡,也是番禺区鲜活水产品首次出口新加坡。

在番禺区海鸥岛,全自动工厂养殖车间从海外引进的“淡水鱼之王”笋壳鱼种鱼经过杂交育苗、现代化养殖品质更优,已实现“反向输出”出口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

这些鱼虾蟹贝的出口要经历怎样的旅程呢?面对出海路上的“暗礁险滩”,番禺如何乘风破浪?

一条笋壳鱼的“出海”路

水产品通过在番禺车间纯氧打包、装箱后,通过海关查验人员现场检查、贴上标签、装车后,于中午12时运往深圳国际机场,当天晚上8时开始报关,随后通过飞机运送到新加坡机场进行清关,预计次日上午7时送到当地贸易公司,当地市民就能品尝到来自中国的鲜活水产品了。

今年6月以来,广州锐沣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养殖的笋壳鱼首次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正是笋壳鱼种鱼的引进国,此次笋壳鱼的跨国‘回游’,标志着我国育种育苗与养殖技术实现新跨越。”

据了解,这次广州锐沣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出口贸易是与新加坡某水产品贸易公司合作,经过了几个月的洽谈及准备,首次试运输鲜活笋壳鱼产品1000斤。

据广州锐沣渔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本次试销笋壳鱼产品,主要是充分结合了该公司的拳头产品——笋壳鱼自身的优势,笋壳鱼的皮肤具有呼吸功能,就算离开了水,鱼鳃失去了作用,笋壳鱼还能靠着皮肤顽强地存活下来。因此在运输过程中,既可以减少运输成本,又可以降低水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

此外,本次产品能够走出国门参与竞争,也证明了番禺区的水产企业能够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养殖标准,对养殖过程进行科学严格的管理和监测,有效保障了水产品质量安全,获得了新加坡水产品贸易公司的认可,最终顺利将产品推向了国外市场。

“我们的鱼苗品质比较高,所以很受养殖户的欢迎,每年销售鱼苗在800万尾至1000万尾,在珠三角位于前列。”池金泉说,近几年,锐沣渔业加大建设投资,今年鱼苗产量将突破1000万尾。

据了解,笋壳鱼在东南亚国家非常受市场欢迎,广州锐沣渔业发展有限公司下一个目标是出口到马来西亚,不断地扩大番禺鲜活水产品的销售范围。

从海外引进的“淡水鱼之王”笋壳鱼,实现跨国“回游”,正在搅动渔业市场。

让国产种苗“游”向全球

来到广州番禺海鸥岛名优现代渔业产业园,6万多亩养殖水塘星罗棋布。岛上海大集团工厂化育种车间格外醒目。

走进厂房,一排排玻璃水箱整齐排列,澳洲淡水龙虾苗在水草间游弋。“虾苗采取了工厂化循环水繁育技术,可以严格地控制光照、水温、湿度等条件,做到全年生产供应种苗。”海兴农集团有关负责人透露称。

海兴农集团引进培育的澳洲淡水龙虾苗,只是海大集团在种苗领域的缩影。

投身种业伊始,海大集团就构建了符合自身特色的育繁推一体化亚体系——上游种苗高科技研发、中游种苗标准化生产、下游种苗产销推广和养殖生产。

“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要求,要拓展渔业多种功能,丰富渔业产业形态,提升现代化水平,打造全产业链,创造更大增值增效增收空间。

产业园通过数字渔业建设,把智能化从单一池塘养殖,向多种模式、多个生产环节推进,包括室外循环水智能养殖、数字化育种育苗工厂、数字化水产养殖管理平台等。同时,由麦康森院士牵头,以及林浩然院士、刘少军院士等权威专家,启动成立广州市番禺区国家级渔业科技创新联盟,加速先进适用渔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

作为农业高科技龙头企业,海大集团于2003年前瞻性布局种业。截至目前,海大集团已在国内布局了100多个鱼苗和虾苗场,产品包括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罗氏沼虾、草鱼、鲫鱼、罗非鱼、黄颡鱼、加州鲈、生鱼、团头鲂、金鲳鱼等国内外海淡水主要经济养殖品种。

与此同时,海大集团还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实现种苗板块的国际化发展。截至目前,海大集团已陆续在印度、厄瓜多尔、印尼、越南、埃及等多个国家或地区投建苗场。

以海兴农集团为例,该集团于2019年10月在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省建成首个海外苗场,当年实现虾苗销量7000万尾、2020年销量接近7亿尾。2021年3月,海兴农集团在印尼的第二个苗场——苏拉维西苗场顺利投产。目前,在印尼还有在建苗场2个,位于苏门答腊和龙目岛,预计今年9月投产。

可以说,正是先进选育及现代化工厂养殖技术,推动这场现代渔业变革,改写竞争格局。

“蓝色粮仓”生机无限

番禺是历史上有名的鱼米之乡,渔业是番禺传统优势产业。

据统计,去年番禺全区农业总产值70.11亿元,其中渔业产值40.32亿元,约占全区总产值的57.5%。区内聚集了海大集团、海兴农集团等一批行业领先的农业龙头企业。

近年来,番禺区立足地理位置良好、渔业产业基础扎实等优势,延伸名优渔业产业链,以加快推动现代渔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全力打造番禺区名优现代渔业产业园,将产业园打造成为“国家级名优渔业发展样板区”“粤港澳大湾区优质水产品集散中心”。

位于海鸥岛的番禺区名优现代渔业产业园,总面积34.61平方公里,水域养殖面积约3万亩。产业园将建设国家级现代渔业科技创新中心、渔耕水乡休闲景观轴、莲花山国家级中心渔港休闲渔业示范区、国家名优种苗繁殖育种区、国家级渔业生态健康养殖区、现代化渔业加工流通区、产业融合发展区等“一心一轴五区”功能分区。

在产业链逐步完善的基础上,产业园利用番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优势,利用莲花山国家级中心渔港、莲花山景区、海鸥岛等资源,全力打造休闲渔业新标杆。发展观光旅游、科普教育、民宿美食等休闲渔业业态,大力发展园区第三产业,探索“渔村占股、渔民参与、企业主导”的运营模式,带动渔民致富,实现渔村振兴。

下一步,产业园将按照“国家级名优渔业发展样板区”“粤港澳大湾区优质水产品集散中心”定位,重点谋划产业升级:加快新型养殖技术和设备开发,加速推广智能环保型渔业;努力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区域公用品牌、优质企业品牌,拓展水产品销售市场,不断壮大产业规模;推动传统水产养殖场景观化、休闲化改造,发展观光渔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建设。在此基础上,积极筹备升级国家级渔业产业园,推动番禺区“渔业王国”走向更广阔市场。

南方+记者 钟晓宇

编辑 钟冠婷
校对 吴荆子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