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90后脸上长出一条“龙”,医生在他脸上找出了新致病基因

南方+ 记者

小林(化名)是个90后小伙子,出生时出现头面部皮疹,随着身体逐渐增大,逐渐变成一条“龙”样,在脸上蜿蜒盘旋,表面呈错构状。

为此,小林辗转了几家医院,但都没法确诊,经人介绍来到深圳市人民医院皮肤科阳芳医生门诊。经诊断,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毛囊痣,这是一种罕见病,一种极罕见的良性错构瘤。

国际首次明确该疾病的致病原因

小林出现在门诊时,阳芳医生看到小林脸上皮肤色的小疙瘩沿着 blaschko线分布,这个特点引起她的警觉。这有可能是种皮肤罕见病,阳芳医生立马让小林去做病理检查。

病理活检明确诊断为毛囊痣,该病是一种极罕见的良性错构瘤,主要影响面部和颈部。阳芳给小林确诊,并将该病例发表在JAMA皮肤科子刊JAMA Dermatology。

但是阳芳并没有满足于只发表一个病例。她追踪全球论文,发现该病不仅罕见,并且致病原因未知,对疾病的好奇驱使她想进一步弄清楚病因。阳芳认为,致病原因为基因异常,于是再次收集资料和临床样本,与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林志淼教授合作,进行基因检测,找到可疑致病原因FGFR2基因存在突变。

FGFR2的体细胞变异存在于许多良性皮肤病中,包括角化细胞性表皮痣、痣样黑棘皮症、镶嵌性痤疮和皮脂腺痣。FGFR2 在毛囊中表达,敲除小鼠中的 FGFR2b会导致毛囊形态发生延迟,FGFR2信号传导对于毛囊发育至关重要。

科研团队评估了可疑FGFR2突变点对细胞的功能影响,构建了稳定表达突变位点的细胞分别进行免疫印迹分析和集落形成测定。FGFR2突变位点导致细胞FGFR2磷酸化水平增高,细胞表现出显著增加的集落形成,表明致瘤能力升高。首先证明 FGFR2的功能获得性变异导致毛囊过度增殖,是毛囊痣的致病原因。

该结果发表在皮肤科顶刊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上,这是阳芳再一次参与为不明原因的疾病找到致病基因,在短短几年里明确了两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英国皮肤科杂志, BJD)是国际顶级皮肤科杂志,发表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促进对皮肤疾病的认识和管理,改善患者的预后。该杂志发表高影响力的全球研究,JCR分区为Q1,中科院分区1区,最新期刊影响因子为10.3。

两种皮肤罕见病找到疾病致病原因

除了小林这种皮肤罕见病,深圳市人民医院皮肤科遗传罕见病方向还明确了另一种罕见病的致病原因。2022年,科室还明确了另一种疾病掌跖角化症脱发综合征2型的致病原因,研究结果发表在皮肤科顶刊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上。“解析出疾病的致病原因在深圳皮肤科历史上是没有过的,我们明确了两个病种的致病原因,标志着深圳皮肤病诊断水准的飞跃,为进一步研究治疗手段及相关疾病的发病发病机制奠定基础。”阳芳说。

罕见病诊疗能力体现了一个医院和学科的诊疗水准,而会看罕见病的医生比罕见病本身还稀少。靠着不断学习在院领导和科主任的支持发展下,同时依托强大的北京大学和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临床和科研支持,阳芳把皮肤科这个亚专业做到临床和科研并进,目前在皮肤科顶刊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JAMA Dermatology,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等国内外杂志发表了20余文章,今年该方向已经接收中英文文章10余篇。

阳芳表示,深圳有巨大的人口基数,外来人口及流动人口多,罕见病资源丰富,经常有国内没有报道的,稀奇古怪的病例,但是罕见病专业起步晚,总体水准参差,深圳缺乏这方面的人才,许多罕见病以常见病漏诊或者误诊。未来该方向还会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也会更多的向纵深方向聚焦疾病的机制研究,希望能找到治疗办法,帮助更多的罕见病患者。

南方+记者 黄思华

编辑 张博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