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主”水口|开平奋战“百千万工程”系列观察①

南方+ 记者

开栏语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侨乡也迅速行动,旗帜鲜明地提出“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江门”的宏伟蓝图。

江门要迈入万亿GDP城市行列,必须让7个县(市、区)都强起来。其中,开平深刻认识到实施“百千万工程”是实现“二次创业”的重大机遇,2023年全力向500亿GDP关口冲刺,再用6至8年时间实现GDP翻番、突破千亿,再造一个新开平,全力争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省“百千万工程”示范县。这几个月来,开平全市上下奋发有为、真抓实干,各镇街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涌现了不少一线鲜活例子。

奋战百千万,“开”创新示范。近日,开平市委宣传部启动“奋战百千万 开创新示范”大型融媒体调研行动,走进开平镇街、乡村一线火热现场,呈现开平奋战“百千万工程”的良好开局和精神风貌,《南方日报·江门观察》、南方+江门频道特开设专栏立体式展现开平的工作创新和示范做法,为江门各地实施“百千万工程”提供经验借鉴。


02:58

“双主”水口|开平“奋战百千万”系列观察①

走进开平市汉顺洁具实业有限公司(下称“汉顺洁具公司”)的实验室,研发人员正在熟练地测试一款淋浴喷头的使用寿命。

“每一款淋浴产品都要在这里经过严苛的测试,分别在水压、温度、损耗等多个角度满足量产要求。”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南方+记者,作为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汉顺洁具公司长期深耕淋浴花洒细分领域,现拥有13项发明专利、82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20项外观设计专利。

水口镇是全国三大水暖卫浴生产基地之一。

水口镇是全国三大水暖卫浴生产基地之一。

在水口镇,像汉顺洁具公司这样的工业企业超过3600家。从机器轰鸣的建设工地到繁忙运转的生产车间,“百千万工程”的规划蓝图正在这个卫浴小镇一步步变为现实画卷,发展活力如春潮涌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水口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7%,其中工业投资大幅增长136%。16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3.1亿元,占全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2.4%。

华艺卫浴等企业研发的产品多次荣获世界级设计奖项,依利安达的线路板、雷井的卫浴产品等亮相北京冬奥会……改革开放以来,水口企业以过硬的产品实力,屡屡擦亮“开平制造”的产业品牌。如今,面对省实施“百千万工程”这一重大机遇,水口镇将继续努力打造县域生活主城区与产业主战场,发挥主引擎作用,助力开平争创省“百千万工程”示范县。

强载体

打造国际卫浴创新基地

走进开平市国际卫浴创新基地,工地上机器轰鸣,大型机械此起彼伏,缇派卫浴、意尼家居、雅固卫浴、顶尖管业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为开平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开平市国际卫浴创新基地西片区,多个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过去数十年,水口镇逐渐发展成为全国三大水暖卫浴生产基地之一,但近年来也面临辖区工业用地饱和,难以保障项目用地需求等发展痛点。为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水口镇决定主动出击打造产业新平台。

“我们对全镇土地资源进行了排查分析,锚定海燕片区土地征收开发目标,成立征地工作组,主动作为、攻坚克难,跑出征地‘加速度’,全面完成海燕片区2300多亩土地征收工作,打造开平市国际卫浴创新基地。”水口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基地建设正扎实推进,计划年内完成一期约960亩土地的平整工作并实施道路、给排水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目前已完成800多亩土地平整开发。

另一方面,今年以来,水口镇还通过土地征收、土地置换、货币补偿等多种方式成功盘活开发了沙冈工业园周边历史征地遗留村级留用地近300亩,年内将继续推进120亩村级留用地的征收盘活工作。“我们还积极谋划‘工改工’项目,完成了辖区老旧工业厂房、村级工业集中区的排查分析,推动现有工业用地向集约化、高效化升级改造,进一步释放产业发展新空间。”该负责人说。

重塑产业新空间,离不开完善的基础配套。为此,水口镇主动对标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标准,不断完善工业园区路网、管网、燃气、绿化、商住等生产性服务配套设施。据统计,该镇积极申请专项债资金,共投入1.63亿元完成了沙冈工业园工业大道、工业东路、西园路施工便道、三元路、兴和路等道路建设,园区交通路网进一步畅通。

平台建设是产业发展的根基。如今,打开开平市国际卫浴创新基地的规划图,人才公寓、产业孵化基地、共享实验室、停车场等产业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一个高起点、高质量的产城融合现代化园区跃然纸上。“如今,每天过来考察的企业都比以往多了。”该镇一名负责招商的工作人员告诉南方+记者。

重招商

落实10个亿元以上项目

从上空俯瞰开平依利安达电子有限公司,30万平方米的厂区蔚为壮观。而在现有厂区旁边,年生产规模212万平方米的高密度互连5G通信板(HDI)及多层刚挠性线路板扩建项目新厂房主体建设和内部装修已完成,工程师们正在加紧对生产设备进行调试。

“我们投资20亿元建设5G通信增资扩产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约10亿元,建成后将主要生产高端汽车线路板。”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完成后企业线路板的年生产规模可达360万平方米,预计年产值50亿元。

依利安达公司研发生产的5G通信板。

依利安达公司研发生产的5G通信板。

依利安达“大手笔”增资扩产,是水口镇精准招商的一个典型案例。近年来,该镇聚焦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需求,健全招商引资研判机制,积极用好各类招商活动平台,推动“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着力引进一批有品牌、重创新、实力强的企业落户。

有效投资是稳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我们以‘亩产论英雄’,将投资强度不少于400万元/亩、容积率不低于2.5、创税率每年每亩不少于30万元、限定动工完工时限等作为项目准入前置条件,确保引进优质项目。”水口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该镇多次到浙江、福建、佛山、深圳等地开展招商考察,已落实亿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10个,总投资20.2亿元,洽谈项目15个,计划总投资超20亿元。

项目引进后,关键在于落实。为此,当地制定了《水口镇2023年“狠抓落实年”工作实施方案》,落实专人跟踪服务企业(项目),对进度未达计划目标的企业发出《履约通知书》,力促项目早落地、快建设、速达效。数据显示,今年该镇共有省、江门、开平市重点项目22个,年度计划总投资超16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目标的60%以上。

一个区域能否吸引企业落地,与当地的营商环境同样息息相关。为了架起政企互联互通“同心桥”,聚焦企业所思所虑、所急所盼,水口镇加强发展要素保障,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挂钩联系企业(项目)机制。“今年以来,我们深入走访企业743家(次),收集生产要素、企业经营、新项目开发等各类问题216条,已办结201条,办结率达93%,帮助企业轻装上阵、安心发展。”上述负责人介绍。

优环境

建设宜商宜居宜业城镇

在线采集、远程控制、自动化投料……在水口镇一个面积约1200亩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场里,“智慧养殖”模式让人耳目一新。

今年3月,水口镇引进了总投资5300万元的南美白对虾养殖项目。“我们是与广东广电网络江门开平分公司进行合作,共同建设物联网监控平台和智慧渔业大数据管理中心,成为开平市首家将‘工程化双循环节水减排技术’应用到传统土塘养殖南美白对虾项目的企业。”广东潭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项目将开展高端绿色环保水产养殖,预计年产值超亿元,每年可为养殖场所在的泮村村、联竹村集体带来超400万元的合同租金收入。

南美白对虾养殖项目通过“智慧养殖”方式,可实现在线采集、远程控制、自动化投料等功能。

加强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是开平争创省“百千万工程”示范县的题中之义。一方面,水口镇大力建设美丽乡村,投入超2500万元推进泮村灯会、谭国标故居、金山翘桂革命老区周边环境整治提升,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同时,聚焦农村产业振兴,将辖区工业平台、红色阵地和非遗文化等本地特色资源串珠成链,打造“一纵一横”乡村振兴示范带。

另一方面,水口镇大力提升城市面貌。完善主次干道配套路政设施,完成大福路全线提升改造,民福路、民乐路排水整治。完成水口航运段硬底化建设,连接新旧长堤,进一步畅通城市交通路网。“我们还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城市停车场、水口沿江路全线贯通、潭江碧道(水口段)等工程项目建设进度,打造‘一河两岸’新景观,建设宜商宜居宜业城镇。”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水口镇还积极夯实民生保障根基,今年共梳理“保障基本民生需求”类民生实事8项,涵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工程、义务教育、养老服务等多个民生领域,民生环境焕然一新。

水口展览馆、水口职工篮球公园建成使用;提升改造泮南居家养老服务站,阅览室、娱乐室、休息室等设施应有尽有;在城乡居民集中区域设置8个便民疏导点,规划400多个摊位……如今,谈起水口的新变化,人们看在眼里、甜在心里。

◆一线访谈

开平市政协副主席、水口镇委书记刘剑锋:

力争全国千强镇排名突破400强

百舸争流,奋勇争先。今年以来,水口镇严格按照省、江门和开平市的部署要求,锚定创建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中心镇目标,扛牢开平高质量发展主战场大旗,全力写好“强载体、重招商、优环境”三篇文章,在“百千万工程”中展担当、显作为。

刘剑锋接受南方+记者专访。

一是强载体,夯实高质量发展引擎,进一步释放发展空间,打造高质量产业发展平台。二是重招商,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发扬拼抢精神,确保全年引进20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为产业蓄势赋能。三是优环境,扩大高质量发展成果,坚定走好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道路,切实把高质量发展成果转化为群众的高品质生活。

唯有实干,方能笃行。接下来,水口镇将紧跟市委、市政府步伐大干快上,发挥主战场、主阵地、主平台的引擎作用,全力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不断厚实产业发展根基,力争2023年全国千强镇排名突破400强,到2025年全镇工业总产值达到400亿元,奋力打造镇域高质量发展的“水口样板”。

【采写/摄影】南方+记者 董有逸

【视频】开平市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梁艳姗 吴瑞彬

编辑 李衡昌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