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品牌学校图谱①|强化共识,为学校发展涂上品牌底色

教育莞家
+订阅

作为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承载着广大市民的热切期盼,其发展目标、发展样态和发展方式也被赋予区域的特质和烙印。作为东莞市教育扩容提质的重要工程,品牌学校培育工程被列入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从一开始,东莞市委市政府便给予该项目非常明确的指示:要加大本土教育品牌培育力度,进一步发挥优质学校的带动牵引作用,选取一批办学基础好、办学成效突出、社会口碑好的学校,通过重点指导培育、内涵式发展,推动优质特色办学,树立学校教育品牌。

自2019年12月正式认定首批30所品牌学校,东莞用三年时间培育认定三批共120所品牌学校。通过探讨学校品牌的内涵和外延,梳理升级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文化、办学特色、办学目标,构建创新学校课程、师资发展、学生活动、评价体系,为学校发展涂上品牌底色,引领学校迈向发展新高度。

东莞市120所品牌学校分布图

东莞市120所品牌学校分布图

启发品牌意识,突破学校发展瓶颈

1902年办学,至今走过120余年办学历程。步入21世纪,东莞中学开始思索如何办一所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与世界先进教育对话的国内一流学校。2004年,学校系统提出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倡导对每一位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

东莞中学校门

东莞中学校门

15年后,新的问题摆在眼前,什么样的人能够适应社会未来的竞争?学校如何实现自我的突破与持续焕发活力?以品牌学校培育工程为契机,东莞中学结合厚重的办学历史与特色,从原点思考教育价值,提出“守护教育终极价值,构建教育生态平衡”。以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多元化教学模式、课程体系为抓手,学校不断激发团队活力,实现自我突破,打造师生共同成长的内涵式发展平台。

从传统农业大县蝶变为国际制造业名城,东莞教育不乏丰富的文化底蕴与基础,而相比起教育发达地区,进入新时期,多数学校在对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校园文化和品牌内涵的打造中,呈现出不够科学、不够清晰、品牌意识不强、凝练升华不够的短板。品牌学校培育工程则直击东莞一批学校发展的现实需求,通过内涵凝练,实现办学顶层设计的脱胎换骨,破解学校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对于东莞中学来说,创品牌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正是东莞品牌学校培育的关键——找准学校品牌培育的着力点和内在特征,丰富学校品牌的内涵和外延,以系统的方案与理论为指引,补短板、强弱项、固优势,优化学校治校力,引导学校迈向发展新阶段、新高度。

东莞百年老校石龙镇中心小学

东莞百年老校石龙镇中心小学

以品牌学校培育为支点,对不同办学层次的学校来说,都是一次审视自我发展的契机;而对东莞教育来说,这是一次推动全市办学水平、办学声誉提升的主动出击。

在首批品牌学校培育认定中,30个名额吸引了142所学校竞争,品牌学校犹如一股热浪,不断激活学校的内驱力,启发品牌意识、形成你追我赶的品牌塑造氛围,高效的执行力推动东莞教育迈向品牌化时代。有校长直言品牌学校的创建不在于这块“牌”,更重要的是“突瓶颈,谋更高发展”,基于学校办学成效与经验成果,选择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去探讨品牌,可以让学校走得更远、走得更稳。

三年分三批培育认定120所品牌学校,包括普通高中22所、初中33所、小学65所。120所学校分布在全市各大片区,涵盖不同类型与不同层次学校,其中有以东莞中学、莞城中心小学等为代表的百年名校,在高位发展中谋求办学突破;也有松山湖中心小学、长安镇中心小学、大朗镇中心小学、塘厦镇中心小学、常平镇中心小学等一批数量庞大、引领区域教育的镇街中心校,它们以紧迫的意识投身品牌学校创建,持续践行中心校的担当,在主动作为中实现了办学的更上台阶;还有凤岗镇镇田小学、大朗镇巷头小学等作为乡镇学校品牌

化发展的标杆,他们突破自身资源局限性,不断寻求发展理念更新,通过教育技术和管理方式的更新,实现了弯道超车,走出了特色发展之路。

长安镇中心小学的英语课堂

长安镇中心小学的英语课堂

请进来走出去,谋划办学新未来

理念创新是学校管理创新的前提,没有理念创新就没有体制与机制创新。东莞品牌学校培育工程的顺利开展,一方面有基于教育部门的紧密指引,家长、社会资源的联动助力,另一方面离不开国家和省内高等院校、教研机构专家智囊的倾力支撑。

从顶层找准学校品牌培育的着力点,增强培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通过借智高端,打造更加开放、包容、多元的品牌生态和品牌文化,这也给更多学校带来打开校门、走出校门办教育的启发,以更高站位推动学校迈向发展新高度。

2019年11月,东莞组织了由首批品牌学校校长、骨干成员组成的80人团队远赴北京,开启为期7天的北京研修之旅

2019年11月,东莞组织了由首批品牌学校校长、骨干成员组成的80人团队远赴北京,开启为期7天的北京研修之旅

2019年4月,开启品牌学校培育后,东莞举办了首届品牌学校高端研讨会,30名品牌学校培育对象校长齐登台,接受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的专家团队现场答辩,这也是东莞品牌学校工程推进后首次系统的开展高端专家指导活动。研讨会持续两天,校长团与专家团在“1对n”答辩、分组讨论中碰撞问题、交流解决方案,形成品牌打造共识:品牌学校建设要突出差异性;品牌成果要面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品牌推介要提炼核心要点,展现学校的突破与创新。

在“请进来”之后,校长团积极“走出去”。北京是中国教育探索学校品牌化、特色化最早的区域,从特色学校到集团化办学,都在全国教育领域具有权威的借鉴意义。2019年11月,东莞组织了品牌学校校长、骨干成员组成的80人团队远赴北京,开启为期7天的北京研修之旅。

通过实地走访北京名校,与名校长面对面交流,学术和实践知识的融合,激发校长和管理骨干深度思考教育品牌价值与力量——卓越的教育情怀与创新的理念发展结合,成为研修团成员对品牌价值的集体共识。而利用研修机会找共性、思差异、寻路径,也进一步促进东莞校际之间的交流。

香市小学在开放日举行“本香文化与本香课程”主题报告

香市小学在开放日举行“本香文化与本香课程”主题报告

品牌在于培育,更在于思考。对于学校而言,品牌培育也是不断借智高端,用先进地区教育理念、实践经验充实自身,不断谋求发展变革,不断内化创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秉承开放包容的办学思想,不少学校通过举办讲座、论坛,邀请专家、学者入校探讨教育热点与品牌突破口,谋划办学新未来。

在东莞市第六高级中学,学校专门邀请专家入校,为全体教职员工开展“品牌学校建设理论与实践指导”专题讲座;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通过沙龙活动,邀请大学教授、企业老总、行业专家展望未来,探讨如何更好的利用好社会资源,创新“卓越教育”未来课程的内容与形式,共建共育创新人才。

第二批品牌学校可园中学课堂

第二批品牌学校可园中学课堂

品牌学校校园开放日是对学校既有办学成果的呈现,也让学校站在更高层面去思考教育,释放学校影响力、带动力。比如松山湖实验中学在开放日上展示智慧课堂,同时组织专家进行智慧课堂评课交流;香市小学在开放日举行“本香文化与本香课程”主题报告;大朗中心小学则将“和美教育”与主旨演讲结合,与专家、教育同仁深入探讨学校品牌内涵与外延。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品牌学校培育工程有终点,学校品牌的持续打造提升没有终点,学校品牌价值的持续挖掘深化没有终点,120所品牌学校如东莞教育的星火,在不断自我更新和自我重塑中,为讲好东莞教育故事,擦亮莞邑教育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和力量。

【统筹】王慧

【撰文】黄婷 林群贤 毛敏

【摄影】孙俊杰

【设计】袁永平

编辑 李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