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人真的都是社恐吗?

深圳市康宁医院
+订阅

图源:网络

"你是i人还是e人?"

最近这句话成了年轻人的社交开场白。

什么是i人?什么是e人?

“i”和“e”是MBTI人格测试中的两种大类型。

i代表内向、内倾型,e代表外向、外倾型。

通常i人性格内敛,e人性格外向。

有些人说,i人是“社恐”,e人是“社牛”。

先别急着给自己贴标签,i人究竟是一种内倾型人格,还是真正的社恐,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01

什么是社交恐惧症?

社恐全称叫社交恐惧症(社交焦虑障碍)。是焦虑症的一种特殊形式。

主要表现为患者在公共场合或者与人面对面说话的时候,出现持续而显著的紧张、害怕情绪,伴有心慌、头晕、手抖、出汗、口干、尿急等症状。

是在特定的场景下出现的焦虑。

02

社交恐惧症常见表现有哪些?

临床表现多样,轻者表现为与人接触时腼腆、害羞、不自然、紧张。

严重者表现为对社交场合和人际接触的过分担心,不敢与人对视,不敢社交。

甚至与社会隔绝,核心表现为害怕在小团体中被人注视。

03

哪些人容易得社交恐惧症?

通常发病于青少年或成人早期,13岁-24岁之间,平均20岁左右,男女几率均等。人群患病率约为8%。

04

为什么我会得社交恐惧症?

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1. 生物学因素

可能的机制包括去甲肾上腺素系统的功能亢进、5-HT系统敏感性升高、HPA 轴过度反应等。

影像学研究提示以杏仁核为核心的条件性恐惧网络超敏可能与该病的发生有关。

也有研究提示遗传因素也是可能的病因。

2. 社会心理因素

早期经历:恐惧症被认为是儿童时的创伤性体验造成的不良后果。

患者对某些特定刺激(如与人对视)会产生深刻强烈的惊恐情感反应,继而被抑制下去。

以后每当遇到和那些特殊体验有联系的相同刺激或情景,则因条件反射作用而产生恐惧和回避反应。

早期不良的性经历:是导致社交恐惧症的根本原因。

如果个体在儿童期有过不良的性经历,青春期发育时产生怕羞心理,并对儿童期的经历产生自责,这种羞耻心理会导致对人恐惧。

3. 个性特征

社交恐惧症患者往往表现出一定的性格特点,如胆小、孤僻、敏感、退缩、羞怯、依赖性强等。

也就是说,这些性格特征对形成社交恐惧症有影响。

另外,先天的神经类型所表现出来的气质特点同样影响着社交恐惧症的形成与发展。

4. 社会、家庭、文化因素

这些因素影响着个体对性的态度,而性态度比早期不良性经历本身更具有影响作用。

这可以用来解释为何东方人的社交恐惧症发病率大大高于西方人。

与西方人相比,东方人的文化习惯对与性有关的问题有更多的约束和禁忌。

社会家庭对于早期不良性经历的舆论压力越大,不利影响也就越容易发生,导致社交恐惧症的发病率也比较高。

这么说,i人所谓的“社恐”并不是社交恐惧症中表现的焦虑回避行为。

很多时候,i人只是更倾向于独立思考和内省,更喜欢自己的圈子。

社交场合中,i人更倾向于做一个友善安静的倾听者,含蓄表达,用心灵在交流。

工作学习时,i人安静且严肃,拥有极强的专注力和创造力,低头钻研细心聆听,独立自主地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假期休闲时,i人更喜欢选择宅在家中,读书写作、绘画瑜伽或者从事其他个人喜好的活动。享受独处和个人时间来舒缓身心。

图源:网络

05

如何自我测评有没有社恐?

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SAD)

指导语:请根据你的真实反应点击下面每道测试题的答案选项,根据你每道题的答案进行计分,注意不要遗漏。

第一部分:回避分量表

1.我尽量避免迫使我参加交际应酬的情形。

得分:1

得分:0

2.我并不特别想去回避人们。 

得分:0

得分:1

3.我尽量避免与别人讲话,除非特别熟。

得分:1

得分:0

4.如果有同新人相会的机会,我会抓住的。

得分:0

得分:1

5.我经常想离开人群。 

得分:1

得分:0

6.尽管满房间都是生人,我可能还是会进去的。  

得分:0

得分:1

7.我会避免走进去并加入到一大群人的中间。   

得分:1

得分:0

8.当上司想同我谈话时,我很高兴与他谈话。

得分:0

得分:1

9.我喜欢躲开人群。

得分:1

得分:0

10.在晚上或社交聚会上与人们交谈对我不成问题。

得分:0

得分:1

11.我经常想出一些借口以回避社交活动。

得分:1

得分:0

12.我有时充当为人们相互介绍的角色。

得分:0

得分:1

13.我尽量避开正式的社交场合。

得分:1

得分:0

14.我通常参加我所能参加的各种社会交往,不管是什么社交活动。

得分:0

得分:1

第二部分:苦恼分量表

1.既使在不熟悉的社交场合里我仍然感到放松。

得分:0

得分:1

2.我同陌生人在一起时很容易放松。

得分:0

得分:1

3.我通常感觉社交场合令人心烦意乱。

得分:1

得分:0

4.在社交场合我通常感觉平静及舒适。

得分:0

得分:1

5.在同异性交谈时,我通常感觉放松。

得分:0

得分:1

6.在非正式的聚会上如有异性参加,我通常觉得焦虑和紧张。

得分:1

得分:0

7.我与人们在一起时通常感到焦虑,除非与他们特别熟。

得分:1

得分:0

8.我与一群人在一起时通常感到放松。

得分:0

得分:1

9.在置身于不认识的人群中时,我通常感到不自在。

得分:1

得分:0

10.在初次遇到某些人时,我通常是放松的。

得分:0

得分:1

11.当被介绍给别人时,我会感到紧张和焦虑。

得分:1

得分:0

12.当与一群人在一起时,我通常感觉忐忑不安。

得分:1

得分:0

13.在一大群人中间,我极少能感到自在。

得分:1

得分:0

14.我发现同他人在一起时放松很容易。

得分:0

得分:1

评测标准:

总分大于8分和分量表评分大于4分,需要进一步评估。

回避分量表:反映被测者回避社会交往的倾向。

苦恼分量表:反映被测者对社交产生的苦恼感受。

06

社交恐惧症的自我调节方式

1.纠正社交中的负面认知和想法。不要害怕在他人面前暴露了自己的弱点,会给他人留下负面评价,试着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2.关注当下,把注意力从恐惧上移开。注意识别“我可能会出错”、“我做不好”是脑子里冒出来干扰你的想法,而不是当下的事实。

3.进行放松练习。如深呼吸、放松、瑜伽或正念冥想。

4.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比如规律运动和健康饮食,远离咖啡因、糖和酒精。这些都可以减轻躯体焦虑症状。

5.充分准备。在一些必须经历的如演讲、公众发言等场合,可提前大声练习,能听到自己的声音。过程中微笑和问候他人,以自信的姿势站立或坐下,保持热情的眼神交流,把听众当成朋友。

6. 寻求专业帮助。如何还是不能缓解紧张,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和支持。

无论你是i人还是e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优势

了解这些差异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建立更富有成效的人际关系

以及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和休闲方式

无论怎样

你都要做那个最自信的自己!

图源: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