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出阳关】《长安三万里》中的这些细节,你看懂了吗?

广州海事博物馆
+订阅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节选  李白)

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八年后,政治上的排挤打击使得李白常常借饮酒来发泄胸中的郁积。

兴酣落笔、飘逸豪迈的《将进酒》,便是李白在这一时期所作。五花马、千金裘、恣意宴乐......从诗酒狂客李白的诗里,我们得以窥见如云蒸霞蔚、气象万千的大唐风采。

今天,我们就从这首诗出发,在《长安三万里》里寻找盛世的痕迹。

“千金裘”——唐装的繁复精致

青年李白家境富裕,最是“春风得意马蹄疾”,此时的李白腰束革带,身着翻领窄袖袍,衣着华贵。翻领胡服是唐朝服饰胡化的重要体现,这种胡服由西域胡人传入,在唐朝掀起了时尚热潮。

着装上的葡萄纹、动物纹、狩猎纹等装点其间,纹样精美。

从汉代开始,中原开启了“殊方异物,四方皆至”的局面,葡萄作为重要的异域作物在汉代传入中原并受到贵胄的推崇,成为纹样出现于纺织品上。

至有唐一代,葡萄纹逐渐盛行,出现于各类物质载体上,并象征着丰饶多产、繁衍生命、向往世俗等意蕴。

狩猎是早期人类为获取充饥食物与御寒皮毛而捕杀动物的一种原始而古老的生产方式,发展至唐代,已成为贵族娱乐性的军事体育活动,并深受贵族喜爱。

在唐朝文化交融的背景下,纺织品受其影响,狩猎纹这一外来文化产物逐渐兴盛。

(敦德布拉克岩棚滑雪狩猎人物岩画)

电影中出彩的还有玉真公主的妆造。她身着对襟齐胸服装,橙红色上衣搭配宝相纹样粉绿色破裙,引领着唐代女性审美时尚。

“宝相”一词出自佛教,指佛像庄严之相。莲花图案发展演化到隋唐时期,造型更加饱满,从图案花形上看,除了莲花,还有石榴纹特征,花瓣多层次排列,使图案具有雍容华丽的美感。此外,联珠小团花盛行,其中心呈发射状的团花造型可视作唐代宝相花装饰纹样的滥觞。

(唐海蓝地宝相花纹锦,唐代,

现展于广州海事博物馆)

联珠纹由珠联成圆形、方形或多边形的圈带,常作为边饰。团窠纹又称团花纹,是一种纹样骨架形式。窠,意为鸟兽昆虫的窝,团窠纹就是纹样元素聚拢起来形成看似窠巢的纹样。联珠纹结合团窠纹的织物多见于初唐和盛唐,整体纹样饱满繁复的形象映射了唐代雍容华贵的时代特色。

(“胡王”锦,隋代,

现展于广州海事博物馆)

(联珠对鸟纹锦,唐代,

现展于广州海事博物馆)

(小团花和联珠猪头纹锦,唐代,

现展于广州海事博物馆)

“斗酒十千恣欢谑”——轻歌曼舞以佐饮

公主王孙们繁华的宴会中少不了歌舞表演,电影中出现的柘枝舞胡旋舞,与胡腾舞共称为西域三大舞蹈,风格健朗、节奏明快,对中原乐舞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与活力。

(《长安三万里》电影画面,柘枝舞)

被学者们称之为音乐窟克孜尔千佛洞中第38号石窟,壁画中主要以乐队演奏形式描绘了歌舞伎人表演场景。其中乐器的排列有序,龟兹琵琶、排箫、手铃、钹、长笛等乐器都在其中。舞者体态轻盈,身段婀娜优雅,或立,或蹲,或腾空,或立起脚尖如陀螺转动,舞蹈姿态与胡旋舞、柘枝舞有许多共同点。

(天宫伎乐图,临摹品,南北朝,

现展于广州海事博物馆)

(天宫伎乐图,临摹品,汉晋时期,

现展于广州海事博物馆)

舞蹈和音乐是相伴而行的, 而音乐的伴奏首先需要器乐的发明和制作。汉书律历志:“黄帝使泠沦自大夏西, 乃至昆仑之阴。取竹于嶰谷, 听凤凰之鸣, 以别十二律。”这条史料表明, 我国最早的管乐器很可能诞生于西域。

盛唐宫中最著名的舞曲,比如《秦王破阵曲》、《霓裳羽衣曲》等,皆与龟兹乐舞有着紧密的联系。

(《长安三万里》电影画面,腰鼓)

(《长安三万里》电影画面,筚篥)

(《长安三万里》电影画面,箜篌)

(《长安三万里》电影画面,

阮,即长颈琵琶)

(《长安三万里》电影画面,笙)

(《长安三万里》电影画面,琵琶)

(《长安三万里》电影画面,手鼓)

属于龟兹乐的苏幕遮舞则能很好地体现千年前西域歌舞艺术。1903年,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在库车市苏巴什佛寺的西大寺遗址获得一件苏幕遮舍利盒

(苏幕遮舍利盒,南北朝,

现展于广州海事博物馆)

(舍利盒盒身彩绘展开图)

此盒身彩绘一幅场面奇丽而欢快的苏幕遮舞画面,其中有手持筚篥、琵琶、竖箜篌等乐器的带翼天使像,五人腰间佩剑,六人演奏箜篌、排箫、阮咸、大鼓等乐器,鼓乐欢腾,气氛热烈,展现了龟兹乐舞的盛况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五花马”——五花散作云满身

李太白将“五花马”与“千金裘”放在一起,可见它的珍贵。满语有五花马一词,为“kalja seberi morin”,直译则为白脸白蹄之马、或毛色夹杂白蹄之马。可见,毛色花杂是五花马的特征之一。

(《长安三万里》电影画面,骏马)

广州海事博物馆正展出一件栩栩如生的骑马俑。武士所骑之马高大威武,四肢有力,毛色花杂相间,符合五花马的特点。

(彩绘骑马武士俑,唐代,

现展于广州海事博物馆)

唐朝的诗中有许多对马的描写。马踏而行,烦闷消隐,豪兴顿起,诗人们从马中感受自由奔放和驾驭自己命运的能力,与盛唐的风格一致。

点击视频看骑马武士俑

在广州海事博物馆度过的奇妙夜晚!

长安与盛唐早已不再

可它们长存于今人的想象里

在人们的执念里

华夏子民的足迹在大陆上极尽延展

可供追溯的,唯有南来北往、

东西交汇的物件、意象和思想

广州海事博物馆

“西出阳关——新疆文物精品展”

正面向全社会开放

让我们走进展览

从文物细节中触摸与勾勒盛唐轮廓

参考文献:

1.《中国经典纹样图鉴》,黄清穗

2.唐代宝相花装饰纹样类型及嬗变原因,

   张亚梅、解梦伟

3.唐代纺织品中狩猎纹的解读,刘惠、钟蔚

4.克孜尔千佛洞舞蹈形态研究——以38号、77号洞窟

   为例 ,吴晓璇

5.《长安三万里》电影官方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