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茂南法院司法惠民服务中心在1个小时内成功化解了2起买卖合同纠纷。不同于一般的调解,这两场调解并不是在调解桌上进行的,而是在手机屏幕上——分处两地的当事人通过手机“云”连线进行“面对面”协商,也就是“远程调解”。
“远程调解突破了地域空间限制,可以有效化解当事人矛盾纠纷、减轻当事人诉累、节约审判资源,是智慧法院助力司法为民的重要体现。”茂南法院有关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茂南司法惠民服务中心通过线上调解化解纠纷102起,调解成功率达100%。
远在陕西怎么办?
“我在陕西暂时走不开,去广东茂名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怎么办?”陕西某建筑公司负责人高某某忧心忡忡。此前,高某某所在的建筑公司多次向茂名某贸易公司采购水电五金材料,欠下材料款共1.4万多元。一年来,该贸易公司多次催收无果,遂将该建筑公司诉至茂南法院。因案件事实清晰,法院将该案分流至司法惠民服务中心进行调解。
接到调解员的来电,高某某大吐苦水,建筑公司之前承包的项目被第三方拖欠了款项,资金周转出现问题,无力支付拖欠的材料款。“公司效益不好,已经一段时间没工开了。为了还债,我已经到外面打工了。”高某某表现出与贸易公司协商调解的意向,并希望争取到更长的还款期限。
随后,调解员向贸易公司转达了高某某及其公司的困难状况,贸易公司表示体谅高某某的不易,同意在法院的组织下与高某某进一步协商。这一消息让高某某松了一口气,但一想到陕西与广东茂名的千里之遥,他又犯了难。
“这个没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远程调解‘面对面’谈,只需要一台手机就行。”调解员当即为高某某提出解忧方法。
在调解员的组织下,贸易公司的员工和高某某准时登录线上调解平台。半个小时不到,双方就还款方式、期限等事项达成一致意见:该建筑公司于8月30日前清偿1.4万多元材料款给该贸易公司。
“又快又省,帮了我们大忙,法院的远程调解真是便民!”调解完毕后,原被告双方都竖起了大拇指。
人在广州也好解决!
半小时后,调解员又着手通过远程调解解决第二起纠纷。
在茂名开服装店的覃某某与在广州做服装批发生意的黄某某长期有生意来往。2019年,覃某某在黄某某处订购了一批2.4万余元的服装。鉴于覃某某以往良好的信誉,黄某某同意覃某某先拿货后付款。
但这次,覃某某取货后并未如约支付货款。在黄某某多次催要下,覃某某于2020年5月支付了3000元后便一直推诿支付欠款,甚至不再接听黄某某电话。无奈之下,黄某某只好将覃某某诉至茂南法院。
司法惠民服务中心接手进行调解后,调解员马上与双方进行电话联系。“当初进完这批货后不久就碰上了疫情,生意一落千丈,店铺很快就倒闭了。”听到是调解员,覃某某诉起了苦。调解员鼓励覃某某要积极面对自己的债务问题,消除逃避责任的情绪,避免成为失信被执行人而带来不便。
听了调解员的话,覃某某也意识到拒不付款可能会带来法律后果,最终表示希望能分期偿还欠款。另一边,黄某某却坚决不同意分期付款。她表示,这笔货款已拖欠近4年,其间自己多次索要,覃某某一次又一次拖延,最后甚至玩“失踪”,信任已失,绝不让步。
面对黄某某与覃某某的矛盾,调解员以情说理,建议双方互相理解,争取以较小的时间成本解决纠纷。经过调解员一次次的沟通,黄某某与覃某某都认识到调解是最好的选择。
但黄某某现居广州,前来茂名当面调解多有不便。“这个好解决!”调解员让黄某某不用担心。在调解员的指导下,两人通过远程调解平台见了面。“真对不起!欠你的钱那么久都没有能力给。”见到黄某某后,覃某某就自己逃避债务的行为主动向黄某某道歉。看到覃某某态度诚恳,黄某某的情绪也逐渐缓和。
接下来半个小时里,调解员在矛盾交织中寻找双方利益的平衡点,慢慢缩小双方的分歧。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覃某某从2023年8月起,每月支付2000元给黄某某,2024年5月前付清欠款。至此,该纠纷得以妥善化解。
南方+记者 杨金凤 邓雅文
通讯员 陈依婧 吴的妍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