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物对我们来说不仅是果腹的东西,它还包含文化、历史、民俗、科学知识。”8月20日,主题为“漫画+传统文化”的“我是不白吃”系列漫画分享会在潮州市图书馆进行。当天,漫画科普达人“我是不白吃”首席品牌官兰翔带大家了解不白吃系列漫画的背后故事,分享如何通过漫画的形式、美食的铺垫,为读者科普涨知识。
缘何创作《不白吃话山海经》?在兰翔看来,用漫画的形式更容易让读者养成阅读的习惯,阅读过程中读者会主动去思考,主动接收知识。“在三万多字的经典著作《山海经》中,近百次提到了‘食’。”于是兰翔想到从美食的角度解读《山海经》里的奇闻异事,将《山海经》变成“山珍海味经”。过程中,为了能让读者充分理解《山海经》中的古文古图与生僻字感,兰翔采用“不白吃”幽默有趣的风格,选取最具角色的特点加以串联,适当融合现代社会中一些价值观、喜剧桥段,让故事轻松且印象深刻,并在每段故事的最后加入了原文描述,明清版山海经的插图,以及拼音标注生僻字,让读者可以对比阅读。
兰翔还向大家分享新书《不白吃漫画这就是大中华美食》中的故事。“在中国,最早吃辣的不是湖南人,也不是四川人,而是贵州人。”兰翔介绍,明朝万历年间,辣椒作为观赏植物传到了中国,到了康熙年间,中国人才第一次品尝到辣椒的味道。在那个年代老百姓大多是吃酱配饭,因此盐必不可少,沿海地区有虾酱海盐,其他地区有河运运盐。“唯独贵州不产盐,山路崎岖使得盐很贵,直到有一次贵州人在做酱料时尝试放了辣椒,从而诞生了辣酱。”
“通过美食来科普知识的方式真的很有趣!”学生辜垂泳表示,这场分享会让自己了解到许多美食知识,还学习到很多与历史相关的知识。“比如北京的烤鸭实际上是一道地道的南京菜,而最早的北京烤鸭其实不见明火的焖炉烤鸭,现在我们常吃的烤鸭是清代厨师改良后的吊炉烤鸭。”
家长苏女士陪着孩子一起参加了此次活动。“不白吃系列漫画通过美食科普文化和历史的形式深深吸引了我们家小朋友。希望作者后续能推出古诗词系列的漫画,让小朋友们在阅读中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本次活动由中共潮州市委宣传部主办,潮州市图书馆、广东新华发行集团潮州新华书店有限公司、广东新华发行集团潮州新华书店有限公司潮安分公司承办。
【撰文】董志豪 刘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