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说药】定风草——天麻

鹤山市中医院
+订阅

天麻,又名赤箭、独摇芝、离母、合离草、神草、鬼督邮、木浦、明天麻、定风草、白龙皮等,是兰科天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肥厚,无绿叶,蒴果倒卵状椭圆形,常以块茎或种子繁殖。根茎入药,其干燥根茎为长椭圆形,略扁,皱缩而弯曲,一端有残留茎基,红色或棕红色,俗称"鹦哥嘴",另一端有圆形的根痕,用于治疗头晕目眩、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等症,是名贵中药。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世人惑于天麻之说,遂止用之治风,良可惜哉。”天麻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性平,味甘,药用价值很高。

功效方面,天麻性平,味甘,具有息风、止眩晕的功效。

在饮食方面,由于天麻性味甘平,诸无所忌。尤其适合半身不遂、神经衰弱、眩晕眼花、天旋地转、头风头痛、肢体麻木、血管神经性头痛、脑动脉硬化、老年性痴呆、突发性耳聋、中心性视网膜炎、颈椎病、美尼尔综合症等病症患者食用。

功能主治

天麻润而不燥,主入肝经,长于平肝息风,凡肝风内动、头目眩晕之症,不论虚实,均为要药。

一、平肝息风天麻质润多液,能养血息风,可治疗血虚肝风内动的头痛、眩晕,亦可用于小儿惊风、癫痫、破伤风。

二、祛风止痛用于风痰引起的眩晕、偏正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

天麻适合用于内风所致的头晕。内风引起头痛的三种类型:

1、肝阳上亢型,表现症状:头痛头晕同时出现;

2、痰浊中阻,表现症状:经常感觉头偏沉;

3、肾虚病人,表现症状:头痛头晕同时伴有记忆力减退的症状。天麻对感冒引起的头痛头晕不合适。

药膳推荐

1、天麻竹沥粥

材料:天麻10g,粳米100g,竹沥30g,白糖适量。

烹制方法:将天麻浸软,切成薄片,与粳米加水煮粥,调入竹沥、白糖即成。

食法、食量:粥及天麻片在1天内分2次服用。

功能:平肝息风,清热化痰。

适应范围:适用于肝风痰热的痫症(发作前常觉眩晕头痛、胸闷乏力、心烦易怒,发作时突然昏仆、神志不清、抽搐吐涎,移时渐苏,醒后一如常人)。

2、天麻瘦肉汤

材料:天麻、瘦肉各适量。

烹制方法:天麻浸软切片待用。瘦肉切片做汤,加入天麻片3~6 g共煮。

食法、食量:药、肉、汤俱食,宜常服。

功能:滋阴潜阳,平肝息风。

3、天麻川芎白芷炖鱼头

材料:大鱼头1个(约400克),瘦肉100g,天麻10-15克,川芎、白芷各5-10克,红枣6粒(去核),陈皮1个(去白囊),姜4片。

做法:

瘦肉洗净,放入沸水中煮5分钟焯水备用;

大鱼头洗净,用厨房纸抹去水份和血污(鱼头可随个人喜好用油煎一下,鱼头一定要新鲜);

将所有材料洗净放入炖盅,加入6-8碗沸水盖好炖盅盖,猛火炖4小时即可。

功效:本汤对肝肾有温补作用,还能解决头晕眼花、偏头痛及风寒湿痹等问题。有平肝火、定惊、止头痛以及行气活血之功效。与此同时,对于眼黑肢麻、神经衰弱、高血压等症,更有显著效果。经常服用对于工作压力太大、用脑过度的女性来说,效果也很好。

注意:本汤温补,外感、肝阳上亢者慎用。如果平时保养,川芎、白芷的份量可以改成5克。

END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