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每年毕业季,在毕业升学、同学分离、情感失落、就业工作等生活大事件的刺激下,一些精神问题、行为问题也进入高发期。
那么精神病有哪些异常表现?出现什么情况要警惕这个病?
什么是精神病
(图片来源于网络)
精神病属于一种精神疾病。精神疾病包括器质性精神疾病和功能性精神疾病。器质性精神疾病是由于大脑结构上的损坏导致的,而功能性精神疾病,主要表现由脑神经功能活性改变导致。功能性精神疾病又可分为精神病和神经官能症。现在的研究认为,功能性精神疾病可能在生理学上也存在缺陷,因此不倾向将精神疾病简单划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两类。
精神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地学习、工作、生活;性格、动作行为和语言难以被一般人理解;有可能伤害自己、攻击或伤害他人,甚至出现自杀行为。
精神病有很多类型,常见的有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躁狂症、双向情感障碍等。
精神病发病原因
精神病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现有研究认为可能和以下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群体遗传学研究结果证明,精神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的复杂性疾病,其遗传度为60%~80%。最早的家系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罹患该病的概率高于一般居民数倍,患病率随血缘关系的密切程度而增加;先证者病情越重,亲属患病概率越高。
2、神经生化因素
(1)多巴胺功能亢进假说:多巴胺功能亢进假说主要来源于精神药理方面的研究。研究显示,重复使用大量的苯丙胺,可以导致正常人出现类似于急性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而苯丙胺的药理效应之一就是促进中枢突触部位多巴胺的释放,另外多种抗精神病药都是多巴胺受体拮抗剂,且它们的抗精神病效应与多巴胺受体的亲和力有关。
(图片来源于网络)
(2)谷氨酸生化假说:谷氨酸是皮质神经元的主要兴奋性递质。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病人尸检脑组织谷氨酸受体在边缘皮质(特别在海马部位)下降,而在前额部增高。
(3)多巴胺系统和谷氨酸系统功能不平衡假说:有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是由于皮质下多巴胺功能系统和谷氨酸功能系统的不平衡所致。
3、环境中的生物学和社会心理因素
(1)社会心理因素:美国精神病学家和社会学家协作研究调查,发现生活在芝加哥城内贫穷人群的精神分裂症首次住院率最高,以精神分裂症最明显。对纽约附近社区调查的资料发现了患病率与社会阶层呈负相关。患病率在低经济社会阶层与高经济社会阶层之比为9∶1,以低经济水平阶层的患病率最高。台湾社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精神障碍的患病率与社会经济和教育程度呈反比,以无职业或技术性很低的人群患病率最高。我国的研究发现:经济水平低的人群和无业的人群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经济水平高的人群和就业的人群。推测该病可能与物质生活艰难、社会心理应激多有关。
(2)家庭教养环境:父母对子女过度保护、相依为命或关心不足,都可能引起子女精神分裂症。此外,还有人认为父母不和谐的婚姻,父母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交流不畅通,子女发生精神分裂症的几率升高。
(3)性格问题:从小怪异性格,容易与家庭成员或外人的人际关系紧张,进一步发展冲突,可引起发病的心理社会因素。
(4)生活事件:引起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可能引起精神分裂症。但单一的生活事件,可能并不是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病因。
4、神经发育出现病理改变
(1)产科异常:目前的一些研究表明,母亲分娩时产科并发症,子女发生精神分裂症的危险度增加至少1%。
(2)出生前病毒感染:有研究发现,胎儿于第4~6个月暴露于某种流感病毒,其成年后发生精神分裂症明显高于对照组。
(3)母孕期及围生期合并症。
(4)其他病因学因素:有研究认为,酒精等会对胚胎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5、大脑病理和脑结构的变化以及神经发育异常假说
精神病可能出现的一些异常情况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同类型精神病的症状不尽相同,但都会表现出一些异常情况。
1、性格改变
性格改变,表现为孤僻、不愿见人、常常发呆、独自发笑、悲观厌世、对人冷漠、对事物的兴趣降低、整天疑神疑鬼,情绪多变、对他人怀有敌意、无故发脾气或者紧张恐惧、长期回避社交和工作等。
2、行为异常
(图片来源于网络)
行为变化明显,如表现为长时间照镜子、整天不洗脸梳头,工作能力下降、睡眠日夜颠倒、走路爱靠墙根、穿着打扮怪异、不愿做家务、喜欢对人和事纠缠不清、整日卧床不起、好管闲事、无故摔或者砸毁物品、收藏破烂和捡垃圾等。
3、言语异常
(图片来源于网络)
常常自己和自己说话、无故大吵大闹、满口脏话、与实际不存在的人对骂、说话前言不搭后语、幻听、迫害妄想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总之,如果一个人出现上述情况,就要警惕是否罹患精神病。家人最好带他们到专科医院查找原因,排查是否罹患疾病,以免延误病情,增加治疗难度。
欢迎在文章右下角评论或留言!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