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9日是第六个“中国医师节”
对于每一个医生而言,这是一个平凡又特别的日子
在穿上白大褂的那一刻起,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医生
这是一个神圣的职业
也是一个奉献的职业
若非亲身体验
很难感受到临床医生真实的工作状态
今天,让我们通过一张张照片,走近番禺卫生系统不同岗位的医者
会“读心术”的儿科
儿科,又被称为“哑科”,因为幼童不能言语,即使能言语亦往往词不达意,儿科医生要像“侦探”一样去观察和推断幼儿的病情。每天,他们在哭闹声中接诊一个又一个孩子,一遍遍与紧张焦虑的家长沟通。“幼者无横夭之苦,老者无哭子之悲”,这是中华“儿科鼻祖”、北宋名医钱乙一生的追求。这又何尝不是儿科医生们的共同追求?他们用和蔼的态度,温柔的言语,认真的倾听,守护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狂飙”的急诊科
“来,快给我接一下气管插管”“请把病人扶好,保持气道通畅。”
在番禺,医院的每个角落,总有一群人为了一场疾病而奔忙。他们总是行色匆匆,争分夺秒。有生死一瞬的紧张,也有对生命的敬畏和守护。
“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经常被大家挂在嘴边。但这句话却是急诊、重症医学科医生的座右铭。“急诊病人来得急,病情重,但是经过处理,马上能扭转局面。在这里真的是冲锋陷阵,跑在最前去面对病人,病人在你手里处理得好,他就能去到专科做进一步治疗,处理得不好,他的生命就停在这里了。”番禺区中医院急诊医学科一名医生曾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狂飙”“冲锋陷阵”“争分夺秒”都是他们的工作常态,但他同时也认为,这种不负别人性命相托的成就感,“别的行业感受不到”。
托举家庭希望的妇产科
产房,当新生命裹挟着希望呱呱坠地时,幸福和喜悦充盈着每一个家庭。这看似平静的分娩背后,有一群默默守护在产妇身边的医护人员,是他们在陪伴妈妈们一起战斗,守护新生命的降临。
产科并不是只有呱呱坠地的喜悦,同时也充满着突如其来的危机和挑战。妊娠糖尿病、羊水栓塞、子宫脱垂、子痫……这些人们看上去陌生的专业医学名词,在妇产科看来都是心头一紧的大事,一旦遇到,随时可能危及母子生命。每每遇到这些情况,他们必须争分夺秒,格外紧张和忙碌,为了不负门外家属“期盼的、焦灼的目光”。
对于从医多年的妇产科医生而言,或许已经记不清自己迎接过多少鲜活的小生命,但每一次历经艰辛迎接生命的快乐和喜悦,一定是妇产科医生的“高光时刻”。
“精打细算”的麻醉科
术中唤醒麻醉技术
午夜时分,本该是个进入深睡眠状态的时候,一声急促的电话惊醒了正在闭目养神的麻醉医生,对于他们而言,睡一个完整的觉完全只是奢侈的幻想。在紧张的手术台前,他们忙碌在手术刀边缘;在报警的监护仪边,他们与死神默默地较量。作为安全的守护者,每一次的药物注入剂量都要“精打细算”。
“捕捉”光明的眼科
“黑夜给了我黑色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眼科医生,是人们黑暗中的“光明使者”,在人们掉下失明深渊前,尽力把刹车踩住。
忙碌的门诊、精巧的手术,每一个温暖的病例故事背后,都是光明与黑暗的殊死较量,这恰是眼科医生的职责所在,而那份源自患者再见光明的喜悦分享,是他们一路奔赴追求光明路上的源源动力。
中医科,把好“望闻问切”之脉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有黄帝和其臣子岐伯等人坐而论道,流有《黄帝内经》;后有三国名医董奉,为人医病不收钱财,只让那些人栽种杏树。一些医术高明的中医师往往被百姓称为“杏林”,拥有“岐黄之术”,这些褒奖都是对中医最大的信任。
传统中医望、闻、问、切的检查法子一直延续至今,人们对中医大夫的期望值,来源于中医大夫对高明医术和高尚医德的追求——在他们看来,金钱从来不是第一位的。他们的愿望是人人都健康,防病大于治病,他们每一次的实践,也是围绕此开始的。现代的中医师,依然躬身前行,为中医文化的传承而奋斗,为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重建患者高质量生活的康复科
在康复科,他们用专业技术创造奇迹,帮助功能障碍患者重回家庭、回归社会。他们每天给患者进行一系列康复训练,练就了一身“洪荒之力”;他们有着极大的爱心和耐心,陪伴患者一点点进步,让患者找到更好生活下去的希望。
“治未病”“愈旧疾”、让患者活得更有尊严……这些简单而有力的语句,就是康复科存在的意义。
传道授业解惑之师者
“列老师,真的非常不舍得你走,你教会了我们很多东西,有您在的话,临床上一碰到有疑难就可以请教您,在您的帮助下我们顺利完成了许多工作,有您在,我们感觉心里很踏实。”这是番禺区妇幼保健院驻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人民医院帮扶组列映球副主任医师在结束帮扶工作即将离开金沙时,金沙县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对他说的一番话。
近年来,番禺奏响了东西部医疗帮扶的“协作曲”,一批又一批的医学专家扎根东西部,将自己所学传授予当地医生,为当地不断输送医学人才,打造了许多“带不走的医疗队”,让山区群众的“健康梦”不再遥远。
临床带教的番禺医者在医疗帮扶中不遗余力,修医德、行仁术、育人才,他们既有良师的赤诚之心,又有良医的妙手仁心。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来自受帮扶医院和老百姓内心深处的感激与感恩,是对番禺医者最高的褒奖。
在守护生命健康的路上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这些词汇交织起一名医生的岁岁年年
他们在“并非无所不能”面前
始终“竭尽所能”
让我们以节日之名
致敬中国医生
祝全区医护工作者节日快乐!
策划:陈海生 胡普甜
文字:番禺融媒记者杜丽华 图片来自番禺区各医院
海报设计:区栩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