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河源少了一丝燥热,多一分清凉,更多的市民走出家门,寻找河源夜晚的“烟火气”。越来越热闹的夜晚消费场景,成为河源经济稳步增长的生动缩影。
夜市的繁荣是河源经济便利度和活跃度的“晴雨表”。近日,《河源市源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关于临时占道经营的暂行管理规定》出台,为“地摊经济”松绑,拓宽了就业渠道。作为全市首个试点,此规定彰显了河源市刺激夜经济活力,拉动消费的决心。
线上线下齐发力
傍晚8点,走进河源“秋稻集市”,集市布满了摊点,将近50家经过精心装饰的摊点在这里陈列,人们围绕着这些小吃摊,品尝着热气腾腾的烤鱿鱼、烤生蚝和炒粉,香气弥漫在空气中,让人垂涎欲滴。
一家“长沙臭豆腐”摊前摆着夸张的“臭豆腐塔”用于招揽顾客,老板告诉记者,这里出摊自由,生意也不错,收入也好。
另一位卖锅盔的摊主则告诉记者,自己家的锅盔用的都是很正宗的馅料,经常有回头客前来关顾。
这里最火的一个摊位当属“河源首家芋泥沙冰”,“河源首家”“新鲜食材”“纯手工”成了吸引顾客的关键词。摊主透露,他们不仅靠线下吸引市民,在线上同样发力。截至8月18日,他们在社交平台上共收获了2.9万+点赞。
露天营地成新宠
秋稻集市的尽头,是一家主打氛围体验的“露天营地”,伴随着音乐、氛围灯、火车轰鸣声,河源的年轻人被吸引到这片石子路铺成的“营地”上,他们畅谈着生活和梦想,共同度过愉快的夜晚,这家露天营地成了河源年轻人的聚集地,让人们在欢乐的氛围中尽情放松和享受。这片营地上不乏带着小孩来游玩的父母,小孩的欢声笑语为这片露天营地增添了一抹童真,天真无邪为营地带来了温暖与喜悦,成了大人眼中夜晚的欢乐注解。
文旅消费新热潮
夜市不只是小吃摊的烟火气,还有文化滋养的余韵悠长。
河源的夜市,逐渐从以餐饮、购物为主的夜市,向融合了文化、旅游、娱乐多种业态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转变,河源太平古街就是很好的例子。这是一座以民国建筑文化为核心,沿街建筑以骑楼风格为主,融汇河源本土客家文化特色的商业步行街,这里既有历史文化的底蕴,又有现代街区的繁华。“这里好玩啊,带小孩子过来吃点东西,看看骑楼,不像别的夜市只有吃的。”市民张女士说。
太平古街的附近还有翔丰商业广场和源城夜市,前者是一家大型购物中心,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购物和娱乐体验;后者是河源最热闹的夜市之一,有各地美食和手工艺品。
太平古街、翔丰商业广场和源城夜市的集聚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市民前来消费和娱乐,它们的繁荣也体现出河源市对夜经济的重视和支持,为市民提供了更多就业和消费机会。夜晚的城市不再是冷清寂寞的,而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灯光璀璨的街道、热闹欢快的人群,都为城市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魅力。
南方+见习记者 王嘉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