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是一种随季节不同周期性进行迁徙的鸟类,而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也有一群特殊的“候鸟”:他们早出晚归,早上从广州出发赶往佛山,晚上乘着夜色再回到广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就是家住广州在佛山工作的医生们。
马上就是医师节了,让我们来听听这些在佛山工作、家住在广州的医生的故事,为什么他们选择每日往返,又是什么让他们坚持多年?
消化内科 马俊
马俊是消化内科的副主任医师,她的丈夫和她一样也是消化内科的医师,不过丈夫在广州医院工作。因为工作性质相同,夫妻俩彼此都能理解对方工作的忙碌。他们经常加班到时很晚,甚至有时病人危重,夜晚都要回医院处理重症患者,所以他们就商量着干脆在两人工作地点的中间位置生活和居住。时光如箭,这样一坚持也经过了10多年。每天6点10分起床,6点40分出家门,就开启了马俊“候鸟”般的一天。
近几年,马俊的工作日渐忙碌。消化内科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在主任的带领下,大力发展胃肠镜诊疗工作,马俊大部分时间在内镜中心做内镜检查,经常下午6点才回病房,回病房后还要接着进行常规查房及处理医疗文书,7点多下班,回到家8点半或9点是常态。而这么晚才回到家,她只能一个人吃晚饭。直到现在,她的小目标都是“早点回到家,一家人一起吃餐饭”。
不过虽然奔波忙碌,但马俊仍然乐在其中。她热爱着自己的事业,享受着院领导和科主任如沐春风般的关爱,还有同事及兄弟姐妹们天马行空的畅谈,感受着患者对他们的信任及认可。每当看到患者从入院时的忧心忡忡、面露痛苦到出院时露出温暖可亲的微笑,听到他们一句句“谢谢马医生”的温暖道别,马俊说自己身上的疲惫都会一扫而空。
“这是我坚持努力、做好一名医生的动力源泉。”她说“候鸟”是她的生活状态,而服务好每一位患者则是她始终努力的方向。
针灸推拿理疗中心 柳涛
2015年,针灸推拿理疗中心的柳涛医生就开始了他的每日广佛往返“候鸟”生活,至今已坚持了8年。每天早上,他6点起床,穿衣洗漱一切从简,争取在6点半前就从家里出发,转两次地铁经过70分钟赶到医院,然后就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之中。
近几年,柳涛作为针灸推拿理疗中心的负责人,开始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如何更好服务于患者、更好地发展科室成为了他首要解决的问题。为此,他积极推广针灸减重、隔姜灸、小儿推拿项目,动用多种途径在公众号、视频号、小红书、抖音开展科室宣传……经过半年的努力,针灸推拿理疗中心知名度得到提升,就诊人数也逐步增加。
业务需要他尽心尽力,于是忙起来的时候,柳涛经常要7点多才回家。但他觉得“虎不辞山,人不辞路”,作为医务工作者,哪里有病人需要,就往哪里去,既然选择了,便只顾风雨兼程。
而提到在广州居住佛山工作的模式,他觉得是有点辛苦,但一切都有盼头:“我太太是广州人,孩子也在广州上学,方便他们就行,我自己无所谓。其实现在已经比刚开始好多了,以前我们还是租的房子,现在已经买了房子啦!”而随着工作和生活踏上正轨,他觉得未来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超声医学科 温浩茂
温浩茂医生选择每天从广州来佛山上班的理由和柳涛医生有些相似,因为孩子在广州上学,太太也在广州工作,他觉得全家住在广州对他的家人来说更方便。
2004年从广东医学院医学影像本科专业毕业后,温浩茂成为了一名超声医学科的医生,从那时开始他就坚持每天在广佛之间往返,至今已经19年。早上5点45起床,6点20出门,晚上最早7点半到家,这么多年坚持下来,他从放射科到了超声医学科,从医师变成了副主任医师,变化的是岁数和职称,不变的是对从医之路的坚持,他笑称自己“老了”,但说话时依旧中气十足,听起来充满了干劲。
近些年,随着患者增多,温浩茂也日益忙碌起来。为患者进行检查、协助临床为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忙起来的时候,温浩茂有时也顾不上回家。他协助CCU进行经导管人工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术前评估、术中监测,进行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TEER)的术前评估,在手术过程中全程引导等等,有时候工作结束时已经很晚,回到家也满身的疲惫。但辛苦归辛苦,提到市二这个“大家庭”,他说这么多年下来“感情很深”,这也是他选择继续坚持的原因之一。不过这都不是最重要的,他说每次看到患者痊愈他都觉得充满成就感。“医生就是要救死扶伤,这就是我们的价值所在,只要我还有治病救人的价值,那我会继续坚持下去。”
中医科 黄红珍
中医科的黄红珍医生住在广州白云区,是这几位医院里最远的一个,据她说,她早上要5点多起来,6点20前就得赶着出门了,而就算能准时下班,一般回到家也将近要7点。
她的丈夫是一名外科医生,比她更忙,有时到家的时候比她更晚。“医生就是这样,忙起来经常回不了家。”也正是因为这样,黄红珍其实并不是天天都在广佛之间往返,她会隔一两天回去一趟。当问及她为什么不干脆周一到周五全住在佛山,等周末再回家时,她却又笑说:“谁不想家,大家工作都这么忙,能相处的时间本来就比较少,只要时间允许,我当然也想尽可能回去陪伴家人的。”
黄红珍热爱中医,当一名中医是她从小的梦想。正是这份热爱,支撑着她在广佛两地往返,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更多患者看诊。早年间,她刚成为一名中医师的时候经验还不足,很少人愿意找她看病,于是她不断地复盘、总结、反思,每天晚上都要花大约一小时去研读医学经典,白天的时候更用心地给患者看病,慢慢地,找她看诊的人越来越多,到了现在,她已成为了很多患者的“老朋友”。
“用心去做,已成为她的一种习惯,而当你足够用心了,你的患者都能体会得到。”黄红珍说之前有些患者得知她要下乡,还担心说不能找她看病,要怎么办。她听到之后觉得很感动:“他们信任你才会一直找你,有些患者对我而言已经像是家人一样。”而每每思及此,她便觉得再辛苦也值得。
谈及未来,黄红珍说自己还将继续她的广佛“候鸟”生活,不过她也多了一个小小的目标:看更多的专业书籍,学更多的专业技能,争取在职称上提升一个等级!
其实在佛山,像这四位医生一样的广佛“候鸟”还有许多,他们忙碌而低调,比真正的候鸟“迁徙”得更加频繁,但他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满足患者的期盼。他们的“迁徙之路”不仅仅是广佛之间那不变的路,更是不忘初心、救死扶伤的“医”者之路。
来源: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纷享佛山医师节#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