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TA们就可就近到镇里上学啦~

高要发布
+订阅

今年9月,新一年的秋季学期就要开学了,高要乡村这些孩子们将可以就近到镇上的学校上学啦~

当前,高要区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为学生健康成长负责为根本要求,以就近向乡镇中心小学集中办学为主要途径,通过调整撤并方式优化乡村学校布局,解决我区乡村教学点零散分布、学生规模少、占用教师资源多、教育教学成效不显著等问题,进一步促进教育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高要今年计划撤并的教学点中,河台镇中心小学龙城教学点就是其中一个。记者在龙城教学点看到,教学点仅有一幢两层高的教学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区域也仅限于教学楼前的一个水泥地面的篮球场。课室内没有多媒体设备,也缺乏电脑室、美术室、实验室等多功能场所,教学条件较为简陋

▲ 河台镇中心小学龙城教学点。邓达荣 摄

近年来,随着镇域经济发展,人口主动向资源条件更好的城镇流动,加上人口出生率有所下降等因素,我区乡村小学的生源人数正逐年下降。龙城教学点负责人林毅刚告诉记者,今年6月之前,龙城教学点的学生仅17人,一年级教室的座位也仅有5个。需要进行撤并的河台镇中心小学三围教学点,在今年6月前也仅有学生5人

除了生源不足,师资力量缺乏也是制约乡村教学点发展的瓶颈之一。林毅刚告诉记者,教学点内,包括他本人在内的任教老师只有3人,教育资源十分有限,一些特色课程和体育项目难以有效开展,无法满足现代化素质教育的需求。林毅刚说:“教学点内开设的3个教学班,基本上是包班上课,任教老师除了担任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教学外,还要兼任科学、道德与法治、音乐、美术等其他科目,所以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师资队伍,都落后于镇上小学的发展水平。”

▲ 龙城教学点里简陋的课室。李一双 摄

林毅刚认为,教学点撤并后,孩子们能在乡镇中心小学享受更好的教育条件和设施,学生多了,大家交流合作机会也大大增加,更自信大胆,兴趣爱好得到发掘,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而教师间共同交流、分享资源的机会也增多了,有助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根据就近入读原则,今年9月份,河台镇中心小学龙城教学点的学生将入读河台镇第二小学。河台镇第二小学是一所完全小学,校内教学、运动、食宿、休闲等各区域布局明确,拥有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宿舍楼、学生食堂、教师公寓楼共5幢,电脑室、阅览室、仪器室、音乐室、美术室等各类特色教学室应有尽有,并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学生宿舍楼内可提供310个学生床位,可满足离校较远的学生住宿需求。

▲ 河台镇第二小学。邓达荣 摄

河台镇第二小学校长苏汉辉表示,学校有学位810个,设有18个教学班,师资队伍配备充足,并配套了学生食堂、宿舍等设施,能更好的解决偏远山村学生食宿问题,各类教学设施设备齐全,让乡村学生能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乡村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创造更好条件,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 河台镇第二小学学生就餐区域。李一双 摄

教学点撤并是农村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优化教师结构,整合教育教学资源,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高要区教育局按照《肇庆市高要区优化乡村小学教学点布局调整实施方案》要求,联动各镇各小学提前着手,通过前期调查研究,征集群众、学生家长、学校教师的意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点撤并方案,并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及时消除家长和学生因教学点撤并而产生的困惑,确保家长放心,学生安心。按照工作计划,今年9月前,高要将完成包括河台镇中心小学三围教学点、龙城教学点在内的10个教学点撤并工作,撤并完成后,原教学点的学生将就近入读乡镇中心小学。

高要区教育局局长邓庆锋表示,区教育部门将积极做好教学点撤并工作。依据我区实际,一是以撤并100人规模以下教学点为切入点,根据教育发展形势和人民群众对教育质量需求进行充分评估研判,条件成熟一所撤并一所的工作思路,分年度稳步推进调整工作,计划用3年时间对小规模教学点全部撤并;二是办学规模100人以上的乡村小学教学点,将按照省办学标准分步恢复为完全小学。紧抓建设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契机,构建高要区城乡教育共同体,推动城区优质学校与乡镇学校的共同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助推高要区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原标题:我区今年将完成10个乡村小学教学点撤并工作

高要区融媒体中心记者:一双 达荣 家乐

编辑:黄绮雯

二审:容   娟

三审:王雄伟

终审:王业民

高要区融媒体中心新媒体部制作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