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搞研发哪家最卷?每4个腾讯人就有3个搞研发

南方+ 记者

腾讯8月16日发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公司二季度营业收入1492亿元,同比增长33%;二季度研发投入160.1亿元,上半年研发投入311.91亿元。

近年来,腾讯重金投入研发,自2018年以来,累计投入超过2300亿元。与此同时,腾讯也在扩大研发人员比例。

据财报披露,目前腾讯研发人员占比74%。这也意味着,平均每4个腾讯员工中,就有3个从事研发工作。

记者查询公开资料发现,百度研发人员占总员工数量比例近60%,网易约为50%,华为约为55%,中兴通讯为近50%。 研发人员这一比例“浓度”在大厂中排名前列,也从侧面反映了腾讯对于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非常高。

/

腾讯2022年新增研发项目超7000个

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说,研发可以说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基石,尤其是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具有研发能力的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研发人才大力投入,给腾讯带来的成果很明显。腾讯今年3月发布的《2022年腾讯研发大数据报告》显示,仅2022年一年,腾讯新增研发项目就超过7000个,相比2021年增长了19.8%。同时,新增代码行数29.4亿行,新增代码库21万个,日均提交代码12.7万次。

报告还显示,仅2022年,腾讯日均完成需求就多达8050个,平均每个迭代计划时长15天,平均每个迭代完成需求数25个,其中有35%的需求能够在一天内发布上线,70%的Bug在两天内就能被解决。

除了研发项目数量,代码质量也是腾讯研发的关注重点。2022年,腾讯总计完成262万次代码评审,相比2021年增长21.8%,代码评审参与率达到74.6%。代码评审总耗时达到46万小时,人均代码评审时长12.6小时,代码评审千行评论数为15.3个,同比增长75.4%。

/

腾讯专利申请数超6.6万件

多年来持续的高投入也助力腾讯在底层技术和前沿科技领域持续探索,并取得多项实质性进展。

截至2023年6月30日,腾讯在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专利申请公开总数超过6.6万件,专利授权数量超过3.3万件。2022年在全球互联网企业中,腾讯授权专利数量仅次于谷歌,排名第二。

具体到前沿科技创新领域,腾讯目前已发布了3款自研芯片。其中,用于AI推理的紫霄芯片、用于视频转码的沧海芯片已在腾讯内部交付使用,性能指标和综合性价比显著优于业界。

紫霄采用自研存算架构,增加片上内存容量并使用更先进的内存技术,消除访存能力不足制约芯片性能的问题,同时内置集成腾讯自研加速模块,减少CPU等待时间。目前,紫霄已经在腾讯头部业务规模部署,提供高达3倍的计算加速性能,和超过45%的整体成本节省。

在业界普遍关注的AI大模型领域,腾讯于6月份首次对外公布行业大模型研发进展,推出了面向B端用户的行业大模型MaaS(Model-as-a-Service)。截至目前,腾讯已为文旅、政务、金融等10余个行业,在大模型行业应用方面共创了50多个行业解决方案。

近日,腾讯还公布了一系列AI创新进展,包括技术底座、创新场景、AI for Science三大领域升级,这也是腾讯继6月行业大模型技术解决方案后的再次更新。

其中,自研星脉高性能计算网络、向量数据库的最新升级,将为大模型的行业应用提供更强大的底层能力;金融风控、交互翻译、数智人等创新场景,为行业大模型行业探索提供更多可能性;AI for Science,持续将AI大模型等最新技术应用在天文探索、文化考古领域,以科技助力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

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尤其当下各主要大国都把科技创新作为博弈的重心,在这次博弈中,科技创新型企业,正成为中国科技竞争中的中坚力量,以腾讯为代表的科技大厂,只有重视研发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赢得更多主动权。

南方+记者 马芳

编辑 程德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