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结束后,21地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围绕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陆续出炉细化实化“施工图”、敲定新任务书,对来年的发展定下了新目标。
01
各城市立足优势所长,提出新愿景
“1310”指的是,由广东省委全会提出的“锚定一个目标,激活三大动力,奋力实现十大新突破”具体部署。
围绕落实“1310”具体部署,21地市陆续出炉细化实化“施工图”、敲定新任务书。17个地市新开了市委全会,4个地市召开全市领导干部大会或常委会会议,各地因地制宜、各展所长进行前瞻性布局。
各地发展基础不一,资源禀赋不同,发展侧重点也不一样。广深两市作为广东省的“双子星”,在发展中继续担任“排头兵”的任务,其中广州重点提出“全力以赴推动二次创业”,体现了广州的创新精神,深圳经济去年成绩斐然,首次成为国内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全部工业增加值“双第一”城市。两市两大引擎的发展定位,将充分发挥对全省全局工作的牵引、带动作用,最大限度产生示范效应。
佛山明确争当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示范,争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市;东莞则提出擦亮“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在全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中走在前列;惠州提出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定下奋力跻身万亿级城市的目标;
梅州提出加快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推动梅州苏区加快振兴、共同富裕,有力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河源是大湾区重要的“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茶罐子”“水缸子”,这次提出“以绿色崛起的奋斗与业绩为广东实现总目标作出贡献”,有利于全省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工农业发展基础都比较扎实的茂名提出“在市域发展、县域振兴中走在粤东粤西粤北前列”;云浮,提出发力“365”竞标争先体系,努力创造更多“单打冠军”,通过建设国际化城市拓展发展空间,走差异化竞争之路,牵引带动全局全面跃升。
这些目标,或在特色优势领域给予全省强有力支撑,或将加快补上广东高质量发展关键短板。
02
沿海城市掀起新浪潮
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会议还强调,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打造海上新广东,既是广东省发挥发展优势、释放发展潜力、增加经济纵深、开辟高质量发展新空间的必然要求,也是服务国家经略海洋的必然要求。
广东沿海城市抢抓此次“打造海上新广东”机遇,正在掀起一股新浪潮。有11个沿海地市在这一轮布局中对发展海洋经济作出专门部署,并将经略海洋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招,每个地市都有几件制胜海洋经济的“利器”。
广州直指“海洋创新发展之都”。广州的海洋生产总值常年保持全省第一,位列全球第22名,在国内仅次于上海、香港、北京,又集聚国家海洋尖端科技力量,去年在“全球领先的海洋城市”评价体系排名中,位列全球第22名,有着优渥的资源,广州将创新贯彻始终,全领域、全方位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切实提高经略海洋的广度、深度、强度。
深圳谋划“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手握国家顶层设计加持:国家级政策文件明确提出“支持深圳建设成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拥有深圳海洋大学、国家深海科考中心、国际海洋开发银行三大国家重点工程,形成吸聚全球海洋高端资源要素的“硬核王牌”。
汕头、湛江正锚定建设“特色型现代海洋城市”,汕尾、潮州则以建设“海洋强市”为导向。湛江是传统海洋大市、渔业大市,渔业产量和产值连续20多年居全省首位,深海养殖积淀深厚,拥有已投产规模最大的海上养殖平台——“海威2号”,这些都是打造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特色型现代海洋城市的显著优势。
打造海上新广东就是要坚持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做大做强临港重化、海工装备、海洋牧场、滨海旅游等产业,加快发展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等新兴产业,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一体推进,抓好重大涉海创新平台布局建设、重大海洋科技项目实施,加强涉海制度供给,激发海洋强省建设动力活力;坚持开发与保护一体推进,建设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坚持保护传承弘扬海洋文化,抓好海洋考古这篇文章,助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03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除了深植产业项目发展外,“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落地实施也是21个地市这一轮部署安排的重中之重。
落实这一高质量发展工程,各地市要牢抓做强县城、做实乡镇这一节点。
从上图的具体部署可以看出,珠三角不少地市聚焦“强化镇一级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上,这是因为当地镇域经济发展起步早,承载大量产业要素和人口,既有基础有条件在产业发展上更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力,支撑发展成为区域中心乃至城市副中心,也有迫切需求增强综合服务功能,更好实现职住平衡,满足域内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
粤东西北因城镇化水平较低、县域经济薄弱,把主攻方向放在做大县域镇域综合实力上,“强化镇一级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可以做到先把蛋糕做大,再以点带面,加快提升内部发展速度。
其次,在实现共同富裕这一新背景下,村集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只有村集体手上有可支配资金,才能盘活公共资源进行市场化开发、带旺乡村经济,为周边居民稳岗就业、增收致富提供保障;也有利于发挥村集体的公益补偿功能,补齐乡村社会福利短板,更好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
所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正成为富农强农的新抓手,佛山、东莞、云浮、中山、江门五个地市已出台专项部署,为做强农村集体经济助力。
结语
坚持整体谋划、系统推进,强化极点带动、全域参与,各地市各显神通,积极创新发展,展现广东新气象。
END
文章来源:南方+,广东省人民政府,南方网
编辑:余诗琦
文中所用部分图片源自南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