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
惠州野生动植物界也有“朋友圈”,
那么,
近期它们圈内的“爆炸式新闻”
可真不少——
8月初,“20后新秀”广东溪蟾一经曝光,就迅速在“朋友圈”走红,消息迅速走俏各媒体、各网络。
把时间进度条再往前拉一点,今年4月登上“热搜榜”的则是“世界上最神秘的鸟”海南鳽(jiān)。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近年来,凭借着良好的生态环境,惠州野生动植物界不断“上新”,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明显,越来越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落户”惠州,成为生态惠州最宝贵的财富之一。霸屏的不仅有在全球首次发现的新物种,也有在惠州首次出现的“新朋友”,更有时隔多年再次重现的“老朋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在惠州不断上演。
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
今年全国主场活动主题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此之际,记者对近年来
在惠州出现或被记录到的
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
进行一一盘点,
让我们一起来开开眼界吧!
一、全新物种陆续发现,擦亮惠州生态名片
广东溪蟾
今年7月,全新物种广东溪蟾(Bufo exiguus)在广东龙门南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被发现,相关论文已在《Vertebrate Zoology》(脊椎动物学)期刊上正式发表。目前,广东溪蟾仅知分布于模式产地,即惠州南昆山。
广东溪蟾体型较小巧,与哀牢溪蟾并列蟾蜍属已知最小物种。两栖动物迁移能力较弱,相比其他动物类群,两栖动物更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常被作为反映自然环境优劣的指示生物。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惠州生物多样性或有更多调查研究的空间和价值。
博罗红豆(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博罗红豆是豆科红豆属植物。1993年5月,在象头山小金河海拔800~850m处发现豆科红豆属新植物类群;1995年3月,由王英强、陈邦余发表论文,正式确认该物种为博罗红豆,是惠州的特有物种。博罗红豆是广东省特有的极小种群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文化和科研价值。
博罗红豆第一次记录是分布于象头山保护区海拔820米左右的一座山峰上,居群面积不到1公顷,个体仅314株。2022年9月,象头山保护区第二次发现博罗红豆新分布点。2023年6月,在龙门南昆山首次发现博罗红豆,也是惠州境内第三次发现博罗红豆,刷新了博罗红豆分布纬度的最北端,为红豆属植物的分布及生境研究提供新的资料,也为博罗红豆研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紫花红豆(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紫花红豆是豆科红豆属植物,灌木或小乔木,高约3米,树皮平滑,小枝有不明显的灰色短柔毛。
最早记录在惠州龙门,该物种也是我国特有种,其模式标本于1935年采自广东龙门,仅为一份带花的残缺标本。1981年,南昆山调查队采集到了紫花红豆标本(带果),现存放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今年7月,时隔40余年,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研究组科研团队与南昆山自然保护区,在南昆山保护区再次发现新的紫花红豆分布点。
虎颜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虎颜花是野牡丹科虎颜花属植物,喜欢生活在山谷密林下阴湿处、溪旁、河边或岩石上积土。模式标本最早采自广东阳春鹅凰嶂,1979年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陈介研究员命名,并确定为一新属。值得注意的是,在被中国科学院陈介研究员命名以来,虎颜花属40多年来一直都只有虎颜花一个独苗。然而,在2021年,研究人员在惠州龙门发现了一虎颜花新种——惠州虎颜花(Tigridiopalma exalata S.Jin Zeng, Y.C.Xu & D.F.Cui),为惠州特有种,同样具有重要科研价值和生态价值,使得虎颜花终于不再是“孤家寡人”。
长梗木莲(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长梗木莲是木兰科木莲属植物,树干通直,树形优美。长梗木莲,是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曾庆文教授于2003年在南昆山进行野外调查时首次发现的。他查遍历史文献资料均没有记载,确认为是新种,并命名为“长梗木莲”,并于2004年在国际著名植物学期刊《芬兰植物学报》上正式发表,2007年被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等国际组织列入《世界木兰科红色保护名录》,目前仅在南昆山发现11株,其他地区均未发现有分布,种群数量非常少,种群规模也非常小,属于珍稀濒危植物。长梗木莲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极危(CR),入选《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
小金冬青(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小金冬青是冬青科冬青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小金冬青和分布于象头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博罗红豆是同时发现和命名的新植物,分布于象头山保护区内小金河沟谷中、密林下,海拔400-550m。在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较多,2023年3月入选《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
惠州异药花
惠州异药花是野牡丹科异药花属植物。产于惠州市惠东县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由《惠东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综合调查研究》项目组公布调查结果,一种隶属于野牡丹科的植物新物种被发现,并获得国际认定,拟名为“惠州异药花”。现零散分布于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开花时为四瓣花瓣,颜色为紫色,具有一定观赏性。
惠州堇菜
惠州堇菜是堇菜科堇菜属植物。该物种由中山大学黄燕双、廖文波、凡强团队和象头山自然保护区钟象景、康宁于2018年3月联合发现的新种,其形态特征与广州堇菜最为相似,都具有发育良好的根状茎和有须毛的侧花瓣,但又有明显的差别。惠州堇菜有更粗壮的根状茎、缺少直立茎、叶尖钝和全株有浓密的短柔毛。目前仅分布在象头山保护区大人岩,生长在海拔400~800米阔叶林的潮湿崖壁和岩石上。
二、“新朋友”不断造访,刷新惠州物种记录
东方白鹳(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今年3月,惠州首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发现地点为三栋镇的西枝江边。
东方白鹳属于大型涉禽类鸟类,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东方白鹳是冬候鸟,栖息于沼泽环境和开阔的田野,亦会在草地上觅食,繁殖期外集群活动。虽然本次到惠州仅作了短暂停留,但这足以说明惠州近年来在湿地生态修复方面的显著成效。
黑脸琵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2022年4月,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被发现在惠东黄埠沿海湿地滩涂。2022年12月,南迁的候鸟陆续来到惠州各地过冬,黑脸琵鹭也再次被发现,发现地点为西枝江三栋镇的水塘。黑脸琵鹭是全球最濒危的鸟类之一,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素有“鸟中大熊猫”之称,因其扁平如汤匙状的长嘴与中国乐器中的琵琶相似而得名。去年冬拍摄到的画面中,40只左右的黑脸琵鹭呈一字队形排开,与200多只的长脚反嘴鹬结队向前推进,20多只琵嘴鸭,大中小白鹭、灰鹭穿插群中,在各种候鸟、留鸟“欢聚一塘”,共享水塘中的“饕餮盛宴”。
彩鹮(huán)(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2021年3月,我市首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发现地点为仲恺高新区潼湖国家湿地公园。
彩鹮是一种色彩闪亮的鸟类,外貌深受大家喜爱,其体型修长,羽毛栗紫色,鸟喙似弯刀,羽色会随着光照角度而改变,由此得名“彩鹮”。在中国,彩鹮的数量不多,分布地区十分狭窄。曾经,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一度宣布彩鹮在中国绝迹。彩鹮在惠州再次现身,这一消息让许多爱鸟人士感到十分振奋。
紫水鸡(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2021年11月,仲恺高新区潼湖国家湿地公园首次发现紫水鸡,也是我市首次发现和记录到紫水鸡。
紫水鸡是一种极其珍贵的大型水鸟,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水鸟”,其身上除尾下覆羽为白色外,其余羽毛均为蓝紫色,脚暗红色。紫水鸡是留鸟,活动于海拔1900米以下的流速较缓或平静、多植被覆盖的开阔水面和富营养化的湿地。该物种主要分布于非洲、亚洲南部和大洋洲,在我国仅罕见于西南部地区,属世界级濒危鸟类,19世纪后在世界各地都非常罕见。
三、濒危物种不断重现,彰显惠州生态底色
海南鳽(jiān)(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今年4月,惠东县自然生态保护促进会工作人员在收集整理乌禽嶂的红外相机影像时,发现拍摄到了“世界上最神秘的鸟”海南鳽活动的身影,这在我市是首次发现。
海南鳽是中国特产的鸟类,在海南为留鸟,在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和安徽等地为夏候鸟或旅鸟,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海南鳽野外数量仅1000只左右,比大熊猫数量还要少,被列为全世界30种最濒危鸟类之一。海南鳽极为罕见,且喜欢昼伏夜出、单独觅食、在深山密林或孤岛上筑巢,因此被称为“世界上最神秘的鸟”。该物种对生存环境与水质要求很高,其在惠东县的出现,与惠东县近年来不断推进生态治理,开展水源地保护,改善动物的生存栖息环境不无关系。
中华秋沙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2022年1月,“水上国宝”、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再次现身惠东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这也是时隔五年之后,中华秋沙鸭再次被记录到在惠州越冬。
中华秋沙鸭对环境十分挑剔和警觉,它们主要依赖视力在水下捕食,栖息地需要有较高密度的鱼类,且水质一定要清澈,而惠州白盆珠水库则是广东省内较为稳定的一处中华秋沙鸭等候鸟的越冬地。
黄胸鹀(w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2022年秋天,久别10多年之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黄胸鹀重现惠州。
黄胸鹀是冬候鸟、旅鸟,栖息于平原的高草丛、稻田或芦苇地。在繁殖期雄鸟的羽毛颜色艳丽,头部发黑,背及翅膀呈栗色,颈部和胸部为鲜亮的黄色,中间横贯一道栗色条带。雌鸟整体偏淡,上体棕褐色,下体淡黄色,没有栗色横纹。
黄胸鹀在民间被俗称为“禾花雀”,曾被视为饕餮野味,导致种群数量下降了95%,一度濒临灭绝。惠州这次“失而复得”,便是我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有力佐证。
【知多D】
87个自然保护地为野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生态环境
一直以来,惠州是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和繁育地,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水平,这与多年来惠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密切相关。
我市坚持以自然保护地建设为抓手,加强陆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目前,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地87个,其中自然保护区28个、森林公园47个、湿地公园10个、风景名胜区2个。惠州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野生动植物资源日益丰富。根据《惠州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报告》统计,我市记录记载脊椎动物有990多种,维管植物3000多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84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2种、鸟类333种。
1.重温惠州红色记忆!舞剧《1942穿越封锁线》冲刺广东省艺术节
2.一起来探秘惠州植物“宝库”!
3.精彩节目大放送!惠东文艺轻骑兵下乡启动仪式举行
4.红色故事 | 郑怀昌故居:革命精神代代传
来源:惠州日报 惠州头条APP
责编:孙思 二审:张丽敏 三审:钱日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