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拓展,坪山重塑产城相融新格局

南方+ 2023-08-16 12:56

聚焦坪山产业发展新政②

6月30日,深圳2023第三批新开工项目集中启动,坪山项目20个,包括拉普拉斯新能源及半导体装备研发生产总部基地等,总投资约275.8亿元;6月18日,坪山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签约,推动汽车工业价值链高端创新要素集聚,补齐了产业链供应链短板……

今年以来,坪山多个重大产业项目加速建设、投产,成为稳经济的“压舱石”。这些项目能顺利落地的关键,离不开产业空间的支撑。从“项目等空间”到“空间等项目”,坪山掀起新一轮产业空间建设热潮——一方面,大力开展土地整备,超前储备一批可直接用于建设的产业“熟地”,上半年推动出让5宗产业用地,总占地面积约49.5万㎡;另一方面,“向天借地”要空间,筹集15个“工业上楼”项目,提供高质量、低成本、定制化的产业空间近500万平方米,总投资超500亿。

日前,坪山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系列政策提到,对新设立或新迁入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企业,或产值增速较快且有扩产需求的企业,给予最高500万元租金资助,为制造业守牢低租防线,让企业最大限度享受低成本创业的优势。

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盘活空间、提质增效、集约发展”的战略部署,助力企业实现“梦想有多大,空间就有多大”。朝着“深圳高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核心承载区”的目标,坪山力求让土地“活”起来。

拓展空间

释放4个平方公里级产业用地

投资制造业,就是投资更加广阔的未来。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对产业空间的量和质都提出了极高要求。

近年来,坪山渐渐摒弃以前“先招商再找地”的粗放式做法,强化用地规划与产业落地对接,超前储备一批可直接用于企业建设的“熟地”,为打赢产业攻坚战备足弹药、做好后勤。“过去我们征地拆迁,主要是为了配套公共设施,现在是为了服务产业发展,土地整备就是产业整备。”坪山区有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以来,坪山的一些重大产业土地整备项目进展显著——沙田土地整备利益统筹项目集中拆除启动,标志着坪山高新北片区较大面积产业土地整备取得新突破,释放近2平方公里连片优质产业空间;举办沙田整村统筹土地整备利益统筹项目推介会,推介沙田土地整备项目13宗留用地;碧岭北土地整备利益统筹项目一期建筑物相关工作开展如火如荼,释放出5.8万㎡土地空间等。

5月16日,2023坪山产业空间招商推介会举行,共推出10个重点园区,总建筑面积约300万㎡。“这就是坪山效率,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赢得主动权。”观察人士认为,只要有企业提出用地申请,坪山政府马上就能落实认购具体事项,为项目落地提供贴身服务,为产业发展赢得主动。

目前,坪山正高效推进碧岭北、沙田北、龙田北等片区土地整备攻坚,年内大力实施总面积近10平方公里的产业用地整备,预计释放4个平方公里级产业用地,为坪山引入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网联汽车和生物医药等重大产业项目提供优质连片产业空间。

向天借地

“工业上楼”提供1200万㎡产业空间

3月17日,作为首个获批的高层工业厂房,坪山城投智园启动招商,重点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智能制造等领域,尤其是集成电路、智能终端产业。这座智能化的“垂直工厂”突破厂区概念,处处彰显集约高效、绿色智慧等元素,打造国际范儿十足的创新型智造社区,成为深圳工业4.0时代的“工业上楼”示范点。

向天要空间,打造“垂直工厂”,在工业用地资源供给紧张与制造业新业态方兴未艾的双重前提下,“工业上楼”成为坪山拓展产业空间的美好愿景。截至今年3月,坪山累计完成17个“工业上楼”立项,推动城投智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项目陆续投入使用,未来五年“工业上楼”项目将为坪山提供1200万㎡产业空间。

高质量载体成为坪山践行“制造业当家、产业第一”的另一张王牌。一些无法购买土地自建厂房的中小微企业在这里可实现“拎机投产”“拎包入驻”,快速抢占市场。一方面,坪山“工业上楼”根据企业不同的生产空间需求定制厂房,通过“标准化+定制化”建设,实现产业空间的精准匹配;另一方面,以政府为主导、国企实施,按“总成本+微利”的方式,切实降低企业的购地和建设成本。

向“天”借“地”,变“土”为“金”,为制造业守牢低租防线,坪山对新引进企业和有扩产需求的企业,给予最高500万元的租金支持;对集成电路企业建设洁净室,给予最高200万元资助,对产业园区运营机构引进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省市专精特新企业,或服务园区企业形成纳统产值增长的,给予年度最高100万元奖励,让广大企业最大限度享受低成本创业优势。

三生融合

“产城人”融合重塑空间格局

2017年,深圳艾欣达伟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坪山。“当初我们还多次到大湾区实地调研和考察。”创始人段建新介绍,“从深圳到坪山都在大力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优越的产业政策、优质的政企服务,以及透明公开的创新创业环境,促使我们最终决定落户这里。”

现在,段建新也把家安在了公司附近的小区,每天走路上班,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保证自己精力充沛。近期,艾欣达伟将在坪山获得8000㎡生产用地。“在寸土寸金的深圳,能有充足的产业空间,对于我们未来的发展是极有力的支持。”

回溯中国工业园区的发展史,工业园区越来越重视“产城人”融合,在不断进化的过程中重塑城市格局。提供研发创新空间;规划引入投资基金;向社会创新源头提供高效便捷的小试中试等生产性服务……坪山产业园区以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创新创业创投“三创结合”,运营与财务、投入与产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三个平衡”为导向,不仅有生产,也致力于融入生活元素,打造空间更开放、企业生态更多元、社群交流更活跃的产业社区。

产城融合不仅要在规划上将园区与城市融为一体,更核心的要求是将城市的竞争优势注入到产业园区中,并以服务的形式表现出来。坪山产业新政提出,对在工业园区内建设商业配套和公共食堂的,分别给予最高400万元和50万元资助,有效改善工业集聚区消费环境。

接下来,坪山还将综合利用工改工、提容等实施路径,扎实推进新一轮产业空间筹集工作。从一纸蓝图到一座新城,一个个新园区、新引擎拔地而起,这座城区用用行动证明,产业空间管够,重大产业项目来了就有地可落!

【撰文】黄诗妤

推荐阅读:

规上工业总产值三千亿后,坪山“2+N”体系再向“新”而行

编辑 孙梦圆
281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