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作为医生,他们与时间赛跑、与疾病较量,承担着维护人民健康的重要使命;作为科主任,他们开拓创新,带领科室奋力前行,是年轻医者学习的楷模。
为弘扬医者大爱无疆的精神,清远市人民医院在院内评选优秀科主任,通过树立典型,激励广大医生以他们为榜样,奋发有为,努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8月19日是第六个中国医师节,南方+客户端陆续推出清远市人民医院优秀科主任系列报道,集中展示5位优秀科主任的先进事迹和人物风采。
陈翠芳身兼数职,不仅是科室主任、清远市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主委,也是广州医科大硕士生导师。
1997年,清远市人民医院正值建设用人之际,“科班”出身的陈翠芳,受医院领导的青睐,她选择来到清远。当时在设备、人员不足,技术水平薄弱的条件下,她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与科室共同成长。
科室建设的领路人
陈翠芳的从医之路始于1997年。那年,陈翠芳即将从南华大学眼耳鼻咽喉科学毕业,刚好遇上清远市人民医院举办招聘会,于是就抱着尝试的态度前去面试。
“科班”出身的陈翠芳,受到医院领导的青睐。“当时也没有思考太多,感觉领导很不错,在医院也有发展前景。”陈翠芳是湖南郴州人,凭着一腔热血,她正式入职医院。
当时清远市人民医院规模还没有现在大,各科室没有细分,耳鼻喉科仍属大五官科。后来,医院根据三甲医院评审需要,大五官科才一分为三,分设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
作为医生,陈翠芳为了应付繁重的工作,经常加班加点,家人也早已习惯,无论是白天黑夜,只要是接到科室值班医生的呼叫电话,陈翠芳就得离开丰盛菜品的饭桌或者温暖的被窝往科室跑。在她看来,“电话那头的病人生命垂危,早一分钟抢救活过来的机会就更大,并发症就更少。”
作为科主任,陈翠芳始终坚持医疗安全高于一切,全面主持并负责科室的医疗、护理、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工作,带领全科医护人员积极努力工作。坚持按时查房,每周举行一次全科三级查房,对危重、疑难病人随时巡视,并及时组织科内会诊,共同检诊和抢救。
在她的带领下,耳鼻喉科积极购进国际先进设备,不断开展新技术,治愈了清远地区许多耳鼻咽喉科常见病与多发病的患者。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2年,耳鼻喉科成功创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设有住院部、门诊、内镜室、电子喉镜室、听力中心,是辐射粤北地区的耳鼻咽喉科治疗中心之一。
轻则无碍,重则危及生命
有不少人认为,耳鼻喉科就是专管鼻子、耳朵等“小器官”的学科。陈翠芳也总是自谦科室在医院“只是小科室”。但事实上,耳鼻咽喉器官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比如,鼻炎会引发中耳炎、咽喉炎。耳鼻咽喉科的疾病轻则无碍,重则危及生命。
在陈翠芳的记忆里,印象较为深刻的是科室给一名一岁多小孩进行抢救。小孩误食了一粒花生,结果吸进了气管了,导致呼吸不通畅。这名小孩来到科室已经全身发绀,医生立马通知了手术室,甚至来不及做影像学的检查,幸亏就医及时,花生被成功取出。
陈翠芳说,“他的血氧只有六十多,要是完全堵死了的话,孩子五分钟就会没了,后果不堪设想。”
在清远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喉梗阻、小朋友和老人家的气管异物,都是致命的急诊。尤其每逢节假日,医生更是“挑刺”忙。
“挑刺”是耳鼻咽喉科的日常。对包括陈翠芳在内的耳鼻喉科医生来说,无论是多么“奇葩”的异物,基本上都属于见怪不怪。比如鼻腔内的电池;气管内的瓜子、花生、口哨,甚至是一排假牙;食道内的戒指、牙刷、指甲钳等等。
陈翠芳也曾将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异物君”们收集起来,希望在科室里作展示,起到警示作用。但她现在说,“太多了,收集不过来。”每到晚上,需要取异物的病人“扎堆”就诊,日均达20例,有轻有重,各种“突发状况”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小科室”蕴含着大能量
“传帮带”可以帮助年轻医生快速成长,这也是陈翠芳作为科室主任的重要工作之一。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从事繁重的医疗、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同时,陈翠芳也非常重视团队整体水平以及年轻医生的培养。在科室内推广某一种技术,她不会只让自己一个人掌握这种技术,她并不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在她看来,好技术就应该让科室所有医生都学会。
陈翠芳始终像一位领路人,坚持让年轻医生学生脱颖而出。她常鼓励年轻医生们良性“内卷”,这样一来,科室整体的诊疗水平也能够提高。她还总是抓紧每一个机会对年轻医生进行训练。只要是年轻医生能力所及的手术,都尽量让他们上台锻炼,培养他们独立手术的能力使年轻医生获益匪浅。
“小科室”蕴含着大能量。在陈翠芳的带领下,科室氛围和谐,科室人员团结一心,并将团结协作精神运用到临床工作中。
陈翠芳回忆,一个刚做完扁桃体手术的6岁患儿,在病房等待苏醒时,突然心跳、呼吸都停止了,家长发现后,立即呼喊医护人员。听到呼喊声,科室里的人员立即放下手上不要紧的事,过来参与抢救。整个抢救过程有条不紊,护士们在做好插管的准备的同时,通知麻醉科准备插管;医生们为患儿进行心肺复苏,准备药物等,从发现到插上管,用时不到5分钟。得益于这个有效的抢救,患儿最终康复。
在医院的支持下,陈翠芳带领耳鼻喉科上下历经多年奋斗,已将科室建设成为清远及其周边地区的“龙头”,有清远地区第一间完整的听力中心,开展听力筛查和劳动能力鉴定。科室软硬件实力全面提升,现有专科医生19人,护士21人;年平均门诊超10万人次。
回顾过往,陈翠芳说,她见证了医院的发展,科室的成长。如今,陈翠芳也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她不断“充电”,努力学习新技术,临床工作更是一丝不苟,“医生的工作容不得丝毫马虎,因为这关系病人的健康甚至是生命。”
【撰文】陈之瑜 刘秋宜 通讯员 彭可明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