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养蜂学堂”赋能乡村振兴 蜂农“抱团”促增收

惠阳发布
+订阅

“曾伯,有订单啦,你备好蜂蜜!”近期刚采收了几百斤蜂蜜的惠阳区良井镇松元村村民曾志勇正在盘算着如何销售时,就接到了村委会的电话,他立马装罐打包装。松元村今年组建的“养蜂学堂”,让曾志勇这些蜂农们扩大养殖有了信心。

松元村植被茂盛,蜜源丰富,养蜂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全村400多户常住人口中,有60多户村民靠养蜂来增加收入。今年63岁的曾志勇就是其中之一。

曾志勇是名退休老教师,但却有35年的养蜂经验。谈起养蜂的初衷,他说父亲总喜欢向其他村民购买蜂蜜送给亲朋好友,这让他萌发了自己养蜂的念头,于是就在1989年开始与蜂结缘,养蜂规模曾高达200多箱。因为松元村养蜂自然条件好,曾志勇也不用外出赶花期,把蜂箱放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就可以。

随着村里养蜂户的增多,靠亲朋好友主动上门购买的传统销售方式让曾志勇等村民遇到销路瓶颈,他们只能减少蜂箱数量。加之松元村养蜂的主要以中老年人居多,不懂网上销售模式,导致所产蜂蜜滞销。开拓客源、保障收益成了松元村养蜂人的迫切期盼。

松元村委会通过走访摸查,了解到群众的需求,因地制宜成立了“养蜂学堂”,聘请专业人员为蜂农讲授养蜂知识、解决蜜蜂疾病等问题。同时,也给蜂农提供交流学习的场所,更重要的是帮助解决蜂农的销售难题。

曾志勇说:“提出组建合作社的时候,我们蜂农就讨论,如果能销售出去,我们就养多一点。我们的经济收入就多了起来,大家的生活就宽裕多了。”

松元村驻村第一书记林锦何告诉记者,村里成立“养蜂学堂”的初衷就是整合松元村的养蜂资源,增加村民收入。他们将严格控制品质,让松元村的蜂蜜销售之路走得更远。

“通过党建引领,由村经济联合社牵头,统筹寻找客源,扩大销售渠道,形成“经济联社+蜂户”的运营模式。”松元村驻村第一书记林锦何说,他们也会进行质量把控,把松元村的蜂蜜进行检测,把好质量关。对首批合作的5名蜂农的蜂蜜都统一了浓度标准39.5度,因为浓度太高容易结晶,太低了口感又不好。

不仅有品质,更要有品牌。目前,松元村委会对蜂蜜包装进行了统一设计。下来,该村还将联合更多蜂农发展养蜂业,建设养蜂基地,打造松元村特色农业,促进乡村振兴。

惠阳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文学群 赵晓雪

编辑:朱光阳 黄丽珊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