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在拼·兴宁|实施“1+8”大行动,一体化推进富县强镇兴村惠民

南方日报 南方+

投票|县域经济大比拼,梅州哪个县(市、区)最拼?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县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更好地统筹起来,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畅通经济循环,这是广东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题中之义。

今年以来,兴宁市聚焦高质量发展,以实施党建赋能工程为统领,坚定不移实施对接融入湾区、制造业当家、城区提质扩容、乡村振兴、绿美兴宁、民生发展、人才强市、优化营商环境和作风建设“八大行动”,形成“1+8”大行动的思路举措,一体化推进富县强镇兴村惠民。

兴宁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城乡面貌日新月异。黄伟金 摄

兴宁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城乡面貌日新月异。黄伟金 摄

头号工程牵引,兴宁发展提速!在全面落实“百千万工程”的起步之年,放眼兴宁各地热潮涌动,活力迸发,一幅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图景正加快绘就。

壮大实体经济

资源要素向“打粮食”项目集聚

今年初以来,兴宁市委书记宋才华,市委副书记、市长洪国华等兴宁市领导率队赴广州、东莞、深圳及福建厦门、莆田招商考察。

随后,宁中镇、黄陂镇、兴田街道等镇街主要负责人纷纷率队外出招商考察……拿出最诚恳的态度、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素有“小南京”和“无兴不成市”美誉的兴宁,历来是商贸旺地和工业重镇,人才、教育、体育、农业等优势明显。

县域兴,则镇村兴。今年以来,兴宁市坚持把“百千万工程”作为头号工程来抓,抓招商、筑平台、扶企业,县域实体经济快速发展。

特别是在招商引资工作上,兴宁市转变“招商是职能部门的事”思想,改革招商引资模式,以招引“打粮食”项目为主抓手,通过全力发动等方式形成人人招商的氛围。

红禾朗(兴宁)电工有限公司的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约10亿元。    刘海阳 摄

红禾朗(兴宁)电工有限公司的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约10亿元。    刘海阳 摄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效。今年1月—7月,兴宁新签合同项目21个,计划总投资达50.52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5个,计划投资41.04亿元,超10亿元工业项目1个。

“我们不仅把招商引资任务目标分解到各镇(街)、各单位,形成全员招商、崇商重企的浓厚氛围,还通过落实‘一把手’招商工程,促进更多项目在兴宁落地。”兴宁市招商和企业服务中心主任何永添介绍,兴宁市通过党政主要领导带队,举办专题推介会、座谈会等,多维度、全方位、深层次推介兴宁。

招商引资工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如何能更好地促进企业落地增效、做大做强?

兴宁市把“四上”企业培育发展壮大作为实施“百千万工程”的“牛鼻子”,引导和激励企业的主体作用。

“轰轰轰……”广东群宝电子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全自动生产机器忙碌操作着,工人们细致地检查产品,墙上的大屏幕实时滚动各条生产线的情况。

“我们基本实现了管理数据化、生产自动化。”公司总经理谢辉介绍,虽然广东群宝电子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9月,但目前已获得资助研发的知识产权共7项,今年前5月实现销售收入1102万元。“预计今年产值将达3000万元左右,今年上规纳统没有问题。”谢辉说。

不到一年时间,广东群宝电子制造有限公司实现了从零到五个月千万元销售收入的成绩,背后是兴宁市委、市政府对“四上”企业的培育与扶持。

企业成立以来,兴宁市组织科工商务局等相关部门不定期走访,将“小升规”、增资扩产、外贸出口、人才等惠企政策宣传推介,并指导企业办理了1700多万元的技术改造项目备案,帮助企业办理产品出口业务拓展国外市场。

“我们还积极落实‘一起益企’服务工作机制,安排领导挂点,指定专人服务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诉求。”兴宁市科工商务局副局长刘伟介绍。

广东金雁电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忙碌工作。 刘海阳 摄

广东金雁电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忙碌工作。 刘海阳 摄

兴宁市一方面实施“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市场主体培育计划,在“保规上、扶规上、育上规”上冲刺发力;另一方面抓牢“四上”企业培育“牛鼻子”,通过积极培育“扶上马”、大力支持“送一程”、依法纳统“作贡献”,确保每个镇(街)每年净增1家以上。

截至今年6月,兴宁市已有“四上”企业193家,20个镇(街)拟培育66家“四上”企业,将尽快实现“四上”企业镇(街)全覆盖。

着力绿美建设

以好生态不断谋划发展好“钱”景

走进兴宁,人们不禁被这座“城在林中”的城市吸引。无论是驱车行驶在畅达的城市干道,还是漫步于平整的乡村公路,环顾四周绿色是主色调。

“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绿美城乡人居环境,是兴宁市为推进绿美城乡建设与创建县级国家森林城市有机融合擘画的一幅美丽图景。

兴宁实施绿美城乡建设工程,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水平。 黄伟金 摄

兴宁实施绿美城乡建设工程,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水平。 黄伟金 摄

近年来,兴宁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取得了可见可感的成效:森林覆盖率从2007年62.2%提升到如今的67.14%,建设有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022年被授予首批广东省林业特色产业发展基地称号。

“绿”起来才能“美”起来。兴宁市在推进绿美兴宁生态建设的过程中,提出要精准提升森林质量,迈向林优山美新阶段。

今年初,兴宁市提出深入实施绿美森林提质、绿美城乡建设、绿美保护地提升、绿美资源管护、绿美经济增量、绿美生态增益、绿美文化发掘、绿美成果共享“八大工程”,进一步厚植生态底色,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围绕“八大工程”,提质是首要任务,也是重点任务。

提质的关键是林分林相改造。兴宁提出围绕科学优化树种林种,优化林分林相,营建乡土阔叶混交林,坚持乔灌结合,进一步优化自然保护地等重点生态区域林分结构。

同时,兴宁将对宜林地、疏残林、低质低效纯松林、低效桉树林等,结合国家储备林建设、困难地块生态修复等,因地制宜采取人工造林、更新改造、补植套种及封山育林等方式,优化林分结构,逐步恢复植被、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

据介绍,今年以来,兴宁市已完成林分林相改造备耕16315亩,完成种植11315亩86万株。

在不断美化城乡环境的同时,兴宁市以好生态不断谋划发展好“钱”景。

夏末初秋,兴宁市石马镇米渡村的名峰油茶基地,漫山油茶苍翠欲滴,亦茶亦林、亦森亦景。基地负责人刘名远通过手机平台实时查看油茶树生长状态,手指轻轻一点便实现自动滴灌。

该基地去年新种植油茶300亩,至目前共种植3800亩油茶,从2021年起低改1000多亩。“我们是兴宁市第一批油茶低改项目之一,今年进入第三年,产量日渐提升。”刘名远说,今年基地预计油茶鲜果采摘达100多万斤。2022年兴宁市油茶籽产量达1万吨,比2021年增加800吨,实现产值达13.8亿元。

兴宁是“中国油茶之乡”和广东省油茶优势产区,“兴宁茶油”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入选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如何利用这个“金字招牌”,推动强县富民兴村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扩绿量提绿质增绿效,兴宁市持续发力挖掘油茶发展潜力,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编制《兴宁市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规划2023至2025年内完成新植油茶林2.25万亩、改造低产低效林0.85万亩,估算项目总投资1.38亿元。

兴宁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将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助力强富绿美新县城建设。

发力乡村振兴

农业产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朝阳洒向兴宁市径南镇新洲村,伴随着鸟鸣声村子开始热闹起来。大批慕名而来的游客在整洁的村道上漫步,不时拿出手机与乡村美景拍照留念。

在村民房前屋后的果园里,青翠的树叶间一颗颗紫红色的李果按捺不住地“探出头来”,凑一下眼前的热闹。

径南镇乡村振兴示范带,“带”出了乡村新面貌。图为径南镇新洲村。黄伟金 摄

径南镇乡村振兴示范带,“带”出了乡村新面貌。图为径南镇新洲村。黄伟金 摄

难以想象这里几年前还是另一副样子。“杂草长了没人理,散养家禽到处跑,垃圾随处见。”提起过去的新洲村,村民频频摇头。

建设生态宜居和美乡村,是兴宁市广大农民一直以来的期盼。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这几年,兴宁市全面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严把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成色,促进乡村生态振兴。

“以新洲村为例,我们把乡村振兴的愿景转变为美丽的发展‘风景’。”兴宁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兴宁深入实施《兴宁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持续推进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另一方面,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禀赋,兴宁因地制宜发展农旅融合、乡村民宿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转化为“美丽经济”,形成“美丽经济”和美丽乡村互促共荣的良性循环。

结合乡村实际,兴宁规划建设10条乡村振兴示范带,目前已建成“石马六村联动”等示范带3条,在建7条。

在全力推动“茶果飘香醉美径南”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中,开展了交通公路改造、中小河流治理、农房风貌管控、文化节点打造、富民产业提升等项目,客家特色乡村魅力初显。通过一系列的打造,一批乡村成了“农民的家园、市民的公园、游客的乐园”,打响了兴宁乡村旅游品牌。

美丽乡村带来了美丽经济,农业产业现代化则为兴宁农村经济提质增效。

不久前,兴宁市人民政府·中国一拖·国机海南现代化农业合作项目启动。该项目集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全程托管、粮食收储、生产销售、融资贷款、农业保险“七位一体”方式,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为核心,促进多维度产业融合,破解农村空心化、撂荒严重、丘陵山地田块小、机械化水平低、农田复荒等困局,全面助力农业现代化及乡村振兴。

首期项目落地兴宁市叶塘镇11个村,共计13455亩地,并力争3年内规模达到10万亩。

这是兴宁市推动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

“除了丝苗米,目前兴宁市肉鸽产业在养殖技术和基础设施方面均处于全省领先地位,已经形成肉鸽养殖、加工、科技、营销的全产业链,实现各环节互补共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兴宁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兴宁市近年来立足资源禀赋和农业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兴宁肉鸽、丝苗米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扎实推进油茶、预制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申报,支持一批加工企业全面发展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和主食加工,拓展和完善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上述兴宁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兴宁市将进一步提高兴宁鸽、丝苗米、单丛茶、茶油、沃柑、南药等农产品的规模效益,并扎实推进径南浊水村、新圩大村村乡村产业社区试点走在梅州市乃至全省前列。

“县”出招

“四个聚焦”讲深讲透“百千万工程”

8月3日,兴宁市委宣传部联合“百千万工程”办公室、市科工商务局、市税务局,举办了新培育“四上”企业政策宣讲报告会,邀请全市70家新培育“四上”企业代表参加。

宣讲报告会现场解读税费支持政策和政府扶持措施,清除企业升规后顾之忧,引导企业主动积极申报,助力推进“四上”企业培育发展工作。

针对“四上”企业举办的专题政策宣讲活动,是兴宁宣传部门以高质量理论宣传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之一。

今年以来,兴宁市委宣传部围绕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决策部署,以“四个聚焦”工作措施,助力兴宁高质量发展。

聚焦政策解读,讲好一堂课。兴宁市“理响客都·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进兴宁高质量发展”宣讲活动于5月30日正式启动。

活动组建了市委理论宣讲团2个、百姓宣讲团20个、志愿服务队8支。充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围龙讲堂等平台和“大榕树”“小广场”“田埂头”等群众家门口的宣讲阵地,以专家讲理论、干部讲政策、百姓讲故事的“理论+文艺+百姓”鲜活形式,组建包括企业家、乡村振兴一线人员在内的宣讲队伍。据统计,截至目前,兴宁共开展各类宣讲近70场次,受众人数达6400人次。

聚焦家风,培育出好一本书。今年以来,兴宁市委宣传部门聚焦“无信访单位”“零投诉机关”“无信访村(社区)”三联创活动,突出良好家风家教的引领作用,广泛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编印《兴宁家风家教选录》。该选录收集家风家教建设重要论述摘录30条、兴宁官绅训诫诗文5篇、兴宁乡哲良规5种、兴宁家风故事8个、兴宁家风人物8人等,以客家先人忠孝为本的家国情怀、亲善睦邻的行为规范、克勤克俭的生存智慧,教育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崇尚文明、摒弃陋习、传承美德、弘扬正气。

聚焦成果展示,办好一场展。围绕展示兴宁市推动乡村振兴取得的成效,兴宁市委宣传部支持指导市摄影家协会举办《印象兴宁——大美乡村》摄影大赛,邀请国内职业摄影师、摄影爱好者250多人来兴宁,重点就兴宁10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和实施“百千万工程”火热场面进行采风。活动共收到参赛作品725幅,评选出主题突出、角度新颖、感染力强的入选作品110幅和优秀作品40幅。

聚焦竞标争先,凝聚一股劲。兴宁市委宣传部聚焦实施“百千万工程”重点任务,突出实体经济、乡村振兴两大重点,围绕市委关于苏区融湾、实体经济、绿美兴宁等“九个方面”跑出加速度的部署要求,全方位、多角度、广覆盖开展宣传报道,努力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来源 南方日报、南方+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张柳青

通讯员 钟思婷

编辑 马吉池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