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成立名中医工作室140个,实现11个区全覆盖

广东健康头条
+订阅

每隔一段时间,广东省名中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心病科学术带头人叶穗林都会背上医药箱,来到荔湾区中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诊,为当地居民解除身体病痛和心中烦愁。

广东省名中医叶穗林在基层医疗机构出诊。

广东省名中医叶穗林在基层医疗机构出诊。

家门口看名中医是广州市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2022年,广州市出台了《广州市三级名中医工作室建设方案》,计划在三年间推动超过200名中医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将采用师带徒的模式、借助学术讲座、视频宣教、疑难病例讨论等方法,培养一支优秀的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表示,项目实施一年多来,已成立名中医工作室140个,实现11个市辖区全覆盖,并推广了岭南火针、针刺疗法等多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有效畅通中医药服务基层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省名中医下沉坐诊,推广中医适宜技术

叶穗林一来到中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就受到了患者的“热捧”。在这里,他巧妙使用中医药方法,为一些患有高血压的居民排忧解难,彰显了中医药在慢病防治上的独特疗效。

李莉(化名)便是其中一名受益者。在感染了新冠病毒后,她有时感觉到胸闷、气短、心悸,精神不振,经多家西医院检查和治疗,并无显著效果,直到遇见了叶穗林,她的症状才有了改善。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中医专家,叶穗林辨证施治,为她开了一剂补气中药方,李莉仅服药一个月,就摆脱了疾病的困扰。

在三甲医院出诊时,叶穗林的诊查费是50元,但下沉到基层后,诊查费不增反减,居民只需要10元就能看上了名中医,这是为何?

广东省名中医叶穗林在基层医疗机构出诊。

广东省名中医叶穗林在基层医疗机构出诊。

“在基层出诊,图的不是钱,而是希望用中医帮助患者。”叶穗林用一句话道明了初心。

目前,全国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约4亿人,应对这一现状,叶穗林知道,防治慢性病关键在基层,切入点是中医药。因此,自项目实施以来,他多次与基层医生分享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方,包含了他行医多年的心得,此外他还积极推广护心灸等中医适宜技术,希望能让更多人感受中医药的魅力。

叶穗林说,对于一些高血压的患者,若有头痛、眩晕、失眠等症状,若及时选择中药汤剂辨证调理,效果会非常明显。这是他行医40余年的底气与自信。

记者了解到,在三级名中医工作室项目的“牵线搭桥”下,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联系更为紧密。名中医还会结合基层实际医疗情况,筛选适宜相应基层机构的诊疗项目进行推广,目前已指导学员学习了岭南火针、针刺疗法、铜砭刮痧、穴位埋线等多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有效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提高和诊疗规范化建设。

师带徒模式传承中医精华

开展三级名中医工作室项目,受益的不仅是患者,同样还有基层医生。

中医师承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举措。面对基层青黄不接的人才现状,广东省名中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儿科教授徐雯带头示范,到越秀区儿童医院挂牌成立“徐雯名中医工作室”,并收中医科主治医生邓惠为弟子,传授自己的中医理论和儿科疾病诊疗经验。

广东省名中医徐雯在出诊。

广东省名中医徐雯在出诊。

徐雯传承了岭南郭氏流派的用药特点,擅长运用岭南中药治疗小儿疾病,其中对性早熟的防治具有丰富的经验。每周五,邓惠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跟随徐雯出诊,近距离感知和学习导师的临床思维和遣方用药经验,“就连笔记都记了一本”。

每一季度,邓惠需提交医案整理和医案小结,在整理医案时,她需要思考名中医诊疗方法,分析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基础,进一步领悟名中医的临床思想。学生医案完成后,徐雯都认真审阅,撰写评语,对理解不当的地方进行纠正。

广东省名中医徐雯到下沉单位越秀区儿童医院义诊。

广东省名中医徐雯到下沉单位越秀区儿童医院义诊。

跟师一年多来,除了一对一带教外,邓惠还学习了不同中医流派名家的学术思想。原来,导师组成员每月都会上传教学课程视频到平台上,让学员反复观看。好学的邓惠还会主动做起“课代表”,将内容梳理总结后发到科室群,让大家能更高效学习到名医的经验。

随着知识的积累和拓展,一种积极的变化正在发生。跟师后,邓惠用药的疗效增强了,能看的病种增多了,即使是在淡季,出诊时也是满号。

“三月份的时候,有一个不到八岁的女孩子乳房胀大有硬结,我使用了老师传授的性早熟方,配合中医的外治法进行治疗,在第三次复诊时,症状就得到了明显缓解。”邓惠说。

徐雯将毕生所学倾囊传授给基层医生,因为在她的理念中,中医只有传承,才能更好发展,所以要把接力棒交到年轻一代人手中。

广东省名中医徐雯到下沉单位越秀区儿童医院挂牌成立工作室。

广东省名中医徐雯到下沉单位越秀区儿童医院挂牌成立工作室。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表示,项目实施以来,该院已累计收集600余份医案,优化基层重点疾病诊疗方案36个,推动名中医团队携手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共同完成10个关于社区高发病、重点病种的科研项目立项工作,切实带动提升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

南方+记者 黄锦辉 实习生 田志东 

通讯员 王雯玉

编辑 王露纯 何雪峰
校对 蒙骏鸿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