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 新突破|茂名:争当市域发展县域振兴排头兵

南方+

128家商协会对接112个镇街,“百会帮百镇”如火如荼开展;147家建筑业企业与镇街结对帮扶,企镇联动精准匹配供需;金融“活水”流向县镇村,搭建的专属乡村振兴信贷平台增强融资可得性……茂名迅速凝聚起各方力量,高标准推进“百千万工程”,在这场城乡统筹的深刻变革中形成推动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茂名工业园区。

锚定省赋予茂名“在市域发展、县域振兴中走在粤东粤西粤北前列”的目标,茂名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咬定青山的韧劲毅力抓好“百千万工程”实施,把县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更好地统筹起来,以全新姿态、全新状态、全新面貌干出一番新的事业、闯出一番新的天地,力争率先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壮大优势

推动县域经济提质增效

高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内,连片土地映入眼帘,这里是佛山(茂名)产业转移合作园启动区。“拿地即开工,建成即使用。”这是园区工作人员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茂名承接产业转移的诚意。

“我们49天里拜访了163家企业,接待了202家企业来茂名考察投资环境。”佛山-茂名对口帮扶协作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

5月18日,茂名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下称“茂名主平台”)被确定为省重点支持建设的主平台。用好省内产业有序转移机制,做好项目承接、产业配套、成果转化文章,对茂名意义重大。

结对以来,茂名与佛山紧密对接,全力配合配套设施建设和用地保障,联手佛山打造产业转移合作园和县域特色产业园区。佛山不仅出台了促进产业向茂名合作园区有序转移的扶持政策,还携手茂名到省外联合开展产业招商。

至今,茂名主平台已累计承接国内外特别是珠三角产业转移项目21个,总投资约113亿元。

推动县镇村发展,产业是基础。茂名市委对各区、县级市、经济功能区分别明确发展定位,在高标准推进“百千万工程”中发挥县主战主抓作用,下大力气舞起县域经济这个“龙头”。

——抓主导产业,突出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各县域聚力培优1—2个特色支柱产业,打造产业“强引擎”。

——坚持农文旅、产加销一体发展,把荔枝等特色产业和特色文化旅游发展得更好,推动三华李、沉香产业产值突破50亿元,龙眼、化橘红、罗非鱼产业产值迈进百亿元,形成特色优势产业50亿、100亿级矩阵。

茂名将坚持分级负责、分类施策,明确市县镇村四个层面的目标任务,推动全市各级各尽所能、各展其长。陈兆武 摄

对茂名而言,有着广阔的城乡发展空间,县有优势、镇有特色、村有资源,是最大的潜力板、最可拓展的经济纵深。

“把县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更好统筹起来,发挥好县镇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主阵地作用。”茂名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总指挥庄悦群表示,茂名将突出抓好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县镇村一体化建设,持续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升县域综合承载力。

“百千万工程”正向纵深推进,茂名及早搭建起高效运行的指挥体系。茂名市县两级已建立“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并形成县域经济专班、城镇建设专班、乡村振兴专班、要素保障专班、决策咨询专班、佛茂帮扶协作专班、社会力量协作专班、信息化建设专班等8个工作专班,齐抓共管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落实。

发挥特色

立足资源禀赋做强节点功能

在茂名,市委常委会每周选取一个镇(街道)听取工作汇报。从去年10月至今,已经听取20多个镇街工作汇报,“一竿子插到底”为镇街高质量发展把脉。

镇(街)具有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向“百千万工程”要纵深,茂名不断强化公共服务供给,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把乡镇建设成为乡村治理中心、农村服务中心、乡村经济中心。

金塘镇上垌村口,复古火车厢呈现茂名厚重历史。

金塘镇是茂名这座油城的发源地。如今这里擦亮油城文化这一特色,打造油城墟项目,实现从“油”城到“游”城的风貌转变。

油城墟只是茂名5个样板墟之一。立足资源禀赋,茂名正深化“百墟千村振兴计划”,用乡村振兴“一四五”工作法持续打造5个样板墟和6个示范群,以点为基、串点成线、连线成片、聚片成面的乡村振兴新格局在茂名徐徐展开。

南海皮鞋、石鼓渔网、霞洞雨具、怀乡竹编、长坡制衣、岭门电子……一批有镇域产业特色的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走进公众视野。茂名正在研究支持镇域特色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其产业规范化、安全化发展。

晏镜疍家墟。张波 摄

镇的特色如何更好地施展?关键在精准对接、精准发力。为此,茂名发动147家建筑业企业与112个镇街结对帮扶,聚焦镇街所需、企业所能,精准匹配推动企业和镇街供需;动员128家商协会对接112个镇街,谋划帮扶项目超过260个……

化州市杨梅镇黄槐垌村靠近湛江吴川机场,茂名市工商联名誉主席陈华伟率领团队正紧锣密鼓地推进“航空小镇”建设;高州市根子镇荔枝之乡柏桥村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游客,东莞市高州商会会长林柏光看到了当地旅游配套的短板,打造荔乡文旅风情街的投资计划应运而生……茂名市共有商会组织198家,企业会员超2万家,遍布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百千万工程”的推进凝聚起茂商的庞大力量。

茂南油城墟。

“茂名在精准对接上持续发力,坚持‘一会一镇一策’,切实让商会所能所长与镇街所需所求充分对接。”茂名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指挥部第一副总指挥王雄飞表示,茂名还在项目牵引上持续发力,树立质量导向,聚焦乡村振兴的要事、产业发展的大事、民生改善的实事、生态治理的难事,精心谋划帮扶项目。

激活资源

打造更加可观可感的现实图景

今年荔枝季,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人气火爆。柏桥村地处荔枝种植黄金地带,有着2000多年的荔枝种植历史,荔枝种植面积达6800亩,占村子面积87%以上。

发展荔枝产业,柏桥村实现了本土资源利用最大化。柏桥村农民专业合作社荔枝销售近1600万元,较去年增长超20%,330户荔农丰产增收。

产品资源、土地资源、景观资源、人力资源、环境资源、文化资源……这些集中在乡村的资源,正亟待全面激活。茂名提出,通过突出激活村的资源,打造更加可观可感的乡村振兴现实图景。

信宜窦州里。

——抓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在荔枝之乡茂名,乡村整洁的农家小楼点缀在荔枝林间,呈现出如诗如画般的乡村图景。乡村农房怎么盖、怎么盖得好?茂名有一套切实管用的工作方法:“一户一宅、建新拆旧、带图审批、现场办公、管好工匠、管住材料”。共计24个字,简称“二十四字”工作机制。

如今,这一机制写入了《茂名市落实“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行动方案》,盖新房塑新貌有新村,成为茂名乡村建设的新常态。

抓乡村环境需要久久为功。今年,茂名从花钱少、见效快的农村垃圾集中处理、村庄环境清洁卫生入手,到改水改厕、村道硬化、绿化亮化,持续塑造别具风格的特色乡村风貌。

——抓增收,做足做活“土特产”文章。

2022年,茂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26.29亿元,居全省地市第一,连续三年保持千亿元以上。这其中,既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又有“产业平台”和“微动力源”双轮驱动的支撑作用。

一箱箱荔枝饮料从茂名发往全国。吴明 摄

激活“微动力源”,就是在农村特色产业上下功夫,因地制宜激发农村特色资源的“致富潜能”。茂名提出强化“经营”理念,抓好乡村职业经理人试点建设,盘活用好乡村资源资产,结合资源特色发展特色制造业、乡村民宿、海滩摄影、农耕体验、亲子研学等乡村“微动力源”。

信宜市钱排镇依托三华李特色资源,通过当地合作社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钱排三华李产值超亿元,农民年均收入近10万元。

做足做活“土特产”文章,茂名积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创新“合作社+联农带农”“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更多共富模式,推动农业接二连三,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水平。

【创新案例

商会组织、建筑业企业与镇街结对帮扶,引入金融“活水”

广泛凝聚各方力量 齐心协力推动落实

“百千万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走好这盘大棋,落子需要广泛凝聚各方力量,多举措强化要素保障。

茂名有商会组织198家,企业会员超2万家,遍布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将目光放在镇域这一连接县域和城乡发展的重要单元时,茂名创新实施“百会帮百镇”工作机制,主动为商会参与“百千万工程”搭建具体帮扶平台。

茂名政企结对子再起“创业潮”。

“百会帮百镇”通过开展多形式、多样化的结对活动,积极推动商协会与镇(街道)组成结对帮扶关系,结合镇街所“缺”所“需”,综合运用产业帮扶、投资帮扶、人才帮扶、公益帮扶等方式,助力镇(街道)增强发展动力和联城带村能力。

“百会帮百镇”不是“化缘式”无差别结对帮扶,而是在充分的调查研究、摸清镇情村情的情况下开展的“靶向式”定制化结对帮扶。

经过茂名市县两级统战部门、工商联紧锣密鼓地开展“百千万工程”专题调研,组织各商协会到镇(街)调研“百会帮百镇”工作,寻找合作商机,找准结对帮扶结合点。目前,茂名全市128家商协会与112个镇街全覆盖结对帮扶。

镇村建设特别是“美丽圩镇”建设,解决“由谁来建”的问题至关重要。茂名发挥“建筑之乡”优势,同时深化建筑业企业与镇街结对帮扶机制,制定引导建筑业企业投身“百千万工程”行动方案,通过政策激励、跟踪指导、项目支持等方法,探索建立建筑业企业参与城镇建设模式和激励机制。目前,茂名市共有114家建筑企业结对帮扶112个镇街,谋划帮扶项目164个,实现了结对帮扶全覆盖。

干事创业离不开资金保障,这背后的一个胜负手,其实是金融的力量。聚焦县镇村金融需求,茂名广引金融“活水”,持续强化“百千万工程”金融要素保障,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截至今年6月末,茂名县域各项贷款余额1097.64亿元,同比增长10.31%;辖内涉农贷款余额912.69亿元,同比增长18.47%;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8.99亿元,排名全省第二。

以荔枝产业为例,人民银行茂名市中心支行今年创新“行业协(商)会+金融服务站”模式,为茂名荔枝线上销售及线下产销加工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贷款服务,并成功授信72户,用款62户7526万元,有效解决荔枝企业融资难题。

重塑县镇村价值,核心在激活资源,关键靠改革赋能。茂名创新合作模式和激励机制,做实“万企兴万村·百会帮百镇”,深化建筑业企业与镇街结对帮扶机制,广泛凝聚起各方力量,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动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线实践

茂名市委常委会每周听取1个镇街汇报

一竿子插到底 一级带着一级干

实施“百千万工程”,瞄准的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服务的是乡村全面振兴,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百千万工程”具体到茂名,就是全市5个县区和3个功能区,112个镇街、1906个行政村(社区)都要高质量发展。

充分强化县镇村三级执行力,是推动工作落实的关键。去年10月以来,茂名市委常委会会议把深化落实“百千万工程”作为常设议题,每周听取1个镇街高质量发展情况汇报,分析优势、查找短板,为各地明思路、找方向。

9个多月过去,茂名市委常委会会议已经听取20多个镇街工作汇报,为镇街指引发展方向。

茂名创新提出农村建房“二十四字”工作机制,遵循“一户一宅、建新拆旧、带图审批、现场办公、管好工匠、管住材料”,盖新房塑新貌有新村,成为茂名乡村建设的新常态。何燕娟 摄

这个做法既体现了一种鼓励,也是一种鞭策。以今年听取茂名滨海新区博贺镇汇报为例,茂名市委常委会会议提到,博贺镇要立足特色发展,精准发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大力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加快制定海洋牧场发展工作方案,深入挖掘博贺古港历史文化,加快推进博贺中心渔港、西葛驿站、植物工厂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高端滨海旅游业,持之以恒保护好沿海生态。

半年过去,作为广东滨海旅游公路茂名先行段的观景工程,西葛驿站如今成了海景热门打卡地;位于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试点内的博贺中心渔港项目已全面竣工验收,茂名滨海新区海洋渔业产业园正加快建设,建成的一圈圈的水池透视出智能水产养殖的未来。

每周听取“百千万工程”汇报,不仅仅是市一级层面的常规动作。对照茂名市委做法,县指导到行政村、镇指导到自然村,即市听镇、县听行政村、镇听自然村。

每周一次听取1个工作汇报,既是及时把脉问诊,也是以112个镇(街道)、1906个行政村(社区)为主体,按照分类施策、集约高效、协同联动、改革创新、群众主要路线、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把县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更好地统筹起来,壮大县域综合实力和镇域经济,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茂名以县镇村三级执行力的提升,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这体现的是一竿子插到底,一级带着一级干的决心。

在此基础上,茂名还建立了领导干部定点联系镇街、现场推进会、协同联动、调度通报、调研督导、考核评价、培训指导、宣传引导、决策咨询等10项工作机制,不断建立健全抓落实工作机制。

数读

茂名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今年已新承接国内外特别是珠三角产业转移项目21个,总投资约113亿元

茂名基于一方水土、突出地域特点,大力打造荔枝、龙眼、化橘红、沉香、三华李“五棵树”、罗非鱼“一条鱼”和高凉菜“一桌菜”等特色产业。2022年,茂名“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全产业链总产值达422亿元,从业人员达58.9万人,带动每户农户年均增收1.2万元

茂名建立“万企兴万村·百会帮百镇”工作机制,发动各级商会、民营企业投身参与“百千万工程”,共有128家商协会对接112个镇街

茂名引导和推动建筑业企业投身“百千万工程”,共有114家建筑企业结对帮扶112个镇街,谋划帮扶项目164个,实现了结对帮扶全覆盖

茂名推动金融“活水”流向“百千万工程”,截至今年6月末,茂名县域各项贷款余额1097.64亿元,同比增长10.31%;辖内涉农贷款余额912.69亿元,同比增长18.47%;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8.99亿元,排名全省第二,同比增长16.64%;农业保险保障金额107.69亿元,同比增长21.15%

茂名建成“精彩100里”先行段等美丽乡村风貌示范带9个,累计318.5公里,覆盖21个镇(街)107个行政村,惠及农民群众近76万人

【撰文】刘栋铭 邹祥亮 卓剑斯 郑杨福 程思霖 梁水英 袁许银

编辑 苏斯铭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