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综合ICU(重症监护室)。
有别于呼吸ICU、神经内科ICU等专科ICU,综合ICU中所收治的患者情况会更复杂,“中毒、车祸,我们这里的患者往往是其他科室收治不了的”,个中意味并不难理解,在这里,生与死的边界有时并没有那么分明。
黄国权是重症医学科党支部书记、综合ICU主任、主任医师,今年已经是他从医的第19个年头。
在综合ICU的屏蔽门旁,有一个小房间,一面墙上挂满了由患者家属送来的感谢锦旗。屏蔽门内是另一个世界,医生、护士、护工往来穿梭于病床之间,病床旁监护仪上的各种数字时时跳动,监控着患者们的生命体征。这里紧张、匆忙但有序,一切工作都围绕着“生命”而开展。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党支部书记、综合ICU主任、主任医师黄国权。
“每一位医务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能力”
“这里的每一位患者至少配备0.8个主治医生,2.5个护士,比普通病房的配置要高很多”,黄国权说。重症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是一项极度复杂、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工作,才能应对复杂的治疗情况。
作为科室的带头人,黄国权身先士卒,不断创新治疗方法,引进先进治疗技术。
例如,黄国权曾了解到,肇庆有机磷中毒、蜂蛰伤、恙虫病等患者多,经过调研,他发现血液净化技术是救治此类患者的有力技术,并将此技术列为科室重点发展的项目,在救治危重患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为提高肇庆地区重症医学科的机械通气治疗水平,黄国权曾于2021年和2022年带领科室联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举行机械通气培训班,提高了肇庆市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的理论水平和应用水平。
在ICU内部,黄国权要求“所有的医生护士‘学起来’”。具体而言,他要求科室中的每一位医生和护士都要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并要求所有人在科室讲课,与同事定期交流学习成果,并结合各自接手患者的实际情况,分享学习体悟。
结合工作中患者病情复杂的状况,黄国权还为每一个医生护士定下一个“亚专科”学习目标,要求医护在特定领域掌握更多知识技能。“个人进步带动同事进步,再带动整个科室进步,长此以往,能力和水平都将会有很大提高。”黄国权说。
“医生、患者、家属要相互理解支持”
在综合ICU,每个月大约会有70-80个患者被送进来,平均住院的天数在8-9天左右。对于患者来说,住进ICU,身体和心理上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考验,并且不同于普通病房,没有家属的陪伴,孤独和焦虑同样伴随着他们。
作为在ICU期间负责患者治疗、生活的人,设身处地地着想是黄国权对待患者的方式,他经常叮嘱,“不要在患者面前讨论有关病危的病情,好转的情况可以多谈”“晚上要注意关灯,让清醒的患者感受昼夜规律,好好睡觉。”
除了来自医生的关怀,对患者而言,家属的关怀更重要,不能被一扇屏蔽门而阻断。
长期与患者和家属打交道的黄国权洞察到了患者的需求,为此,他申请购置了两台智能手机,患者可以通过视频聊天与家人取得联系,患者的焦虑、不安等情绪得到了有效缓解。
如今,视频探视已是综合ICU医生护士们照料患者的“常规工作”,并已形成了成文制度确保长期实行。曾有患者发来过一段感谢让黄国权印象深刻,“我能感觉到你们的职业操守背后是一颗善良的心,我曾感觉医生是冰冷的,但相处下来发现其实是很温暖的,感谢相遇。”
“只要我们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真诚对待患者和家属,医患之间的关系还是和谐的,大家共同的敌人都是疾病,我们是一条战线上的‘战友’,应该要相互帮助理解支持。”黄国权说。
从医19载,长期坚守在一线的黄国权在ICU里见证了无数生与死,他为每一个由危重转轻的病人而欣慰,也为每一个逝去的生命而惋惜。在采访之中,“尊重生命”一词被反复提及,“无论患者的病情如何,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尊重生命,尽一切努力救治患者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黄国权说。
南方+记者 卢逸轩
通讯员 陈思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